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流派共譽徽菜
2024,是徽菜蟄伏雷動的一年;這一本就不應(yīng)被低估的菜系,終于紅了。
徽菜起源于南宋時期的古徽州。在明清時,徽州府的轄境為今黃山市(部分)、績溪縣全境、婺源縣全境,今天“安徽”這一省名,便是取自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安徽省內(nèi)地形地貌豐富,長江、淮河由西向東橫貫全省,將其劃分為上中下三大板塊:淮河以北平原開闊,土地肥沃:長江、淮河之間丘陵起伏,水域縱橫:長江以南山巒疊翠,景秀壯美。
淮河在劃分著安徽的山川地域形態(tài)的同時,也是安徽氣候變化的重要分界線?;春右员睂倥瘻貛О霛駶櫦撅L(fēng)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安徽豐富的物產(chǎn),根似龍須、莖如玉簪的傘形科植物桐城水芹,個大膏腴、黃滿味美的黃陂湖大閘蟹,中國最大的無公害高山茭白基地生長的岳西茭白等等,都是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甚至作為中國代表味道之一的豆腐都是起源于徽地。
多不勝數(shù)的物產(chǎn)給安徽味道提供了無限的發(fā)揮空間,微人善于就地取材,山珍野味、家禽河鮮都是極好的食材,就此衍生出省內(nèi)各地不同的風(fēng)味特點。皖北菜善用牛羊肉,帶著北方的粗獷酥脆:淮南菜以豆腐菜肴為代表,源遠流長:合肥菜多用家畜、家禽,亦不乏河鮮、湖鮮:皖江菜亦多水鮮,以沿江飲食風(fēng)味為基礎(chǔ):皖南菜善烹山珍,是徽菜的主流和淵源……各大流派共同造就出徽菜精彩的味道體系。
大江南菜:徽菜基底融入江南元素
當(dāng)餐飲人紛紛涌向徽地,溯源徽菜火爆的秘密,一家創(chuàng)于蘇州的徽菜品牌,穩(wěn)扎穩(wěn)打、蓄能八年,開始低調(diào)綻放,如今坐擁十二家門店,其中蘇州十家、無錫兩家。
蘇州“皖香覽約·徽菜”主打以徽菜為基底的“大江南菜”,這一概念,是出品總監(jiān)張海亮在重新梳理菜單時提出的,主要來自三個層面的“理論支持”。
首先,之所以會提出“大江南菜”的概念,張海亮有兩點地域上的依據(jù),第一,沿用了清康熙年間“江南省”的概念,當(dāng)時“江南省”的范圍大致相當(dāng)于今江蘇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以及浙江省北部、江西省婺源縣、湖北省英山縣,皆為當(dāng)時全國最富裕的地區(qū)之一。第二,浙江地區(qū)跟古徽州一衣帶水,例如開化、衢州等地,菜品中有非常明顯的徽菜印記?!吧晕㈥P(guān)注一下‘開化榜爺’的抖音,就會發(fā)現(xiàn)他介紹的菜品,只要把辣椒粉去掉,其實就是徽菜的基底與原型。這是因為,開化就坐落于贛、皖、浙三省交界之處,所以菜品中自然呈現(xiàn)了一些濃郁的徽派元素?!?/p>
其次,徽州自帶江南的婉約,黛瓦、粉壁、馬頭墻,這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卷絲毫不輸江南水鄉(xiāng)的亭臺樓閣、靈秀園林,單獨提及,別具風(fēng)致,二者同論,毫不違和。
再次,安徽物產(chǎn)豐富充盈,且與江浙地區(qū)重合度極高。說到江南美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yīng)是“腌篤鮮”,這道名菜如今多被打上江浙烙印,其實不然,腌篤鮮出自徽州,相傳是由左宗棠帶到上海,之所以能受到更加廣泛的喜愛,與兩地人皆愛火腿、咸肉、香腸、竹筍等密不可分:安徽水產(chǎn)鮮美,亦能比肩江南,水鄉(xiāng)物產(chǎn),大同小異,大閘蟹、小龍蝦、小銀魚、水芹菜、鮮菱角、鮮蓮子……均能獲得兩地食客的共鳴。
踐行徽商精神、解綁固化思路
作為中國三大商派之一的徽商,以儒商的品格形象踏遍各地,也帶著徽菜走出山間溪澗,他們不只游走在江南地區(qū),行商到了哪里,就把徽菜帶去了哪里,從兩淮到山西,讓大江南北的餐桌熟知了徽廚、徽菜,在不同菜系中,都能覓到徽菜的蹤影和印記。
