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西京雜記》記載:劉邦當了皇帝后,將父親劉太公接到長安的宮中居住。初始,太公有吃有喝有玩,日子過得很是開心。但沒過多久,太公開始思念故土,時常悶悶不樂。劉邦為了一解太公的思鄉(xiāng)之苦,調集工匠照著老家豐邑(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的樣子,在長安附近新修了一座叫新豐的小城,并把老家的男女老幼、牛羊雞犬都一并遷了過來。太公這才重新高興起來,又和一幫老朋友過起了斗雞走狗其樂融融的生活,最后活到八十多歲才去世。
《西京雜記》是漢代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一本古代歷史筆記小說集,所載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如果單從情理上推斷,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劉邦想再造一座城,于他并不是什么難事。再加上有“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新豐綠樹起黃埃,數(shù)騎漁陽探使回”等眾多名人詩句的加持,“漢高祖為父筑城”的故事得以流傳至今。
金庸先生若讀到這個故事,心中想必也是艷羨的。在《射雕英雄傳》中,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便完全按照牛家村楊家老屋的樣式,在王府后院為包惜弱重修了一座楊宅,讓人千里迢迢將那些舊家具和舊農(nóng)具都搬了過來,以此緩解包氏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渡涞裼⑿蹅鳌分械倪@個橋段,與《西京雜記》所載故事如出一轍。我每讀至此,心中不由感嘆:原來故鄉(xiāng)是可以流動的。
漢高祖劉邦貴為一國之主,為了讓父親頤養(yǎng)天年,可以專門建造一座新豐城。金庸先生是小說家,在思念故鄉(xiāng)之時,可以借助手中之筆,讓小說中的人物代替自己完成未竟的心愿。普通老百姓既沒有漢高祖的通天之力,也沒有金庸先生的如椽之筆,在遠離故土、想念親人之時,又該怎么辦呢?
2019年冬天,一張一個男人背著一樹桃花的照片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一下?lián)糁辛嗽S多中國人的心。照片上的主人公叫劉敏華,是一名來自湖北秭歸縣郭家壩鎮(zhèn)的山民。2012年,國家為了建設三峽大壩,在三峽庫區(qū)進行大移民,劉敏華就是那批移民大軍中的一員。要與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xiāng)永別的那天,別人都背著最貴重的物品,劉敏華卻選擇把家門口的那棵桃樹挖出來,小心翼翼地背在了背上。從此,故鄉(xiāng)就成了他背上的那樹桃花。
早年,我的兄長孤身一人北上,輾轉江蘇、浙江、安徽一帶謀生。只要有假期,兄長就會驅車數(shù)千里,回老家看望母親,并在后備箱裝上幾株他喜愛的花樹。不知不覺間,老家的房前屋后,種滿了兄長從外地帶回的各種花樹,計有夾竹桃、合歡村、紫玉蘭、秋海棠、茶花、桂花等十余種,花開時節(jié)姹紫嫣紅,馨香撲鼻。每當母親打電話告訴兄長,某棵樹終于開花時,兄長疲憊的身心會瞬間放松下來,仿佛頃刻之間回到了故鄉(xiāng)。
近年來,我也一直在尋找另一種回到故鄉(xiāng)的方法。大學畢業(yè)那年,我參軍入伍來到海島上。當初,以為只是暫居于此,哪知世事難料,后來竟轉業(yè)留在了島上。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我深知,故鄉(xiāng)只會離我越來越遠,一種焦慮開始在心里蔓延。直至機緣巧合下,我迷上了寫作。自此,故鄉(xiāng)的那些河流、堰塘、屋舍、田園,那些老人、孩童、村鄰、逝者,都在我的文字里流動起來。我也終于可以用自己手中的一支筆,隨時隨地回抵我朝思暮想的故鄉(xiāng)。
百夫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發(fā)表于多家報刊。
編輯" "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