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課薈萃
【編者按】《水墨人物寫生》課程是湖北美術學院2020年度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眾所周知,水墨人物寫生對于藝術院校中國畫專業(yè)本科生來說是難度極大、專業(yè)性極強的一門課程。如何架構課程,使學生能夠由淺入深逐漸掌握課程要義?又是如何引導學生主動調整觀察方法、體驗水墨意蘊與認知水墨藝術內涵,以至于慢慢激發(fā)學生興趣,主動探究水墨技法,促使其能夠在各自不同的水墨手法中實現水墨語言的多樣表達?這些都是課程必然所要面對的問題。本期“名課薈萃”欄目聚焦課程《水墨人物寫生》。
長期以來,《水墨人物寫生》是中國畫專業(yè)特別是水墨人物畫專業(yè)重要的一門實踐類課程,該課程也是湖北美術學院面向全校開設的一門公共選修課程,有著深厚的歷史脈絡。
近現代水墨人物畫區(qū)別于傳統(tǒng)樣式,最為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徐蔣體系”水墨人物畫樣式的出現。20世紀30年代開始,徐悲鴻、蔣兆和等藝術家把素描的觀察方法融入水墨寫生的表現,并結合傳統(tǒng)山水的勾勒、皴擦、渲染等手法,形成了一種豐富厚重的塑形方式與視覺效果,他們?yōu)樗宋飳懮_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表現樣式,在某種意義上開啟了現代中國現實主義人物畫的先聲。伴隨著新式藝術院校教育方式的開展,這種水墨人物寫生方式納入課堂,遂成為一種經典的課堂寫生范式。隨后,徐蔣體系進一步發(fā)展,楊之光、周昌谷、方增先、盧沉、周思聰為代表的藝術家,以寫生為基礎,創(chuàng)作出更加貼近生活、反映現實的水墨人物畫精品力作,給中國人物畫帶來了鮮活的生機。其后,伴隨田黎明、劉慶和等眾多藝術家的探索革新,共同推動了中國人物畫由傳統(tǒng)形態(tài)向當代表達的華麗轉身。而在當下,傳統(tǒng)的筆墨語匯又需要面對新時代、新面孔與全新的日常生活體驗,表現全新的精神面貌與人的生存狀態(tài),這無疑又給該科目預留了極其廣闊的拓展空間。該課程正是在這種藝術發(fā)展脈絡之下,思考如何用當代文化視角與教育方式來推介這門藝術,并借助課程,體驗東方水墨神韻,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
首先,在課程設計上全方位對標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能力目標上,課程通過課堂水墨人物寫生的訓練和課下經典水墨人物畫作品的臨摹,使學生感知、體驗以及掌握用筆墨表現人物畫的水墨技法,培養(yǎng)學生水墨人物畫的寫生能力。在知識目標上,通過結合教師系統(tǒng)講解、視頻觀摩、名作品鑒等豐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掌握中國水墨藝術相關知識,認知筆墨的內涵、造型的意味以及畫境的營造等水墨人物畫獨特的審美品格。在素養(yǎng)目標上,通過對傳統(tǒng)藝術的當代闡釋,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帶入當下,加深學生理解中國水墨藝術的觀察方法、造型理念以及精神追求,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奠定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在思政目標上,用開放的當代文化視角重新釋讀中國水墨藝術,讓它在當下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與生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激發(fā)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自信心、培植中國魂。
另一方面,課程設計全面對應上述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同時,又進一步思考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如何在課程中實踐新的教學目標。課程樹立了“認知”“體驗”與“轉化”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這也是該課程最具特色的地方。
首先,在課程中結合PPT講解中國水墨藝術的風格流變和審美旨趣,用開放的視角深入釋讀傳統(tǒng)藝術,使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知水墨藝術相關的知識體系、水墨藝術的精神內涵與審美追求。用新的視角闡釋傳統(tǒng)藝術,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因為他們沒有想到中國繪畫藝術原來具備如此超逸的格調,這是他們重新認知傳統(tǒng)的開始。同時,通過大量的課堂寫生與課下臨摹,來進一步了解水墨的各種技法,體驗、感悟以及掌握水墨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其中涉及觀察方法、造型的理念以及位置的布陳等具體問題。最后,強調學生去踐行“知行合一”,使這種認知與體驗最終慢慢轉換成為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進而內化成為個人的一種涵養(yǎng),達到美育的終極目標。
教學過程注重因材施教,強化“技與道”“藝與人”之間的密切關聯,以寫生為媒介,力圖以此帶領學生思考、領悟與體驗水墨藝術的內在意蘊。因此,課程并不是一種單調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寫生,而是觸及造型方式、水墨語言、藝術表達與文化觀念之間互動的全因素教學過程。課程的難點問題是:如何思考與解決人物畫的造型問題?如何體驗與運用水墨藝術的語言問題?如何強化構圖與畫面情境的表達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從這三個方面全新認知水墨人物畫藝術,并能夠在水墨人物寫生與創(chuàng)作中尋找到水墨日常表達的靈感與方法。
約60學時對于一個科目的學習只能說是略做淺嘗,特別是水墨人物畫,對于大多數沒有基礎的本科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通常,在短暫的課時量里不容易取得理想的繪畫效果。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每一屆選修課堂,總會有非國畫專業(yè)的同學畫出非常精彩的水墨人物寫生作品。誠然,課程的重點也并非僅此,而更多是興趣的培養(yǎng)、觀念的調和以及水墨寫意藝術表現方式的深度體驗,都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
總體而言,該課程就像一個通道,不管什么專業(yè)的學生,通過課程,來認知、體驗中國的水墨藝術,最終把這種認知與體驗轉換成為一種藝術素養(yǎng),內化為一種品質與涵養(yǎng),我想,這才是藝術教育的旨歸。
(作者系湖北美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