“皖香覽約”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作為新一代徽商,有濃濃的徽州情結(jié),也是“徽商精神”的踐行者。出品總監(jiān)張海亮在做菜品融合時就引入了“天下徽商”的開放性思維,不再自我設(shè)限,打破了“因徽州而做徽州菜”的固化思路,以“徽商行天下”的氣量來包容萬物,如此一來,能夠納入視野的元素越來越多,與徽州、徽商、徽州人甚至徽州人走到的地區(qū)有關(guān)聯(lián)的,均能為我所用。第一,不分皖南皖北,整合徽菜各個流派的優(yōu)質(zhì)資源,例如皖南的刀板香、毛豆腐,皖北的牛羊肉:第二,大江南地區(qū)的元素可以無縫銜接:第三,不同菜系的流行單品、爆款味型皆可納入新菜創(chuàng)意,例如這款賣相、味型都不同尋常的“青花椒臭鱖魚”,既保留了徽菜之王臭鱖魚這一食材,又以清新賣相、椒麻清香令年輕食客折服:蔥香鮑魚焗跑山雞以散養(yǎng)跑山雞+六頭深海大鮮鮑的王牌組合,輔以蔥香入味,既保留了雞肉的鮮嫩,又融入了濃郁的煙火氣。
青花椒臭鱖魚
原料:臭鱖魚1條重約650克,杭椒圈250克,姜丁15克,蒜丁25克。
調(diào)料:青椒醬20克,鮮青花椒6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10克,老抽5克,鹽2克,白糖3克,雞粉3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藤椒油5克,蔥油25克,豬油25克,菜籽油25克,高湯750克,啤酒50克。
制作:
1.鍋上火放寬水燒沸,下臭鱖魚飛水后控干待用。
2.另起鍋下菜籽油、豬油燒熱,放姜丁、蒜丁、鮮青花椒10克、青椒醬炒香,下入臭鱖魚,澆入啤酒、高湯燒開,加?xùn)|古一品鮮醬油、老抽、白糖調(diào)味,大火燒2分鐘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加熱8分鐘,再改大火,放雞粉3克,收濃湯汁出鍋裝盤。
3.鍋上火加蔥油燒熱,下杭椒圈炒至斷生,放鮮青花椒50克,調(diào)入鹽、味精、胡椒粉,加藤椒油,出鍋澆在魚身上即可點火上桌。
青花椒饞嘴蛙
原料:漿制好的牛蛙塊280克,粗萵筍絲150克,金針菇150克,酸蘿卜30克,野山椒5克,紅小米辣5克,青小米辣5克,姜片5克,蒜片10克,干青花椒1.5克。
澆頭:鮮花椒15克,青杭椒70克(改刀成0.2厘米厚的半圓形圈),干青花椒2克,蔥花10克,蒜泥10克。
調(diào)料:青椒醬40克,白糖1克,鹽4克,雞精4克,東古一品鮮醬油3克,辣鮮露2克,胡椒粉0.5克,綠油30克,藤椒油30克,色拉油500克,高湯350克,啤酒200克,水淀粉20克,香油1克,豬油35克,蔥油15克克。
3.另起鍋上火,下豬油15克、蔥油15克燒熱,放酸蘿卜、野山椒、紅小米辣、青小米辣爆香,投入青椒醬爆香,添高湯、啤酒燒開,調(diào)入白糖0.5克、鹽2克、雞精3克、東古一品鮮、辣鮮露、胡椒粉、綠油、藤椒油燒開煮約60秒,打去料渣,下入拉過油的牛蛙塊燒開,繼續(xù)煮30秒,淋水淀粉20克勾玻璃芡,出鍋蓋在打底的素料上,在菜品表面撒蒜泥、蔥花。
4.起鍋加底油燒熱,舀出約25克澆在蔥蒜上激出香氣,鍋內(nèi)余油中放入鮮花椒、青杭椒圈、干青花椒煸香,一起澆在盤中即可走菜。
酸湯績溪黃牛腩
1.將生牛腩400克、生牛筋350克飛水撈出(成熟后綜合出凈率約60%)。
2.鍋上火,下色拉油燒熱,入姜片5克、去皮蒜子10克、小蔥結(jié)10克爆香,下郫縣豆瓣醬10克、牯牛醬辣醬15克煸炒出紅油,加小米辣圈10克、八角3克、桂皮1克、香葉1克爆香,下焯過水的牛腩、牛筋炒透,烹入黃酒50克,添高湯500克,調(diào)入鹽2克、老抽5克、東古一品鮮10克、胡椒粉1克、冰糖5克大火燒開,小火燉至酥爛,將牛肉、牛筋挑出來備用。
1.青番茄150克、西紅柿100克分別改刀成2厘米見方的小丁。
