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朋友,你知道嗎,你手中的語文課本就像一個豐富多彩的寶庫,里面的文章蘊含著或引人入勝或感人至深的故事。通過挖掘這些故事,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些隱藏在課本里的故事吧!
1990 年的一天,工作人員在整理毛主席的遺物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批衣物:兩件襯衫、一雙襪子、一頂軍帽、一條毛巾。這些衣物極為普通,卻疊得整整齊齊,顯然是精心收藏的。一開始,工作人員以為是毛主席的衣物,可這尺寸毛主席根本穿不了。其實,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每年夏天都會將他的東西拿出來曬一曬,但這些衣物是什么時候留下來的,為什么留下來,卻沒有人能說清楚。
原來,這幾件衣物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的,毛主席對個人的生活用品基本不上心,卻瞞著所有人將長子的遺物悄悄收藏了起來,這一藏就是26 年,直到毛主席1976 年9 月9 日逝世……
1922 年10 月24 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長沙,毛主席給他取名“岸英”,對他寄予了深切厚望,希望他能像湘江邊蒼勁偉岸的大樹一樣,成為國之棟梁。在那個革命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毛岸英一出生,就注定與革命事業(yè)分不開,也注定要與苦難為伴。他從小就跟隨父母輾轉(zhuǎn)于上海、廣州、武漢等地。8 歲時,母親被逮捕,他也被抓進監(jiān)獄,年幼的他目睹了母親與敵人的頑強斗爭。母親的堅貞不屈深深地感染了他,在他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后來,經(jīng)過多方努力,毛岸英被解救出來,和弟弟一同被轉(zhuǎn)移到上海,安頓在大同幼稚園。在這里,毛岸英和弟弟們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快樂時光。然而,由于叛徒的出賣,幼稚園遭到破壞,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其間,三弟毛岸龍因病去世,一說失蹤)一度不幸流落街頭。為了生存,為了照顧弟弟,毛岸英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拉過人力車,深刻體會到了貧苦百姓生活的艱辛,這樣的經(jīng)歷也使他比同齡的孩子更成熟。
直到1936 年,毛主席才派人找到毛岸英兄弟,又輾轉(zhuǎn)將他們送往蘇聯(lián)學習。在這段求學生涯中,毛岸英從一個兒童成長為一名真正的革命戰(zhàn)士。1946 年1月,24 歲的毛岸英終于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相隔18 年,父子終于相見。然而不久之后,毛主席發(fā)現(xiàn),由于長期生活在蘇聯(lián),毛岸英對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并不熟悉。于是,新年一過他就安排毛岸英去上“勞動大學”,即到農(nóng)村里學種地。毛岸英沒有絲毫抱怨,欣然接受了父親的建議和安排,迅速整理好行李,步行去了吳家棗園。在這里,他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漸漸對農(nóng)民和農(nóng)村有了深刻的認識。后來,他又去各地參加工作,但無論走到哪里,從不以領(lǐng)袖的兒子自居,而是努力工作,和群眾打成一片。
1950 年6 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1950年10 月,黨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重大決策。新婚不久的毛岸英立即主動向彭德懷司令請求入朝作戰(zhàn),毛主席也十分支持他的決定。彭德懷司令說:“毛岸英是我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p>
進入朝鮮后,毛岸英在志愿軍司令部擔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為了不讓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份,他化名“劉秘書”。他工作認真負責,待人平和。
1950 年11 月25 日,由于志愿軍指揮部收發(fā)電報頻率較高,被敵人發(fā)現(xiàn),遭到敵機轟炸。當時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正在收拾作戰(zhàn)地圖和一些文件,燃燒彈在他們身邊落下,兩人未能及時逃脫,不幸葬身火海。毛岸英逝世時年僅28 歲。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毛岸英入朝作戰(zhàn)僅34 天,便壯烈犧牲,長眠異國他鄉(xiāng)。他在日記中常常這樣問自己:“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嗎?”多年以后,毛主席說:“合格,他是我的驕傲?!?/p>
注明:本文可作為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的補充閱讀。本文系作者查閱毛岸英烈士相關(guān)資料,整理成文。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南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