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可持續(xù)能源的轉型?如何提供應對差異的解決方案,從而創(chuàng)造更公平、更具韌性的能源未來?如何讓低收入和弱勢群體也使用上清潔能源?標準在促進實現更公平、更可持續(xù)能源的轉型過程中發(fā)揮著什么作用?
為探討上述問題,在9月11日ISO大會期間,舉辦了“可持續(xù)能源轉型”研討會。會議由專業(yè)主持人和記者希利·高希(Shiulie Ghosh)主持,邀請了ISO副秘書長西爾維奧·杜林斯基(S i l v i oDulinsky),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副主席、IEC標準化管理局主席、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組織I EC使節(jié)維馬爾·馬亨德魯(Vimal Mahendru),COP30和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工商理事會(WBCSD)高級顧問馬塞洛·比哈爾(Ma r c e l oBehar),以及國際能源署(IEA)以人為本清潔能源轉型高級項目經理簡·科恩(Jane Cohen),討論在實現可持續(xù)能源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主持人: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可持續(xù)能源的轉型,在獲取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方面,我們目前處于什么階段?
簡·科恩:目前,仍有數百萬人處于能源經濟的邊緣地帶。他們不僅無法獲得清潔能源,甚至連什么能源都沒有,無法享受到能源經濟的好處。
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企業(yè)、本地社區(qū)及所有利益相關方正致力于清潔能源轉型,以確保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能源。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大家的支持,實際上,這一重大結構轉型需要每個人的支持。因為只有當我們朝著這種進步努力時,全球社會才能取得成功。
現在,我們必須在政策中設定明確的目標,以確保那些邊緣群體能獲得能源,尤其是清潔能源、清新空氣、更好的生活和健康等。政策設計非常關鍵,要確保這些政策能針對那些低收入社區(qū)。要知道沒有兩個社區(qū)是相同的。因此,政策制定者要真正理解他們所針對的群體,并確保這些政策,無論是激勵措施還是技術選擇,能滿足這些社區(qū)的需求。
世界上許多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擁有一輛汽車。對于這些人來說,電動汽車并不是他們參與能源經濟的方式,可能更多的是電動公共交通或電動兩輪車。所以,要考慮什么樣的技術能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并確保政策設計能反映這些需求是關鍵。
ISO一直致力于清潔能源轉型,國際標準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您認為哪些行業(yè)或領域面臨著最大挑戰(zhàn)?
西爾維奧·杜林斯基:能源轉型非常鼓舞人心,但我認為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領域面臨著挑戰(zhàn)。
首先是政策制定。對某些行業(yè)來說,如水泥、混凝土、化學品、鋁和航空等,因為其結構性原因,它們依賴的技術或基礎設施難以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導致在轉型過程中面臨很大困難。不過,這些行業(yè)正在取得進展,它們與聯合國及政府之間開展了一些合作,以促進新技術的規(guī)?;瘧?。
其次是基礎設施。這不僅涉及交通運輸,還包括能源和用于全球貨物或人員移動的多條價值鏈?;A設施對于實現能源轉型至關重要。建設這些基礎設施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社會二氧化碳的重要來源。
另一個面臨挑戰(zhàn)的是農業(yè)。農業(yè)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而且農業(yè)非常分散,深深植根于文化傳統(tǒng)和人們的生計之中,改變其運作方式非常困難。農民們也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這些投資。盡管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發(fā)生改變,但這種變化主要發(fā)生在決策者和農業(yè)領域的大型參與者身上。改變小農戶的思維方式非常困難,在歐洲、北美及其他國家仍然有許多小農戶。
最后是金融領域。投入資金至關重要,金融領域在社會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因為它為能源轉型進行投資。那么,它們投資了哪些技術、公司和商業(yè)模式,以及如何在投資決策中考慮氣候風險,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創(chuàng)新和新技術在能源轉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ISO如何為技術解決方案提供支持?