2.鍋上火下豬油10克、菜籽油10克、蔥油10克燒熱,下青線椒圈15克、美人椒圈15克、蒜片10克、姜丁5克炒香,下原味番茄膏25克炒出紅油,放入青番茄丁、西紅柿丁略炒,下熟牛腩250克、熟牛筋200克、高湯500克,調(diào)入鹽1克、白糖2克、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小火燉約3分鐘,改大火收汁,加雞粉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藤椒油3克、香油3克調(diào)勻即可出鍋裝盤。
3.菜品表面點綴青蒜苗花3克、鮮花椒15克,激熱油后帶火上桌。
皖香農(nóng)家紅燒肉
1.五花肉5千克改刀成5厘米x4厘米X1.5厘米的片,雪菜1560克洗凈切末備用。
2.平底鍋擦干上火,放油滑透,下五花肉片小火煎至兩面微黃,倒出控油待用。
3.另起鍋上火燒熱,加色拉油120克,下小蔥400克、姜片60克小火煎出蔥油香氣,下小米辣15克、丘北辣椒3克、八角3克、桂皮5克、帶皮蒜子50克略炸,再下煎好的五花肉,添黃酒50克,加蓋燜約30秒,下雞飯老抽170克、家樂鮮上鮮釀造醬油70克、冰糖35克,小火翻勻,至肉面上色,倒入啤酒250克、蘋果片100克,再添熱水沒過食材表面,大火燒開后煮5分鐘,加鹽5克,移至煲仔爐上保持中小火燉30分鐘,挑去蔥姜蒜、香料,再開中火加冰糖20克、鎮(zhèn)江香醋5克,收濃汁水,調(diào)入味精10克、蔥油30克即可出鍋,保溫備用。
1.凈鍋上火,加豬油30克燒熱,下姜片10克、蒜片20克爆香,下泡水?dāng)D干的雪菜末120克爆香,加草菇老抽5克、東古一品鮮醬油3克、白糖3克炒透,下雞精5克翻勻,取80克雪菜末入砂鍋中墊底。
2.炒鍋內(nèi)放入12片紅燒肉,與剩余雪菜拌勻燒透,點入香油10克,盛入砂鍋內(nèi),表面點綴青蒜苗花3克、炸香蔥段適量,帶火上桌即成。
脆拌響螺撈豆面
原料:水發(fā)豆面400克,冰鮮響螺片100克,五花肉丁30克,香菇條30克,香芹段10克,小米辣圈5克,蒜蓉3克,姜丁5克,蒜丁5克,姜片10克,小蔥20克,青蒜花3克。
調(diào)料:鹽3克,蠔油5克,老抽5克,鮮辣露2克,東古一品鮮醬油10克,白糖3克,雞粉3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蔥油10克,豬油30克,菜籽油30克,黃酒10克,白酒5克,香油5克,高湯700克。
制作:
1.響螺片納盆,放適量檸檬水,加冰、姜片、小蔥浸泡約2小時,漂水洗凈,飛水控干納盆,趁熱加鹽1克、鮮辣露2克、白糖1克、味精3克、蒜蓉、香油、小米辣圈3克拌勻待用。
2.鍋上火加菜籽油、豬油燒熱,下五花肉丁、小米辣圈2克爆香,淋老抽上色,添高湯燒開,加黃酒、蠔油、鹽2克、東古一品鮮醬油調(diào)味,下發(fā)好的豆面、香菇條、香芹段大火燒開,加蓋小火燜2分鐘,下雞粉、胡椒粉、蔥油收濃裝盤,頂端放入拌好的螺片,點綴青蒜花帶火上桌。
青檸新安油爆蝦
清水大河蝦300克。
油爆蝦專用汁200克,色拉油800克,燕尾蔥50克,香水檸檬碎適量。
1.鍋上火放寬油燒至五成熱,下河蝦炸約30秒至定型,迅速撈出,待油溫升至七成熱,下河蝦迅速攪拌,炸至表皮酥脆后撈出,控油擺盤,淋入預(yù)熱的油爆蝦專用汁,點綴燕尾蔥。
2.另起鍋放油50克燒至六成熱,澆在燕尾蔥上即可上桌,現(xiàn)場用刨刀刨少許香水檸檬碎撒在油爆蝦上即可。
A.白糖500克,古越龍山三年陳紹興花雕酒1250克,雞飯老抽250克,鎮(zhèn)江香醋150克,家樂鮮上鮮釀造醬油400克,九制話梅5顆(約40克),香水檸檬25克。
B.香菜25克,胡蘿卜25克,生姜25克,洋蔥25克,芹菜25克,小米辣5克。
C.家樂辣鮮露100克,味好美牌白胡椒粉1克,味好美牌黑胡椒碎5克。
將用料A放入容器內(nèi)混合均勻,加入用料B,上電磁爐小火熬制10分鐘,待白糖溶化,改大火熬約15分鐘至濃稠,此時加入用料C,攪勻關(guān)火,靜置涼透,封保鮮膜燜一晚,過濾后即可使用。
雞樅菌煎六頭鮑魚
6頭鮑魚6只,雞樅菌200克,甜蜜豆30克,紅椒條10克,蒜片5克,姜片15克,蔥結(jié)10克。
