單元要求
1.掌握兩種抒情方式及表達效果。
2.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各類方法。
3.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基本的抒情方法。
寫作指導
抒情就是表達情思,抒發(fā)情感。恰當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特別是具有獨特性的情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為文章所傳達的情感越獨特,讀者從中獲得的感受就越真切,就會越發(fā)積極主動地融入這種情感之中。常見的抒情方式有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指作者不借助別的事物,直截了當?shù)乇砻髯约旱那楦校Ч麖娏?、直白,是一種很主觀的表達方式,一般表達自己為現(xiàn)實所激發(fā)的感情和富有哲理的思想,感情痛快、熱烈、奔放,語言節(jié)奏急促、緊張。如光未然在《黃河頌》中,以明朗的語言直抒胸臆,贊美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雄偉的形象,逐步深入,抒發(fā)自己對黃河的熱愛之情。
有時,變換人稱,更能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如劉湛秋在《雨的四季》中寫對雨的喜愛:“啊,雨,我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能把你請回我們的生活之中?!庇汕拔牡谌朔Q“她”改為第二人稱“你”,運用排比修辭,直抒胸臆。
二、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指借助景、物、事等,把情感滲透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由讀者慢慢體會,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一)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通過對景物的細致描繪,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使讀者在欣賞景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如《老山界》中“滿天都是星光……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段細致生動的景物描寫,透過最后的贊嘆“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說明紅軍絲毫沒有被這樣的艱險嚇倒。這里的“奇觀”,不僅指眼前的壯麗景象,也是借艱險之景,抒發(fā)作者對革命隊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贊美之情。
(二)融情于物
融情于物指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物中,巧用比喻、象征、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此物,抒發(fā)情感。如《荷葉·母親》一文,借荷葉、紅蓮喻人,字里行間充溢著“我”對母親熾烈的感激、愛戀和贊美之情。這樣謳歌母愛,聯(lián)想豐富,自然貼切,新穎獨特。
(三)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指通過記敘事件來抒發(fā)感情,將濃郁的感情集于筆端,表面看是冷靜的記敘,實則表現(xiàn)真摯細膩的感情,特別是抓住傳神的關鍵細節(jié),重筆渲染,使人可感可觸,產生強烈的共鳴?!渡⒉健分嘘P于“分歧”的細節(jié)描摹,既充滿生活情趣,又彰顯了親情的溫暖、家庭的幸福,抒發(fā)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及尊老愛幼的責任使命。
(四)融情于理
融情于理指把感情寄寓在說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閃爍出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思,撥動人的心弦。《鄧稼先》一文中寫“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贊揚了鄧稼先為國獻身的崇高精神品質,在議論點睛中飽含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