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解決揚琴制作裝配調試工序中調音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問題,開展生產實踐的理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以求真務實的工匠精神,回顧揚琴整理調試工序調音環(huán)節(jié)的生產實踐,把工作中所運用的操作手法和較細微操作經驗和體會,用較直觀地語言敘述,逐一歸納并介紹給廣大從業(yè)者及演奏人員,幫助揚琴愛好者增長揚琴調試整理及調音的能力和技巧。使揚琴的調音技術手法更為普及,更為規(guī)范。其目的在于推廣行業(yè)團隊在調音環(huán)節(jié)的研究成果,促成行業(yè)標準化,促進社會服務意識的自覺,讓揚琴調音技術走向大眾,使揚琴這件樂器發(fā)揮出純凈優(yōu)美的的聲音特質。
關鍵詞:揚琴制作" 行業(yè)標準" 整理調試" 調音環(huán)節(jié)" 雜音處理
揚琴調音是揚琴制作在裝配調試工序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揚琴生產線上,凡安裝琴弦后的揚琴產品都將轉入調試、調音的環(huán)節(jié)。要進行3~4次甚至更多次的琴弦調音后,再進入全琴驗收,整理入庫。一般說來,初調把無音高/松懈狀的琴弦調緊至預定音高,使琴體有一個預應力適應的過程;但揚琴這種木質結構的樂器在琴體持續(xù)受力的作用下,會出現(xiàn)自然落音的情況。故此,需要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調音。完成這個過程,揚琴即達到可以使用的狀態(tài)。
本文意圖將揚琴制作的調音工序實踐所運用的操作方式和較細微的操作手法及生產實踐體會,整理歸納并介紹給廣大演奏者或讀者作為揚琴調音時的參考,以幫助大家逐漸提高調音能力。目的是逐步向社會普及揚琴調音技術手法,使演奏從業(yè)者都能夠又快又準地調音。如果能把揚琴調音變成簡單易行的操作,在教室及舞臺上的每臺揚琴都會因此音高穩(wěn)定、音質達標,將會有效地提升揚琴在大眾音樂生活中的喜愛度。如果能讓揚琴樂音保持悠揚純凈及優(yōu)美,將會彰顯調音技術的手法運用在普及揚琴演奏、提高揚琴演奏藝術魅力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調音前的裝配質量檢查與調音工具準備
1.面對將要進行調試整理和調音的揚琴,要檢查上一道工序的完成質量。如琴體表面的琴弦在通過的山口、琴馬、掛弦軸方面是否符合工藝標準,是否穩(wěn)定牢固,注意檢查琴面與琴弦滾軸的擺放位置是否合適,琴弦與部件的接觸點是否有滾軸脫落、調音軸上纏繞的琴弦是否間隔均勻無疊置,以此保證琴體美觀有序的外觀狀態(tài)。必要時需要重新調整琴弦安裝質量,達到工藝要求,如圖1所示。
2.檢查調音搬手的質量是否與弦軸吻合、牙口合適,無磨損,能隨心有效地扭動琴軸。
3.調音用琴竹尾部撥動琴弦,其薄厚要恰當,尖部在半毫米左右,能精確地撥響單根琴弦。
4.目前,根據輔助調音工具的發(fā)展,有多種調音(儀)器可供選擇。樂器商店可以購買適合自己樂器的調音(儀)器,在讀懂說明書后可正確聽辨使用。只要使用方便,調音儀器對音分的辨識度越高越好。
5.使用調音儀的關鍵是能辨識揚琴音位圖上的音名顯示,對看清調音器測音指針讀數時還要結合耳音辨別加以確定,正確的把握所調音或高或低的調音方向,以適當的力度扭緊或扭松調音軸使琴弦微調至準確的音高。
二、調音(儀)器的音高識別
1.調音器所表示測定音高的音名往往是工業(yè)標準的標識,和我們學習的樂理知識中表示的音名有些不同。比如:以測音顯示的標準音小字一組a1為例,手機用soundcorset調音軟件標明的是a4,有些調音器標明成A3等。這一點,對能辨識音高的人可忽略,但對剛入門的人來說有些迷茫。難以確定標準音a1對應的組別高度。這是工業(yè)產品標準與音樂理論標準之間的差異造成的,所以確定標準音的測定標識極為關鍵,找準正確后方可以此類推,逐漸熟悉(圖2)。
