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唐朝中期,經(jīng)過安史之亂后,唐朝的勢力由強轉(zhuǎn)弱,對地方的控制力量也越來越弱,許多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雖然名義上歸中央管理,但在經(jīng)濟、政治、軍事上都獨立于中央之外,根本不服從朝廷的命令。如此一來,就出現(xiàn)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這嚴重地影響到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的安定,再加上藩鎮(zhèn)之間不斷地發(fā)動戰(zhàn)爭,使得廣大百姓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在淮西地區(qū)的淮西節(jié)度使吳元濟,以及吳元濟的父親和伯父,就是眾多割據(jù)勢力的代表,他們以蔡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汝南縣為根據(jù)地,時常派兵到附近州縣去燒殺搶掠,令生活在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一直以來視吳元濟為心腹大患,并多次派大將領(lǐng)兵清剿,但都未能取得實際的成效。到了公元816年(唐元和十一年)12月,朝廷改派李愬為將領(lǐng),繼續(xù)討伐吳元濟。由此,拉開了蔡州之戰(zhàn)的序幕。
李愬,字元直,是唐朝中期名將,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他因為自小就有謀略,并且善騎射,再加上家族背景,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被朝廷任命為協(xié)律郎、衛(wèi)尉少卿等職。
公元817年(唐元和十二年)正月,李愬向唐憲宗李純上書,自薦到淮西前線效力。唐憲宗一直以來視淮西為心頭大患,多次發(fā)兵討伐都沒有任何戰(zhàn)果,于是接受了李愬的自薦,并加封他為左散騎常侍,兼任鄧州刺史、御史大夫等職。之后,李愬作為西路唐軍統(tǒng)帥,與田弘正、李光顏等人前去平定淮西吳元濟叛亂。
李愬奉命前往唐州上任,并沒有急著采取軍事行動,更沒有透露出要出兵攻打吳元濟的意圖,只是告訴部下自己來的目的就是安慰將士,打仗之事不在行程之中。
他說的這些話傳到了士兵的耳朵里。士兵們知道不是去打仗,變得安定下來。不僅如此,李愬還沒有一點兒大官的架子,他十分體恤下屬,對負傷士兵逐一看望,對陣亡將士家屬發(fā)放犒賞和安葬費用,這些做法極大地提高了他的威望,一時間,整個淮西都在傳揚著他的豐功偉績。
而在吳元濟心里,由于原來李愬的名聲一直不怎么樣,再加上自己不止一次地打敗了前來征討的官軍,很自然地也就沒把李愬當回事兒,至于對李愬前來征討,更是毫無察覺。
也是這個時候,出擊淮西的官軍所屬的東路軍仿佛被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的美景迷惑了一般,行動拖沓,動作緩慢;除了東路軍,南路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個申州(今河南省信陽市)便讓該部費盡周章,開始還勝了幾仗,最后卻大敗而歸,搞得全軍進退兩難。好在李光顏所率領(lǐng)的北路軍一路高歌猛進,給對手巨大壓力。
看到這番景象的吳元濟,自然是心中明鏡一般,不僅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李光顏的一舉一動,而且把主力也放在了北邊,以隨時給對方以致命打擊。與此同時,為策應(yīng)北方作戰(zhàn),他還命令大將董重質(zhì)率淮西主力部隊,固守洄曲(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東北地區(qū)),抵擋官軍。盡管這些部署很有必要,但吳元濟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這就是自己的老巢——蔡州。在他看來,蔡州雖然重要,但天高皇帝遠,這里早已如世外桃源一般,朝廷官軍也有30多年沒來過了,也就沒有做什么重點防守。
