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腸脫垂是常見于3月齡以下的仔豬、體弱的架子豬及經(jīng)產(chǎn)母豬的一種常見疾病,發(fā)病時最直觀的表征是從豬肛門處可見直腸外翻。筆者具體分析了豬直腸脫垂的病因,以及概括了發(fā)病癥狀,結合自身實踐得來的防治措施,能夠有效地控制豬直腸脫垂的發(fā)病,以供參考。
關鍵詞:直腸脫垂;發(fā)病癥狀;分析治療
1 病因
1.1 飼料配合不當
直腸脫垂最常見的致病因是飼料配合不當,具體表現(xiàn)包括給豬喂食霉變飼料、側重于喂食粗飼料而缺少喂食青綠飼料、飲水管理不當(不及時清理槽內飲水導致豬飲用被污染的水、喂食時沒有補給水導致飲水量不足等),這些做法會導致豬消化系統(tǒng)紊亂,長期便秘致使直腸脫出。臨床研究表明,豬直腸脫垂無季節(jié)性,但相較于夏、秋、冬三季,早春最為多見。
1.2 腹瀉或痢疾
腹瀉或痢疾會導致豬頻繁排便,導致腸道功能受損,隨著長時間用力擠壓腸道,易引發(fā)直腸脫垂。
1.3 分娩
在母豬的分娩過程中,由于難產(chǎn)等狀況,容易過度拉傷,進而引發(fā)豬直腸脫垂。
1.4 藥物
某些抗生素可能會損害豬的身體健康,例如林可霉素。當使用劑量過量時,可能會引起直腸周圍組織腫脹,從而導致豬發(fā)生直腸脫垂。
1.5 霉菌毒素
飼料霉變可能攜帶霉菌毒素,若豬攝入這類飼料,可能因霉菌毒素的影響而患上直腸腫脹,導致直腸部位受損。隨后,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這種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為直腸脫垂。
1.6 咳嗽
咳嗽會帶動豬全身肌肉運動,容易增加腹壓,造成直腸因外部壓力過大而從肛門脫出。若排糞時咳嗽,也會引發(fā)直腸脫垂,嚴重時,直腸會始終保持肛外脫垂狀態(tài)。
1.7 生長速度過快。
飼料營養(yǎng)濃度過高導致豬過快生長,也會引發(fā)直腸脫垂。
1.8 抱團取暖
豬的恒溫調節(jié)能力較弱,當遭遇外界環(huán)境溫度過低時,它們會通過抱團取暖來應對。在疊羅漢式的取暖過程中(即一頭豬趴在另一頭豬身上),被壓在下面的豬會承受額外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豬出現(xiàn)咳嗽等不適癥狀,其腹部壓力會進一步增加。通常情況下,豬通過肛門釋放腹部壓力,因此,當腹部壓力升高時,在外力作用下,它們容易發(fā)生直腸脫垂。
1.9 難產(chǎn)
難產(chǎn)、胎衣不下,膀胱積尿等引起病畜強烈努責,使腹內壓增高可誘發(fā)本病。
2 癥狀
病初臥地或排糞后,直腸粘膜部分翻出于肛門外(如圖1),呈圓形,柔軟、色鮮紅,并有輕度水腫、發(fā)炎,出現(xiàn)直腸脫垂[1]。脫出部常被糞、尿、墊草等污染,呈暗紅色,水腫加重,粘膜表面干裂,發(fā)硬,呈污穢的暗紫色或灰褐色,有的潰爛、出血,甚至壞死穿孔。
3 防治措施
3.1 日常防治要點
第一,對于由腹瀉或痢疾引起的直腸脫垂,首先建議消除病因,隨后促進直腸復位。第二,優(yōu)化飼料配方,控制喂食量,并增加青綠飼料的比例,以減少便秘的可能性,進而預防直腸脫垂或提升治愈率。每次添加新飼料前,應將槽內剩余飼料清理干凈,防止有霉變飼料混入其中,造成豬直腸脫垂。第三,加強飲水管理, 飼養(yǎng)員應投喂足量且干凈的水,并且定期更換,以規(guī)避水質不佳或飲水不足引發(fā)的豬直腸脫垂。第四,加強豬舍環(huán)境管理,定期清理衛(wèi)生、消毒,阻攔病原菌滋生,降低豬直腸脫垂的風險。第五,打造安靜、舒適環(huán)境,遠離高分貝區(qū)域,不過度驅趕、驚嚇,并在秋冬季節(jié)做好豬舍保暖工作,以規(guī)避應激引發(fā)的脫垂。第六,為豬提供運動場地,讓豬產(chǎn)生運動量。
3.2 及時隔離,
在發(fā)現(xiàn)豬直腸脫垂時應立即將其隔離,聯(lián)系獸醫(yī)問診治療;對于體重已經(jīng)達到上市標準的豬,可聯(lián)系屠宰場,將其盡快隔離運輸?shù)酵涝讏觥?/p>
3.3 直腸脫垂無損傷時的治療方法
若直腸脫垂無損傷時,則可以使用鹽水或糖水,配合特定手法,促使其恢復原位,灑水后在外面保持30 min,然后將其輕輕推入。鹽水或糖水的滲透作用可吸收脫垂直腸的水分,促使脫垂的直腸收縮。