2.有些調音器的音分測定的高差設定在5音分為一檔,即是音高差在五音分之內時指針不動,不會顯示。的確,5音分之間差較小,很難分辨,甚至有人提出可以忽略。這是不正確的,不符合精準調音的要求。實踐中會感到能識別5音分以內的調音器,指針過于靈敏,顯示測定時始終處在搖擺不定的狀態(tài),難以認定準確音高。對耳音辨別能力不好的人確實難以使用。針對這種情況,要經過一段調音實踐的摸索才能找到指針變化規(guī)律而變得應用自如。初學調音時,建議請內行人給予聽辨標記識別的經驗指導。
3.確定所需要調整樂器的調音音高標準
目前社會上普遍采用的標準音a1是440赫茲或442赫茲。正確選擇儀器上的調音標準是正確調音的基本條件,否則會有重新調音的可能。這正是讀懂使用說明書的意義所在。
三、調音時關于琴面調整的相關事項
每臺揚琴都有琴面滾軸板上滾軸擺放的標準,調音時要確認滾軸擺放位置。
1.滾軸的移位與歸位
滾軸安裝的位置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如果在演奏揚琴時,臨時微調而改變位置,久之會出現(xiàn)滾軸嚴重偏離適當位置的現(xiàn)象,需要恢復或重新擺放。這時雙面發(fā)音的琴馬滾軸的擺放要符合雙面發(fā)音的音程關系。如純五度、減五增四度、大三度等,專業(yè)性較強,須引起注意和練習。另外,在換弦調音或初次調音時,有意會向外側移動滾軸加大琴弦有效弦長,產生滾軸移位,這是快速調音的一種手法。這種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琴弦在配置張力的范圍內,在避免琴弦過急變化而斷弦的同時,快速達到琴弦基本音高的張力。初調階段往往是預留比調音標準低小三度音高差或更小的范圍來完成本次調音的,有點像汽車磨合期限速的原理,不讓琴體調音受力時變化過快造成內部結構的隱性損傷,起到保護揚琴琴體的作用。等下次調音時讓滾軸歸位后再達到音位的音高標準。這種歸位即是恢復出廠時滾軸的擺放位置,保證產品傳導設計的音質標準。例如,海之尊系列虎嘯中音揚琴因標配有制音器,專門在滾軸三角碼下方中心位置標記有滾軸位置的白色圓點,方便滾軸歸位來保障制音器的使用。如圖3所示:滾軸三角碼固定位置(箭頭所指的白色圓點)。
2.琴馬條向右傾斜的復位
經常調音的情況下,低音琴馬條向右傾斜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這是因為向右緊弦調音時迫使琴馬頂端被琴弦表面的鏍紋拉動所致。需要進行復位才能正常使用揚琴。琴馬復位的常用方法:一是利用工具如厚鐵尺或小錘向左整體輕擊琴馬上端可稱為硬性復位(圖4)。二是提拉琴弦使其緩解琴馬壓力再復位到琴馬上,使琴馬自然復位。注意復位后檢查琴馬與琴面板的接觸不要出現(xiàn)縫隙。
3.分弦
這是揚琴一音多弦必須要注意的事。這是最能有效避免琴弦振動刮碰出現(xiàn)雜音的方法。有使用分弦器進行分弦的。更多的是調音時多用琴竹尾部操作分弦,間距恰與琴竹鍵尾的厚度相當,標準是琴弦間距約1毫米即大于琴弦直徑寬度為宜。
4.調音線路
調音線路即是調音先后的順序。生產實踐中總結出“均勻使琴體漸增式受力”調弦法為宜。為保持琴體逐漸受力過程的平衡穩(wěn)定,居中以中音馬纏弦部分調音開始。向低音區(qū)擴展,加固低音區(qū)的穩(wěn)定后再調整高音馬鋼弦區(qū),可適當解決全琴琴弦受力琴體音高降低較快且不斷變化的麻煩。具體方法因人而異,有由下至上裝配式平推調音法,圍繞A音的四五度音程十二平均律調音法等。
四、調音流程的實踐
對在生產一線從事?lián)P琴調音的從業(yè)者來說,在調音前涉及的輔助內容還有很多。
1.出廠調整后的揚琴,往往是維護式調音
因琴體已經受力達標變化的原因,專業(yè)演奏者的調音往往是按“四五度循環(huán)法”十二平均律調音法,如,先調出所有A音高度并有經驗式預留,再按其上五度或下五度音程關系順序調整,這種方法適合演出前微調。成品出廠前的調音往往借用調音儀校對,暫不考慮音程精度,因琴體尚未穩(wěn)定,音高變化太快。專業(yè)演奏前往往要使用提高音程精度的調音法,保障舞臺應用。無論哪種方法都會有因琴體變化快需要反復調音的情況,揚琴的穩(wěn)定期會因產品材料質地或配件質量而定,一般在半年左右。
2.琴馬兩側調音。揚琴的高音馬要雙面調音(琴馬兩側發(fā)音,一組琴弦發(fā)雙音或多音)的特點。這種情況表現(xiàn)在402揚琴上有13組(位)以上?;[揚琴的雙面調音可達16組(位)。實踐證明:凡是這種調音對琴弦粗細均勻、質量標準要求較高,應選擇同批次相同質量標準的琴弦為宜,以控制兩側(或多側)琴弦出現(xiàn)右準左不準或反之的調音音高難以確定的現(xiàn)象,甚至在最高音區(qū)有一弦多音的現(xiàn)象,在本組琴弦調準后還要依靠調音儀解決這幾個音位的音程關系。