李愬在收集到這些消息后,就有了奇襲蔡州的念頭,并且為這次軍事行動展開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在李愬看來,要想出其不意拿下蔡州,就必須擁有一支有足夠戰(zhàn)斗力的部隊。為此,他除了稟奏皇上,希望皇上除能調(diào)集精銳馳援外,還能內(nèi)部挖潛,從山南東道(今湖北省西北)及河南、四川等地部隊中遴選武藝高強、膽大心細的士兵充當排頭兵,同時將唐、鄧等地的大個子青年也納入帳下以增強戰(zhàn)斗力。
收到李愬請奏的唐憲宗自然不敢怠慢,畢竟此仗非同小可,一看完奏章便調(diào)撥2000步騎,日夜兼程奔向李愬。就這樣,李愬麾下兵強馬壯,已今非昔比。
當自己擁有了一定的軍事實力后,李愬并不以為就一定能獲得成功。他知道吳元濟他們在淮西盤踞了30多年之久,其力量不容小視。要想確保奇襲成功,還得想辦法分解、削弱對方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
李愬又對淮西軍的勢力做了一番分析?;次鬈婋m然有一定的戰(zhàn)斗力,卻在吳氏父子的花言巧語下受蒙蔽,可想而知,這樣的隊伍不會死心塌地地為吳氏父子賣命,還有不少的將士希望唐王朝能夠盡快統(tǒng)一。再者,淮西由于長期戰(zhàn)亂,民眾對吳元濟的統(tǒng)治極為不滿,逃往唐軍地區(qū)的居民有5000余戶,使淮西軍士氣大受影響。這些都給了李愬可乘之機,他制定了各種攻心策略與優(yōu)惠政策,以求瓦解對方斗志,動搖對方軍心。
公元817年2月初的一天,李愬所部馬少良正帶隊執(zhí)行巡邏任務(wù),偶遇吳元濟的部屬丁士良,雙方隨即展開激戰(zhàn),結(jié)果丁士良不堪一擊被生擒。很多部下都力主斬了這個在唐、鄧兩州臭名昭著的家伙,但李愬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命人松綁,還給了丁士良一個官職。
李愬的舉動果然沒錯,不久,對李愬感恩戴德的丁士良向李愬獻計,直接將文城柵(今河南省遂平縣西南)守將的軍師陳光洽活捉。
3月5日,李愬從唐州移兵屯駐宜陽柵。沒多長時間,吳秀琳率文城柵軍隊向李愬投降。
3月28日,李愬帶領(lǐng)隊伍來到文城西面五里的地方,派唐州刺史李進誠率8100多人的隊伍來到城下,招降吳秀琳軍隊。這時,城中突然箭石密集如雨,射向唐軍,唐士兵無法上前。李進誠沒有辦法,只好空手而歸,認為吳秀琳是假投降。李愬聽罷,立即來到城下。吳秀琳見到李愬,立刻收起兵器一頭伏在李愬的馬前。李愬收降了吳秀琳的3000多人馬,而且起用了戰(zhàn)將李憲,并為他改名李忠義。這樣一來,唐軍的士氣大大提高,個個都有了準備打勝仗的決心和信心。
兩個月后,同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李愬在吳秀琳的鼓動下,設(shè)計將駐守興橋的淮西名將李祐俘獲。當時也有人極力主張將李祐殺掉算了,但李愬力排眾議,不僅好酒好肉款待,還任命他為“散兵馬使”,可佩刀、可游走,更與其同寢,而且還將有“六院兵馬”之稱的3000人馬交予他,而這支隊伍可謂精銳中的精銳,可想而知,李祐對李愬自然是感激涕零的。
李愬的做法被淮西那邊的人知道了,前來投降的人不斷。這不僅僅擴大了唐軍的影響力,也使得敵軍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減弱。
當然,李愬也知道僅僅靠上面所做的那些還是不能確保在戰(zhàn)斗中獲勝,因此,他的工作做得很細,不斷地收集著淮西各個方面的情況,這些信息都為他制訂奇襲蔡州的作戰(zhàn)計劃奠定了很好的基礎(chǔ)。
由于在平定淮西的戰(zhàn)爭中一直以來處于不利的局面,朝中有人主張收縮兵力,以圖再戰(zhàn)。這樣的主張卻遭到宰相裴度的堅決反對。他認為,朝廷已在此地出剿四年,盡管軍隊疲乏,民眾困頓,但此患不除麻煩更大。唐憲宗覺得裴度言之有理,于是欽命其為宰相兼節(jié)度使及宣慰招討處置使,督戰(zhàn)前線,平定淮西??紤]到討伐大軍主力處于北線,一肩三挑的裴度直接將自己的督戰(zhàn)指揮部放在郾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以便就近督導(dǎo),提高效率。
