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刷完題,經(jīng)常會望著窗外出神:細密雨絲與霧氣共同織成一張輕盈卻難以掙脫的網(wǎng),籠罩著校園……我不用開窗,就已經(jīng)感到一股讓人不適的潮濕。
梅雨季如期而至,我青春期的雨季也悄然降臨。
它姍姍來遲,卻來勢洶洶。高二下學期連續(xù)幾次月考,我的班級排名從中游開始階梯式下滑,到初夏,已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
在“物化生”重點班,像我這樣的普通生,自信心被碾壓并不稀奇。生物隨堂測驗,我還迷失在選擇題的圖表中,老師說不少人綜合題已答了多半;化學講評試卷,我還沒弄懂的錯題,全班大半的同學竟異口同聲地喊了“過”;甚至在我自認為是舒適區(qū)的數(shù)學課上,我剛整理出黑板上難題的思路,同桌就已經(jīng)想出第二種解題思路并報出答案……
連續(xù)下雨的天氣,讓教室地面時常布滿深淺不一的水漬。有一天晚自習前,吃飯回來,我看到下午剛發(fā)的兩張月考試卷軟軟地躺在課桌下,撿起來晾了十幾分鐘都沒干透,而試卷上方先變干的地方皺皺巴巴的,怎么也撫不平。我的視線又轉(zhuǎn)移到那洇開的鮮紅色成績上,心頭的焦躁瞬間化為無奈,一種無力感彌漫心間。我鼻頭一酸,險些哭出來。
我向班主任請假,申請回宿舍休息,濃重的鼻音讓他誤以為我感冒了,不僅痛快放行,還叮囑我好好休息。
飛奔下樓時,我第一次對自己的選擇產(chǎn)生了懷疑:當時堅定地選擇“物化生”組合,真的是我不自量力嗎?
一口氣沖到教學樓一樓的廊檐下,聽到滴答滴答的雨聲,我才想起,自己光顧著逃離,忘了帶傘。
廊檐下的池塘邊正上演著雨打芭蕉的美景,我腦海里冒出來的卻是“一點芭蕉一點愁”。隨后,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夏成蹊?”
有人叫我。我回頭看,是高一時教過我地理的黃夏青老師。
“沒帶傘嗎?我要走側(cè)門回家,正好捎上你。”她不由分說地挽住我的胳膊,把我?guī)нM傘下。
黃老師比我矮些,我放慢了走路節(jié)奏。我們離側(cè)門附近的宿舍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我尋思著有什么話題能聊,片刻后,還是用梅雨開了頭。
黃老師附和,說梅雨確實討厭,然后話鋒一轉(zhuǎn),笑問:“你知道梅雨是怎么形成的嗎?”
我一時語塞,倒也不怕她:“高一時您也沒講過?。 ?/p>
“那現(xiàn)在講?!彼褌惚f給我,“季節(jié)更替時,冷暖氣團你來我往,交替占上風,形成冷鋒、暖鋒。但冷暖氣團被地形阻隔,或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形成的,就是準靜止鋒——它會賴在某個地方不走,形成長時間的降水?!?/p>
“聽上去挺難纏的?!?/p>
“是呀,有點像……‘釘子戶’。中國有四大準靜止鋒,其一是昆明準靜止鋒,又稱云貴準靜止鋒。冷氣團長途跋涉到云貴高原東北側(cè),暖氣團在西南側(cè),雙方停滯下來,在冬季形成了連續(xù)性降水的條件?!?/p>
她用手勢比畫鋒面、鋒線:“這個準靜止鋒名為昆明,但陰雨可跟人家沒關(guān)系,因為降水只會落在冷氣團一側(cè),也就是‘天無三日晴’的貴陽?!?/p>
“昆明四季如春的背后,還有這么個‘倒霉蛋’!”我順嘴接上。黃老師朝我撇撇嘴,委屈地說,她就是那個倒霉蛋。
她是貴陽人。忽然想起這些,我有些想笑,又趕緊憋了回去。
她接著說起第二種準靜止鋒,發(fā)生在初夏的江淮準靜止鋒?!袄渑瘹鈭F一個南下,一個北上,在江淮地區(qū)相遇后開始對峙,帶來了一個多月的梅雨——我們所在的城市位于長江中下游,正是主要‘戰(zhàn)場’。”
“我的軌跡,從昆明準靜止鋒,到江淮準靜止鋒……真是‘孽緣’!”黃老師的表情再次寫滿委屈。這一次,我再也忍不住,大笑起來。
她也樂了。笑聲灑落在校園,過了好久才停下。
宿舍區(qū)快到了,黃老師放慢步伐,像一個老朋友一樣問我:“成蹊,17歲了?”看我點頭,她回憶道:“大家都說17歲正處于青春期的雨季,我在貴陽讀高中時也經(jīng)歷過。疊加上陰雨連天的雨季,實在難熬?!?/p>
“不過后來我想,反正避無可避,與其這樣,倒不如欣然接受雨季的洗禮。對了,我剛才比喻得不夠恰當,準靜止鋒可不是‘釘子戶’!”
她朝我擺擺手,身影在雨霧中漸漸模糊。等徹底看不到她了,我壓下鼻頭涌上來的酸澀,深吸一口氣,第一次覺得這空氣很有雨打芭蕉的閑適味道。
我想她的意思是,準靜止鋒會消失,雨季,以及我的雨季也終將過去。
雨夜過后,我并沒有像得了高人點化的武林新手那樣,立刻殺出江湖,但我的確不再厭煩和逃避梅雨季。慢慢來,跟上節(jié)奏,去提問,多思考……我調(diào)整自己的節(jié)奏,和窗外的梅雨一樣,不疾不徐。
不知不覺中,雨季過去了。又過了幾個月,在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中,我的排名回到班級中游。我持續(xù)了大半年的雨季戛然而止。
又一個雨季,我在高校招生咨詢會上見到黃夏青老師。
我告訴她,自己還不錯,成績沖到了班級中上游。末了,我說了自己準備報考的大學,她眨眨眼:“要去廣東?”
接著,我們異口同聲地說:“能體驗一把華南準靜止鋒啦!”
(本刊原創(chuàng)稿件,勾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