豬油25克,鹽4克,蠔油5克,雞粉2克,冰糖1克,黃酒1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10克,蔥油15克,香油5克,高湯500克。
鹽4克、白糖4克、雞粉6克、味精2克、胡椒粉0.5克、水淀粉20克攪勻。
1.鍋放寬水燒開,加入黃酒,下治凈的鮑魚飛水撈出,放入砂鍋中,添高湯,調(diào)入豬油、蠔油、冰糖、鹽、雞粉、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放蔥結(jié)10克、姜片1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燜約2分鐘,撈出鮑魚入冰水激30分鐘,控凈后改刀成兩半待用。雞樅菌去老根洗凈備用。甜蜜豆、紅椒條飛水備用。
2.鍋放色拉油600克燒至五成熱,先下鮑魚肉拉油控凈,再放雞樅菌拉油控凈。
3.平底鍋上火放蔥油燒熱,下姜片5克、蒜片5克爆香,入雞樅菌炒透,淋入一半味水翻勻,再加入鮑魚、甜蜜豆炒勻,淋另一半味水炒透,改小火將鮑魚和雞樅菌煎至兩面金黃,下甜蜜豆、紅椒末,淋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香油5克裝盤。
怪味比目魚
原料:比目魚肉1000克,白柚子1個,面粉150克,鷹粟粉70克,生粉80克。
調(diào)料:生抽300克,冰糖1000克,香醋400克,財神蠔油80克,海鮮醬40克,花雕酒50克,蜂蜜20克,味美達100克,番茄沙司150克。
香料:八角2個,香葉6片,白蔻3個,草果2個,蔥白20克,姜片30克,咸話梅3個,花椒面1克,辣椒面2克,黃豆面2克。
制作:
1.比目魚改刀成3.5厘米見方的塊,納盆后放胡椒粉、姜、蔥、料酒抓勻腌制1小時。
2.將所有調(diào)料和香料混合均勻,入凈鍋內(nèi)熬成較稠的汁水(用勺子舀起能呈線狀流下),即成怪味汁,放涼待用。
3.將面粉、鷹粟粉、生粉混合均勻,將腌好的比目魚塊吸干表面水分后拍勻混合粉。
4.鍋放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拍好粉的比目魚塊,炸至外脆里嫩后撈出控油。
5.將炸好的魚塊放入熬好的料汁中裹勻,每塊魚肉上方擺放剝好的白柚子粒七粒,裝盤即可。
技術(shù)關(guān)鍵:炸魚的時間不能太短,以免裹勻湯汁后快速變軟、失去脆感。
太湖莼菜土雞盅
處理干凈的土雞肉600克,新鮮太湖莼菜200克,鮮蓮子30粒。
清雞湯2000克,鹽12克,味精8克。
1.土雞改刀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飛水待用;新鮮莼菜去掉較老的部分,飛水控干待用;鮮蓮子去皮待用。
2.取位上燉盅10個,每只加入雞肉60克、鮮蓮子3顆。
3.凈鍋內(nèi)舀入清雞湯,放鹽、味精調(diào)味后燒開,注入湯盅內(nèi),上蒸箱蒸1小時,取出撇去浮油。
4.走菜時加入莼菜,入蒸箱熱透即可上桌。
素高湯燉舞茸菌
治凈的舞茸菌50克,凈鮮蟲草花25克,凈鮮竹蓀20克。
自制素高湯200克,鹽1克。
1.舞茸菌撕成小朵,蟲草花摘凈,竹蓀切成2厘米長的段,將三種菌菇納盆,加入沸水500克、鹽適量浸泡3分鐘,撈出控水待用。
2.取燉盅1只,整齊碼放入舞茸菌和蟲草花,添入素高湯,上籠蒸約20分鐘。竹蓀單獨盛裝,一起入籠干蒸。
3.取出燉盅,點綴蒸好的竹蓀即可走菜。
純凈水約5500克,鮮香菇100克,芹菜100克,白菜200克,黃豆芽200克,胡蘿卜100克,杏鮑菇邊角料適量。
鹽33克,白糖3克,蘑菇精20克,欣和牌松茸五谷生抽15克,味精10克。
1.將湯底原料混合放入大桶中,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3小時,過濾料渣后余湯汁5000克。2.趁熱加入所有調(diào)料攪拌均勻,再用濾網(wǎng)過濾一遍即可使用。
1.注意控制熬制時間,濃縮后的汁水約為5000克。
2.因蘑菇精中含有淀粉,因此湯汁調(diào)味后還要再過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