9月28日,李愬正要用兵攻打吳房縣(今河南省遂平縣地區(qū)),卻遭到眾多將領(lǐng)的阻撓,其理由是:這天是不利前往的“往亡日”,說白了就是個兇多吉少的忌日,一旦出戰(zhàn)必遭橫禍。但李愬卻根本不在意這一點,他不僅指揮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拿下吳房外城,而且斬殺敵軍上千人,打得敵軍紛紛退防吳房城內(nèi),個個嚇得面如土色,基本失去了應(yīng)戰(zhàn)斗志。
得手后的李愬也不驕縱,不僅不痛打落水狗,而且命令部隊撤離戰(zhàn)區(qū)。已成驚弓之鳥的吳房守軍將領(lǐng)孫獻忠見狀,還真以為對方是一群烏合之眾、強弩之末,趕忙親率驍騎500多人出城追擊。而被李愬折騰夠嗆的唐軍將士,一面埋怨李愬沒有乘勝追擊,一面疲憊迎戰(zhàn),有些官兵還產(chǎn)生了逃跑的想法。這些官兵受到李愬的嚴厲訓(xùn)斥,李愬下令:臨陣退卻者,殺無赦!在此情況下,官兵又鼓起勇氣,英勇奮戰(zhàn),并斬殺敵軍將領(lǐng)孫獻忠,敵軍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只好退回城里。
在攻打吳房3個月以前,李愬曾經(jīng)派一支隊伍去攻打朗山?;次鬈娺M行回擊,唐軍感覺沒有得到預(yù)期的效果,將士們認為這一仗打得很委屈,所以非常不服氣。李愬卻十分高興。
10月,李愬在奪取蔡州外圍的文城柵、路口柵等要沖后,與北線城友軍已形成掎角之勢,與此同時,他還從南方與西南兩個方向切斷了蔡州與申州、光州的聯(lián)系,襲擊蔡州的條件日臻成熟。此時降將李祐也深有同感,于是向李愬建言:乘淮西精銳已出擊洄曲等地,蔡州只剩老弱病殘,完全可以直搗黃龍,活捉吳元濟老賊。李愬聽罷,迅速將想法上報給了裴度,裴度表示贊許并毫不猶豫地同意出兵。
淮西的冬天來得很早,10月中旬氣溫就很低了。連續(xù)多日天空都是濃云密布,10月15日凌晨,天氣突變,狂風卷著雪花漫天飛舞,敵軍放松了警惕。見此情景,李愬微微一笑:真是天助我也!他感到這種情況下奇襲蔡州正是千載難逢之機,便立即命令李祐率敢死隊3000人作尖刀,秘密東行。
將領(lǐng)們感到十分迷惑,問主帥李愬到底去干什么,要這樣鬼鬼祟祟。直到這時李愬才告訴將領(lǐng)們:“前往蔡州捉拿吳元濟?!?/p>
是夜,氣溫驟降,寒氣襲人,將士們的臉凍僵了,手凍麻木了,甚至連軍旗都被寒風吹裂成了幾片,但將士們?nèi)匀淮蚱鹁?,無一掉隊。就這樣,經(jīng)過急行軍,大隊人馬直抵蔡州城下。對于此地,唐軍再熟悉不過了,只是自吳元濟父子占據(jù)淮西后,唐軍已經(jīng)有30多年沒有到過蔡州城,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竟然在大雪紛飛的夜里對蔡州采取行動。作為襲擊尖刀的李祐帶領(lǐng)人馬挖坎爬上外城墻,守軍竟然毫無察覺地成了甕中之鱉。
登上城頭的唐軍殺了城門衛(wèi)兵,卻留下了巡夜的更夫,命令他們不要驚慌,繼續(xù)報更,隨后打開城門。
東方剛露魚肚白,蜂擁而至的尖刀部隊便迅速沖進蔡州外城,而此時毫無察覺的吳元濟仍在蒙頭大睡。在天已大亮,驚聞唐軍攻城號令時,吳元濟才大夢初醒,連忙帶上人馬奔向城墻,意欲打退唐軍。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早已對他恨之入骨的蔡州城百姓,聽說唐軍攻城,不但不幫助吳元濟,反而男女老少齊上陣,手抱肩扛地運來柴草,協(xié)助唐軍焚燒內(nèi)城城門。不一會兒,城門被大火燒塌,唐軍趁勢沖進了內(nèi)城。吳元濟無處可逃,只得于10月17日束手就擒。第二天,宰相裴度便得報:蔡州城破,吳元濟已被押往長安。
蔡州雖被攻破,但吳元濟所部并未被徹底消滅,尤其是統(tǒng)領(lǐng)上萬人馬的大將董重質(zhì)這支部隊不僅裝備精良,而且長期扼守洄曲重鎮(zhèn)。為減少傷亡,李愬決計爭取董重質(zhì)歸降。為此,他親自來到董重質(zhì)的家中探訪,并吩咐其子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前往洄曲,一是噓寒問暖,曉以利害;二是希望董重質(zhì)不要作無謂抵抗,棄暗投明。
見信后的董重質(zhì)十分感動,單人匹馬從洄曲到蔡州向李愬請降。蔡州城破吳元濟被擒的消息深深地震懾了吳元濟控制下的申州、光州守將,他們先后不戰(zhàn)而降。李愬兵不血刃收復(fù)了申、光二州,至此淮西平定,淮西之戰(zhàn)勝利結(jié)束。11月,唐憲宗下令將吳元濟在京城長安斬首示眾。
