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味”,大抵是形容打工人身上獨有的氣質:精神渙散,衣著寬松,不管你原本是多么開朗陽光,一旦開始上班,疲憊感就從每個毛孔散發(fā)出來,且揮之不去。
以下幾個去除“班味”的方法,希望能給大家?guī)碜銐虻哪芰浚s走身體的疲憊,治愈心靈的焦慮。
主動選擇的才叫
“真休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中午想獨自點個外賣安靜地吃,卻被同事硬拉著一起出去吃飯;晚上想一下班就回家,卻被老板臨時通知聚餐……雖然沒有在工作,但是疲憊感有增無減。
“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會休息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第一步?!?/p>
去年暑假,表妹臨近畢業(yè),在一家企業(yè)找了一份實習工作。和她同時進入實習期的還有一名211大學的女生。表妹很看重這次實習機會,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都投入在工作上。但反觀那個女生,每天準時準點上下班,還經常溜出辦公室?guī)追昼姟?/p>
可令表妹驚訝的是,實習結束后,老板決定留下那個女生。表妹和那個女生后來成了朋友,聊起她實習時的表現,才知道:原來她每次上班時間溜出辦公室,是因為自己的注意力到了極限,為了保證效率,她才時不時去接杯水,短暫地放松一下大腦和心情。
正是這樣張弛有度、主動把控的工作節(jié)奏,才讓她的效率比別人高,同時還很好地照顧到了自己的心情。
一開始我們投入工作時效率會比較高,一個半小時后就會達到頂峰,緊接著就會開始急劇下降,兩個小時后便會跌入谷底。你看,前幾分鐘你是在蓄力,但是90分鐘之后你的精力進度條就到頭了,之后你再怎么掙扎,效率都上不去,千萬不能等到身體累得不行的時候再休息。所以,下次面對你根本提不起來精力的活動邀請時,希望你可以堅定地說:“不好意思,我現在需要休息了!”
下班后做到“心理分離”,
才能有效緩解疲憊
相信許多朋友的常態(tài)是:上完一天班,下班后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躺著刷手機。但事實上,回家躺著或者一直刷手機,不僅不能緩解你的疲勞感,反而會讓你覺得更累。能真正讓你得到休息、恢復能量的是“超脫”,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分離”狀態(tài)——當你的身體結束一天的工作后,思維也需要脫離工作狀態(tài)。如果你只是躺在床上,腦子里卻在閃現各種工作內容,產生一種“還在工作”的感覺,最后的結果就是你在應該休息的時間里壓根沒休息。
要做到“分離”,真正應該做的其實是“掌控活動”。簡單來說,就是做一些你自己真的喜歡并且能夠專注投入的事情。
《刻意暫?!愤@本書的作者,就曾在書中提到,自己在進入大企業(yè)工作了3年后,感到十分疲憊,這和她的處世狀態(tài)截然不同。最開始工作的時候,她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不斷規(guī)劃著美好的未來。但當生活日復一日地重復時,她不再想挑戰(zhàn)新事物,只是機械性地完成每日的工作。這時,工作熱情沒了,就連日常生活也開始令她感到郁悶。但幸好,她聽從上司的建議,開始嘗試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這才把自己從低迷狀態(tài)中拯救出來。她也學會了適時地停下來休息,讓自己重新啟動。
明確工作的意義,
塑造更好的自己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講:“勞動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業(yè)績,更在于完善人的內心。”當我們不再把工資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或許能在工作的過程中探索出更多的意義。
前兩天,我去醫(yī)院例行體檢,沒想到碰到了老同學李哥,看見他現在意氣風發(fā)的樣子,我實在是有一些震驚,因為就在兩年前,他還因為工作頹廢得不成樣子。
當年,李哥畢業(yè)后就去了醫(yī)院辦公室。本來覺得這是一份體面且省心的工作,沒想到,這里根本就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一篇醫(yī)院的宣傳稿改了四五遍還是入不了領導的眼,每天被安排雜七雜八的工作,還都催得很緊。還有一個同事,總是瞅李哥不順眼,一言不合就給他使絆子。工作不到一個月,李哥就郁悶了。
但現實就是現實,人總要給自己謀一個出路。于是,他開始轉變心態(tài),不再放大消極情緒,而是專注于做好手上的工作。他用心完成每一篇稿子,認真按照領導的要求貫徹落實,主動和同事們溝通交流,打好關系。
就這樣,兩年來他工作上兢兢業(yè)業(yè),今年年初,已被提拔為宣傳部門的負責人了。李哥驟然發(fā)現:工作,原來也可以是快樂的。
工作最有意義的部分是你的成長。工作的意義不是你完成了多少工作量,而是你在完成這些工作的過程中收獲的技能,以及通過這項技能實現的自我需求。
所以啊,不要一味抱怨工作的苦和累,要做一個沖浪的人,而不是那個坐在海灘上曬太陽的人。讓我們一起上班時,專注工作,竭盡所能把工作做好,完成技能提升;下班時,徹底放松身心,用心發(fā)現生活的滋味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