3.4 直腸脫垂有損傷時的治療方法
若豬直腸脫垂已損傷時,已不能歸位,癥狀嚴重的病例,通過手術治療:
第一,豬用倒捉保定法或橫臥保定法。為方便給病豬做手術,飼養(yǎng)員應配合獸醫(yī),將病豬以保定法安置在適宜位置,此做法也是保障飼養(yǎng)員、獸醫(yī)的人身安全。豬手術治療中常見的保定方法是倒捉保定法或橫臥保定法,前者憑借保定者出其不意地抓住豬后肢并提起,膝蓋與手配合,固定住另一前肢,如圖2;后者憑借保定者先將豬放倒,然后抓住側臥豬的前后肢系部并上提,使用手臂力量下壓固定,如圖3所示。
第二,清洗,初期將脫垂的直腸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2%明礬溶液熱敷或撒布枯礬末,而后慢慢將脫垂的直腸送入肛門內;若豬的直腸脫垂的時間過長且脫垂部位較多,在清洗過程中,建議配合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和2%的明礬水。同時,需用手仔細清理直腸,包括腫脹和壞死的黏膜。并用明礬末揉擦,擠出水腫液,剪除粘膜碎片,還納直腸。為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在手術前,應使用2%砜酮脫氧鹽注射液對豬進行麻醉,其麻醉方式是硬膜外腔麻醉。之后,將其固定在手術床上。使用碘酊等藥物消毒手術區(qū)域,以降低感染風險[2]。
第三,整復。直腸清洗干凈后,術者手指用紗布包住,從肛門周圍壓迫直腸粘膜,向肛門內送入,直至脫垂的直腸全部送入為止,并由助手臨時壓迫住肛門。將直腸部分送回時,也要用手以適當力度擠出積聚的水腫液,以確保直腸恢復原位。
第四,固定。直腸修復后,為防止再脫出,在肛門周圍做煙包縫合,縫合時中間留一指寬的排糞口,經(jīng)7 d后拆除固定線。
第五,直腸手術切除法。當直腸壞死或破裂時,可采取直腸切除。術前先進行薦尾硬膜外腔麻醉或陰部神經(jīng)麻醉。然后對重疊的腸管
進行整復或切開脫垂直腸的外壁,剝離粘連后進行整復、再進行手術。
手術方法:清洗消毒脫出的腸管,用消毒過兩根紡織針,在肛門處穿過直腸,使兩針相互成十字形,在距固定針2 cm處,切除壞死的腸管,對兩層斷腸管進行結節(jié)縫合??p合完畢,用0.1%高錳酸鉀或0.1%新潔爾滅溶液清洗手術部位,除去固定針,將腸管還納肛門內。
第六,術后護理。術后先控食,通常為一天,之后恢復正常喂食,為降低飼料對剛修復直腸的負面影響,需喂以麩皮,米粥和柔軟飼料,停止喂食多粗纖維飼料,同時,控制單次喂食量,以免豬過飽影響直腸修復效果;多飲溫水,根據(jù)病情給予鎮(zhèn)病,消炎等對癥療法。術后以抗生素治療時,可使用的藥物包括青霉素、鏈霉素等,用藥周期通常為三天。術后一周內應隨時觀察豬的排便情況,若存在異常應及時咨詢獸醫(yī)。對于術后病豬出現(xiàn)排糞困難,使用溫熱肥皂水灌腸,通過改善腸道潤滑緩解排便困難?!?/p>
結語
結論一:直腸脫垂與飼料管理、飲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為了降低患病率和提高治愈率,必須加強飼料和飲水管理,實施科學飼養(yǎng)策略。這包括精確控制喂食量、確保飼料營養(yǎng)濃度適宜、合理配比飼料成分,及時清除發(fā)霉的飼料和變質的水源。此外,應根據(jù)外界實際溫度調整豬舍的溫度,防止豬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一旦發(fā)現(xiàn)有直腸脫垂的豬,應立即隔離并尋求專業(yè)醫(yī)療幫助。
結論二:對于需要手術治療以使直腸復位的豬,必須重視術前的肛門消毒、術中的消腫和祛腐處理,以及術后的科學護理。合理使用藥物以預防感染,確保手術的成功和豬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肖遠武,王稚雄,鄧伶,等.手術與消炎并重治療豬直腸脫出[J].貴州畜牧獸醫(yī),2021,45(01):51-52.
[2] 王元福.豬直腸脫出的原因、臨床癥狀、手術療法與注意事項[J].現(xiàn)代畜牧科技,2020,(12):91-92.
收稿時間:2025-01-03
作者簡介:寧炳令(1979—),男,本科,獸醫(yī)師。研究方向:畜禽疫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