李愬將宰相兼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裴度迎入蔡州城,向裴度報告奇襲蔡州的過程。裴度對李愬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奇襲蔡州的行動大加贊賞。之后,李愬領(lǐng)兵回到文城柵駐地。將領(lǐng)們向他請教說:“當初您兵敗朗山,不憂反喜;在吳房打敗了敵人,卻不占領(lǐng)這個地方;頂風冒雪,連夜行軍,孤軍深入,卻無所畏懼。這都是為何?”李愬解釋說:“我們故意兵敗朗山,示弱于敵,是為了讓敵人對我們不多加防備。如果我們拿下吳房,那里的敵人就會逃回蔡州,合力堅守;留著吳房不取,是為了分散敵人的兵力。大雪天氣,天昏地暗,敵人就看不清烽火臺報警的烽火,無法知道我軍的行動方向。孤軍深入,身處險境,大家無不以一當十、奮力死戰(zhàn),因此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p>
至此,李愬破蔡之戰(zhàn)結(jié)束。
軍迷小課堂
左散騎常侍和御史大夫
左散騎常侍:隸屬門下省,左散騎常侍有兩人,掌管規(guī)速過失,侍從顧問,并無實權(quán),為尊貴之官。御史大夫:古代官名,最初出現(xiàn)在秦朝,主要負責監(jiān)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對國家的重要圖冊、典籍進行管理,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時沿用,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唐朝時,御史大夫的主要職責為監(jiān)察執(zhí)法。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改御史臺為都察院,就沒有再出現(xiàn)御史大夫這一官職。
軍迷小課堂
裴度
裴度,字中立,漢族,河?xùn)|聞喜人,也就是今天山西聞喜東北人,他是唐朝中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他堅守正道,輔佐憲宗實現(xiàn)“元和中興”。他為朝廷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而且重用了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劉禹錫等人。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很高,有“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的美譽。在當時,有人認為他的能力可以與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相提并論。
軍迷小課堂
裴度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
裴度除了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外,在文學(xué)上也有所建樹。他對韓愈的才能是贊賞的,但不贊成韓愈“以文為戲”,寫那些嘲諷性的雜文。他提出了“文之異,在氣格之高下,思致之淺深,不在磔裂章句,廢聲韻”的主張,這對于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向,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
歷史小貼士
在消滅了吳元濟在淮西割據(jù)的勢力之后,“淮西之亂”得到了平定,這也讓諸多的割據(jù)藩鎮(zhèn)看到唐朝一統(tǒng)天下的堅強意志和鐵腕手段,大小地方勢力紛紛收斂手腳,噤若寒蟬,對朝廷更是畢恭畢敬。由此唐朝結(jié)束紛亂并逐漸進入相對安定的階段,大一統(tǒng)格局也基本形成,出現(xiàn)了中興之勢,這對于維護國家穩(wěn)定和統(tǒng)一是有益的。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小軍迷聯(lián)盟202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