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2012年12月28日,新年將近。我回顧了我的2012年,結果不太滿意,我希望2013年活得更精彩,一個最強烈的想法就是健身。從高中開始,我就一直想把鍛煉培養(yǎng)成習慣。盡管我付出了不少努力,但10年里一直沒有堅持下來。偶爾斗志大爆發(fā),也只能堅持兩周,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放棄,有時連原因都沒有就直接放棄了。我想趕在新年之前有所行動,決定用原地鍛煉30分鐘的方式開個頭。
可我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毫無動力。我試了試平時激勵自己的那一套話,試著聽快節(jié)奏的音樂,試著幻想自己擁有能在沙灘上炫耀的完美身材。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一點兒作用都沒有。那一刻,30分鐘的鍛煉對我來說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我完全不想鍛煉,感覺自己特別失敗。
其實,不是30分鐘鍛煉要花的時間和精力嚇到我了,而是為達到我的健身目標需要投入的努力加在一起多得嚇人,光1年的運動量就夠我受的了。還什么都沒干,我就已經(jīng)心灰意冷了。于是我換了個思路:如果不是30分鐘的揮汗如雨、渾身酸痛,而是只做1個俯臥撐會怎樣?不必多做,1個就夠了。這正好和我的痛苦鍛煉相反。
于是,我趴在地上做了1個俯臥撐,然后,我的人生從此走向了光明。
做了1個俯臥撐,我的肩膀就快要裂開了,肌肉就像睡了24年剛醒過來一樣。可是,既然都已經(jīng)擺好姿勢了,我索性又一口氣多做了幾個,起身時心想,這總比什么都不做強。但緊接著,我又打算再挑戰(zhàn)1個引體向上,這么簡單的動作沒什么好拒絕的吧?我完成了1個,然后又完成了幾個,心想:“雖說有點難,但也沒有我想象的那么難。”這時,我的肌肉活動開了,有興趣多做幾個了,但因為萬事開頭難,內(nèi)心難免還有些抵觸。我繼續(xù)使用相同的策略,每次設立的目標都盡可能小,這樣容易堅持。在這次鍛煉中,我設定了7個微型目標。每次用超簡單的挑戰(zhàn)來引誘自己后,我都能完成甚至超額完成。這種能夠完成目標的新感覺太棒了。
我把1個俯臥撐變成了看似不可能的30分鐘鍛煉。整個2013年,我繼續(xù)要求自己每天完成1個俯臥撐,當然,我通常會多做幾個。這件事聽起來可能意義不大,但是輕松成功并能保持成功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之后,我會看到它對我的成功有多么重要。我注意到了兩件事。第一,雖然只是每天做幾個俯臥撐,但這種行為的確能在生理和心理上影響我的感受。我的身體更結實了,肌肉也練出來了。第二,鍛煉正在變成慣性。
我也意識到了這個秘方在其他生活領域內(nèi)的潛力,比如閱讀和寫作。從那天開始,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身材保持得很好,我自己都感覺很神奇。我一直期盼的事情此時正在發(fā)生。
這就是微習慣策略。消除壞習慣和建立好習慣有著共同的目標——用更好的行為方式取代原有的行為方式,你改變自己的主要動力是靠近積極的東西。它還是個絕好的基礎,可以在上面建立起很多東西。這個理念同樣也是一套人生哲學,它證明、解釋并贊美了“前進的第一步總是最重要的”這一觀點。
(摘自《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斯蒂芬·蓋斯 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