西爾維奧·杜林斯基:我們與國際能源署(IEA)合作,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目標是到2030年將能源效率翻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全球范圍的努力。各國要在國家層面上采用國際標準,這能幫助政策制定者采用綜合方法,推動各國能源系統(tǒng)向更高效的設備和裝備轉型。政策制定將為此創(chuàng)造激勵,標準則為國家層面的政策提供一致性基礎,這對許多國家的設備供應商尤為重要。因此,全球政策的一致性至關重要,國際標準在這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不幸的是,世界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DGs)方面進展緩慢,特別是目標7: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xù)的現代能源。您對此有何看法?
維馬爾·馬亨德魯:能源效率至關重要,全球目標是提高能源效率或者使其翻倍。標準化領域正在朝這一方向努力,以滿足社會的期望。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意識到,無法立即實現從低能效到高能效的躍升,因此我們正在創(chuàng)建一種分步法,類似于星級評級系統(tǒng),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逐步提高能源效率。
至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7,在2015年制定這些目標時,約有11億人沒有電力供應,約占全球人口的20%。盡管這個數字已降至6億多,但仍然很龐大。缺乏電力意味著這些社區(qū)與21世紀斷開了聯系。能源獲取應是核心問題。過去我們未能滿足這些社區(qū)的需求,未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用上電。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有相應的標準。
IEC在支持能源轉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維馬爾·馬亨德魯:IEC的第一要務是致力于讓人們能用上電,這也是我十年前加入IEC的原因。目前,全球約有6.75億人沒法用上電。我們制定了微電網標準,這個問題已有顯著改善。該標準將多種技術整合在一起,以實現低成本、快速的電力獲取,且是IEC為整個社區(qū)免費提供的少數標準之一。我們最近還設立了一個可持續(xù)技術的標準化評估小組,匯聚全球專家,致力于填補能源高效社區(qū)建設的技術空白,推動未來朝這一方向發(fā)展。
馬塞洛,您在公共和私營部門都有豐富的經驗。公共和私營部門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馬塞洛·比哈爾:我很榮幸能代表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工商理事會(WBCSD)參加此次會議。WBCSD成立于1992年,當時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首次開始合作,致力于建立能夠連接跨國公司、政府以及應對所有挑戰(zhàn)的解決方案。
我認為,我們在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當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時,就可以實現全球性的成果。所以,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關鍵點上,因為我們能夠制定標準。這也是我認為ISO的作用至關重要的原因。它能連接很多重要領域的關鍵點,而如何將這些點與私營部門連接起來很關鍵。
每家企業(yè)都應該知道它的排放量具體是多少,能源在任何公司排放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這一領域有一些好消息。以我所在的巴西為例,巴西在多年前就決定將其能源電網建立在水電站基礎上。幾十年來,清潔能源在巴西的電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生物燃料也是如此。現在,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的發(fā)展,我們已經實現了88.5%的電網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這是一個很好例子。
但正如西爾維奧談到的,金融非常關鍵。除非我們能從每家企業(yè)的資產負債表中獲得清晰的數據,對其風險進行評估,并將債務與可持續(xù)性目標掛鉤,以減少排放,否則我們就無法推動整個系統(tǒng)的進步。這是我們前進的必要條件。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即將召開,ISO將參加這次大會。請您談談ISO是如何吸引合作伙伴參與的?
西爾維奧·杜林斯基:在過去幾年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對ISO來說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在ISO大會之后,我們就要開始為11月下旬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COP會議做準備了。我們將與IEC、國際電信聯盟(ITU)和其他八個合作伙伴(包括UL等)共同參與,舉辦標準展廳。
這不僅是ISO的展廳,也為全球標準領域提供了一個空間,讓我們能夠與利益相關方和政策制定者討論國際標準在推動氣候行動議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利用國際標準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推廣解決方案。標準為國際和國家層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還能調動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積極性,這非常重要。
另外,當大家談到標準時,通常只想到標準報告。這是我第一次代表ISO在格拉斯哥參加COP26的主要感受。會上每個人都在談論標準,但他們只考慮到標準報告,沒有想到技術標準,而這些技術標準提供了做事的方法,之后才能進行衡量和撰寫報告。
兩年前,我們在COP大會上發(fā)布了凈零指南。去年,我們發(fā)布了一些與技術相關的標準,特別是氫能源標準,還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合作發(fā)布了相關的報告標準。今年,我們在與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合作,準備發(fā)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DGs)相關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