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學(xué)習(xí)任務(wù)" 自然界的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外形可愛、舉止有趣的它們萌化了我們的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一起走進下面的任務(wù),認(rèn)識動物朋友,感受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吧!
任務(wù)一:品析語言,體會愛貓情深。
愛意無限只為貓
《貓》一課中,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活潑調(diào)皮、靈動可愛。讓我們從下面的句子中感受老舍先生對貓濃濃的喜愛之情吧!
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品析" 作者善用平實的口語,讀起來親切有味,自然生動。這句話還連用了“吧”“啊”“呢”三個語氣詞,不僅寫出了作者對貓的觀察之細(xì)致,而且實實在在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貓的關(guān)切和愛憐。
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
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
它們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和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
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品析" 作者不著痕跡地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如第1句中寫貓“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仿佛貓成了家里的重要一員。而第2、3句中,“決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等描寫把貓當(dāng)成了任性可愛的孩子,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第4句中寫貓“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把貓的腳印比作小梅花,更是表現(xiàn)了貓的可愛和作者對貓的無限寵愛。
任務(wù)二:關(guān)注情感,感受母愛偉大。
關(guān)注作者的情感變化
《母雞》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優(yōu)秀作品。我們要以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學(xué)課文。
作者以“我一向討厭母雞”一句開篇,描寫了母雞沒完沒了地嘎嘎叫,不反抗公雞,欺侮忠厚的鴨子,下蛋時“差不多是發(fā)了狂”地叫喚,塑造了母雞叫聲難聽、欺軟怕硬、居功炫耀的形象。我們從這些描寫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常討厭母雞。
“可是,現(xiàn)在我改變了心思”一句自然過渡,列舉了母雞保護雞雛,為雞雛找食,同別的大雞搏斗,教雞雛“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領(lǐng),為雞雛取暖等事例,讓我們感受到了母雞負(fù)責(zé)、慈愛、勇敢、辛苦的形象,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雞態(tài)度的變化——由討厭變得不敢再討厭了。從作者的態(tài)度變化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母雞的贊美和敬佩,以及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之情。
任務(wù)三:拓展閱讀,認(rèn)識可愛的動物。
咪" 咪(節(jié)選)
文 \ 季羨林
八年以前,我養(yǎng)了一只小貓,取名咪咪。它大概是一只波斯混種的貓,全身白毛,毛又長又厚,冬天胖得滾圓。額頭上有一塊黑黃相間的花斑,尾巴則是黃的。總之,它長得非常逗人喜愛。
因為我經(jīng)常給它些魚肉之類的東西吃,它就特別喜歡我。有幾年的時間,它夜里睡在我的床上。每天晚上,只要我一鋪開棉被,蓋上毛毯,它就急不可待地跳上床去,躺在毯子上。我躺下不久,就聽到它打呼?!覀兗亦l(xiāng)話叫“念經(jīng)”——的聲音。半夜里,我在夢中往往突然感到臉上一陣冰涼,是小貓用舌頭來舔我了,有時候還要往我被窩兒里鉆。偶爾有一夜,它沒有到我床上來,我頓感空蕩寂寞,半天睡不著。等我半夜醒來,腳頭上沉甸甸的,用手一摸:毛茸茸的一團,心里有說不出來的甜蜜感,再次入睡,如游天宮。早晨一起床,吃過早點,坐在書桌前看書寫字。這時候咪咪決不再躺在床上,而是一定要跳上書桌,趴在臺燈下面我的書上或稿紙上,有時候還要給我一個屁股,頭朝里面。有時候還會搖擺尾巴,把我的書頁和稿紙搖亂。過了一些時候,外面天色大亮,我就把咪咪和另外一只純種國貓、名叫虎子的黑色斑紋的土貓放出門去,到湖邊和土山下草坪上去吃點青草,就地打幾個滾兒,然后跟在我身后散步。我上山,它們就上山;我走下來,它們也跟下來。貓跟人散步是極為稀見的,因此成為朗潤園一景。
(摘自《季羨林文集》)
任務(wù)四:跨學(xué)科學(xué)習(xí),欣賞畫中雞。
大吉大利" " 一起賞“雞”
雞的身影不僅出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中,還出現(xiàn)在畫作里。一起來欣賞名家畫筆下的雞吧!
《學(xué)習(xí)方法報》小學(xué)語文四年級2025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