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兵作為中國古代精銳部隊之一,影響了中國幾十年。
東晉大門閥謝家,把北方流民、流氓以及原駐軍的精銳整合,組建了一支軍隊,為朝廷對抗北方的騎兵,同時這支隊伍也聽命于謝家,就像謝家的私人軍隊,這支隊伍的名字就是北府兵。
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就有北府兵的身影。
在這場戰(zhàn)爭中,前秦的苻堅率領(lǐng)了60萬步兵、27萬騎兵、3萬羽林郎(皇家禁軍),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當時苻堅口氣很狂,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p>
而謝玄僅僅派遣劉牢之,率領(lǐng)5000名北府軍精銳奔襲洛澗,就打敗了5萬前秦軍,殲滅了一萬五千人,而且這才是個開始。到了淝水的決戰(zhàn),8000名北府騎兵趁苻堅軍隊后撤,渡過淝水猛攻前秦軍陣,前秦軍頃刻崩潰,苻堅的弟弟苻融戰(zhàn)死,苻堅本人中箭,落荒逃走。
淝水一戰(zhàn),東晉靠著8000名北府兵就大破秦軍主力,歷史這樣記載:殺散、殲滅前秦軍70萬人。
苻堅的王朝也因此覆滅。
北府兵還收拾過篡位的桓玄,還跟著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殺到建康稱帝,總而言之,在東晉到南北朝初期這段時間,哪里都有北府兵的影子。
從謝家開始,北府兵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的著名將領(lǐng)劉牢之、劉裕等人也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哪個門閥控制了北府兵,就控制了江南漢人政權(quán)。
怯薛軍構(gòu)建了蒙古帝國的統(tǒng)治基礎(chǔ),號稱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
成吉思汗組建怯薛軍時就本著挑選精銳、人數(shù)不多的思路,到最后怯薛軍也不過一萬多人,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勛子弟構(gòu)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zhàn)將的薪俸和軍銜,統(tǒng)帥更是非同小可,號稱元初“四杰”: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shù),又被封為“四怯薛”。
作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怯薛軍自然不會被隨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擁護成吉思汗的統(tǒng)治。
夷丁突騎是明末重將吳三桂殺出重圍向清軍求救的秘密武器。
吳三桂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手中主力是袁崇煥調(diào)教出來的“關(guān)寧軍”,這個集團軍是明朝軍隊的精華所在,也是左右中國政局的主要力量。
李自成起義后成立大順朝,親率大軍主力十萬進軍山海關(guān)。在大順軍猛烈的攻勢下,吳三桂的防御體系逐漸崩潰。北翼城是李自成選擇的突破口,眼看就要被攻破,幸虧吳三桂親率夷丁突騎支援,才擋住了大順軍的攻勢。即使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吳三桂也能夠依靠自己的這支精兵,以數(shù)百人的編制,殺出重圍向清軍求救。
在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這場大戰(zhàn)中,吳三桂手下這支夷丁突騎數(shù)次力挽狂瀾。這支部隊有一個秘密招數(shù):分為二十個小分隊,每個小隊長的靴筒里都插著標有其他隊長姓名的竹簽,萬一遇到危險,就拔出竹簽呼喊其他隊長的名字,那位隊長聽到呼喊,必須帶領(lǐng)自己的隊伍前來救援。所以在突圍時非常靈活,一會兒分散一會兒抱團,十分容易沖出去。
這支夷丁突騎也是很有來頭的。明朝的遼東兵是集天下精銳之大成的部隊,而遼東兵的精英卻在夷丁突騎這里,其實力可見一斑。
唐太宗執(zhí)政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而守護盛世唐朝的一大利劍就是玄甲軍。
李世民曾用1000名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余人。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guān)之戰(zhàn)中,竇建德率領(lǐng)精銳主力十余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而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guān),就大破竇建德十余萬眾,最后竇建德僅率數(shù)百騎兵逃遁,隨后,洛陽的王世充也被消滅,天下的局勢完全轉(zhuǎn)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強盛一時,‘天可汗’”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軍事能力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而玄甲軍則是他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劍。大詩人白居易曾經(jīng)作詩稱贊這支部隊:“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yè)成?!?/p>
岳飛的岳家軍赫赫有名,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夸張地講,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
關(guān)于這個稱呼,一向眾說紛紜:有說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由親信拿,所以用這個稱呼表示這支軍隊是岳飛的親信部隊;有說是皮牌;有說是大將帳前的驍勇人;還有說這是番語,岳飛只是借用了這個詞。
岳飛的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前軍、后軍、左軍、右軍、中軍、游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共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八千,步兵亦有數(shù)千。
在岳家軍與金軍在郾城、穎昌的一系列戰(zhàn)斗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戰(zhàn),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沖敵陣,終于大敗兀術(shù)的精騎15000人,兀術(shù)嘆道:“我從海上起兵到現(xiàn)在,一直都是大勝仗,到今天結(jié)束了?!?/p>
后來兀術(shù)不甘心失敗,集結(jié)三萬騎兵再攻穎昌,岳云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zhàn),再次大破兀術(shù)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后跟進,把兀術(shù)的女婿夏金吾、二把手粘罕索孛堇都殺了,兀術(shù)狼狽逃走。
在朱仙鎮(zhèn),只有五百名的背嵬精兵大破十余萬金軍,也難怪金人發(fā)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當時宋軍的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zhàn)并不吃虧,而岳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chuàng)“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
小學生學習指導(dǎo)·小軍迷聯(lián)盟202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