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我和往常一樣,跟著媽媽去買煎餅。在排隊買餅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今天排隊比以往快了很多。
我湊近一看,原來是做煎餅的奶奶新買了一個鍋,現(xiàn)在她可以同時做兩個餅啦。
看著爐子上的兩個煎餅鍋,我不由得思考起來:同時用2 個鍋做煎餅,到底可以節(jié)約多少時間呢?
我發(fā)現(xiàn),做煎餅時,每個面都要煎,一個面大約需要1 分鐘。
現(xiàn)在隊伍里一共有三個人,煎餅的過程應(yīng)該是這樣的:
用這樣的方法煎3 張餅,一共用了4 分鐘。
我記得,原來煎餅?zāi)棠讨挥? 個鍋的時候,煎3 張餅需要6 分鐘。
現(xiàn)在奶奶有了2 個鍋,煎3 張餅的時間卻只比原來少了2 分鐘。而且用這樣的煎法,第三、四次鍋里始終有一個位置一直空著。
如果奶奶的煎鍋一直是滿的,那她煎餅的速度會不會更快呢?
怎么做才能讓鍋一直是滿的呢?
買完煎餅回到家,我拿出紙和筆畫了起來。
用這樣的方法,煎3 張餅一共用了3 分鐘。
我發(fā)現(xiàn),要想煎的時間少,必須合理、充分地利用鍋的空間,使鍋不能空閑,最好每次都有2 張餅同時煎。
尤其是第二次,最為關(guān)鍵。原先奶奶總是在第二次煎餅時,把第一次煎了一面的2 張餅反過來繼續(xù)煎,這一習慣性動作會“拉長”整個煎餅的時間。而當我們在第二次煎餅時,把煎2 號餅的反面換成煎3 號餅的正面,就不會出現(xiàn)第三次只煎3 號餅的情況,也就不會有空位了。
解決了煎3 個餅的問題,我又開始思考—
如果要做4 個、5 個,或者更多的餅,最少需要多少時間?
先來“煎”4 個餅試試看—
煎4 個餅需要4 分鐘。
再“煎”5 個餅—
煎5 張餅需要5 分鐘。
通過列表,我發(fā)現(xiàn):當餅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時,只要兩個同時煎,就是最省時間的方案;如果餅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就需要兩個兩個同時煎,最后三個交替煎。
最短的時間= 餅的數(shù)量× 煎每面餅所需的時間。
這樣的思路是不是能用在其他事情上呢?
正好,媽媽出門有事,交代我把衣服放進洗衣機里洗,洗好后拿出來晾,再把家里簡單打掃一下。
洗衣機洗衣服要花50 分鐘,這段時間我是不是可以利用起來呢?
這些工作加起來一共只需要花37 分鐘,我完全可以在等待洗衣機洗衣服的過程中把它們都干完!這樣等把衣服晾好,上午剩下的時間,我就可以自由支配啦!
還有哪里可以這樣做呢?
煮米飯的時候,可以洗菜、切菜;
坐車去學校的路上,可以戴上耳機聽英語,或者閉上眼回憶學過的知識,復習一下……
哇,原來煎餅里也有數(shù)學知識!這知識不僅可以用在奶奶的煎餅里,還能用在我們的生活里,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