3.壓揉琴弦手法的應力轉移。在調整琴弦出現(xiàn)微差,尤其是一馬雙音的情況下,用搬手調整扭力感覺控制不準的情況下,用手“壓揉琴弦使另一側琴弦音高產生變化”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雖然這種手法不能完全解決琴弦應力均勻的問題,但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可以保證十幾分鐘的音高穩(wěn)定。為琴弦回歸本體應力后再行調整提供參照。這也許是揚琴經常調音的原因之一(圖5)。
4.琴弦配置與選擇。在研發(fā)新產品時,尤其在新產品定型過程中,調音師的參與及其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調音師要負責揚琴產品的配弦工作,也就是按音位需要選擇合適的琴弦進行調整安裝后再進行調音。這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內容,要考慮有關揚琴音色和演奏音量等因素的辨別與選擇,甚至要對琴弦的制作標準提出建議,以保障琴弦在樂器使用中的客觀效果如愿。
5.關注低音纏弦雙側應力的平衡。雖然揚琴的低音區(qū)纏弦因單面發(fā)音,容易調準,但琴弦應力短時間內難以通過琴馬支弦點向兩側均衡,常見左準右不勻的現(xiàn)象。因此,當發(fā)音弦調準之后要觀察另一側不發(fā)音弦的應力反映,簡單講就是各弦音高盡量相等,避免調完琴弦之后,當演奏揚琴或琴弦自然平衡時,不發(fā)音區(qū)域的隱性應力發(fā)生所造成的“花音”。
這種運用壓揉手法或用搬手調勻,使多根琴弦單側調準后檢查另一側的音高平衡狀態(tài)的手法,是可保證琴弦音高穩(wěn)定的有效方法。
6.調音環(huán)節(jié)中的雜音與噪音處理。揚琴調音環(huán)節(jié)中會按工藝流程安裝粘絨對降噪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會有“雜音遺存”的情況,這是揚琴調試過程中常見的事。經驗告訴我們:凡出現(xiàn)雜音一定會有雜音源,以出現(xiàn)在琴體表面部件之間的雜音為多。例如,發(fā)音或不發(fā)音琴弦會出現(xiàn)與琴馬的刮碰、琴弦之間相碰、琴馬擺放不平造成空隙的振動、音板與琴體間的粘合處開裂、小橋支撐、琴馬滾軸支撐琴弦狀態(tài)不平穩(wěn)等等。當找到雜音源并用手輕按其發(fā)音處,馬上會感受到這些雜音的產生狀態(tài)。接下來當然就是利用縫隙加氈加墊、滾軸重置擺正、琴弦重新理順等方法來消除雜音,甚至要動用工具來個“大手術”解決問題。
值得提醒的是,從事生產實踐的時間越長,遇到的問題越多,如果說僅僅調準音高是一個基礎性的標準,處理雜音則是標準之外的標準。實話講,找到深藏于揚琴結構內部的雜音源比調音本身困難得多,要在調音過程中,通過對琴體部件的熟悉和經驗對類似情況進行分析才能找到其根源并消除。無論多難找也要找,找到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結語
長期的工作實踐,我們認識到:在保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調音質量的提升是保證與提高揚琴產品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揚琴也更需要音準達標,整理調試琴體若穩(wěn)定,揚琴使用壽命就長。因此在首次調音時,就要打好揚琴的調音基礎,例如多觀察處理琴弦的合理纏繞、掌握好對調音軸的握力控制能力及穩(wěn)定扭力精度的動作手法、解決相關調音解決雜音的隱患問題等等。讓調音工作,以摸得著、聽得見、看的明白的實操水準在揚琴制作行業(yè)中有所表現(xiàn)。為調音社會化服務提供專業(yè)經驗,為構建社會化的揚琴調音職業(yè)作出積極的探索。在平凡工作中,發(fā)揮個人和團隊的集體智慧,不斷交流以提升工作成效,為中國揚琴的樂器制作更好地服務于舞臺藝術表演作出貢獻。
參考資料:
劉寒力:《揚琴調音培訓教材》,五色風(北京)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