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化發(fā)展中,公路工程建設里程增加,路基路面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為保障公路通行安全,預防交通事故,應減少路面病害問題,保障公路路面施工質(zhì)量。因此,文章結合公路路面常見病害,分析了公路路面病害原因,以及各類路面病害的預防、治理技術,以提升公路路面工程的建設質(zhì)量,促進公路交通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公路路面;常見病害;施工;安全
中圖分類號 U41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3-0106-03
0 引言
公路路面病害能夠?qū)е萝囕v行駛中安全風險的增加,造成不可預估的人員、經(jīng)濟損失。為有效預防路基病害,應根據(jù)病害原因,在施工、養(yǎng)護等環(huán)節(jié)加強路面病害的防治工作,并及時處理路面病害問題,確保公路工程安全性能,使其平整度、荷載能力等符合車輛安全通行要求,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1 公路路面常見病害
根據(jù)《公路瀝青路面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公路路面常見病害包括以下5類:
(1)路面裂縫。這是公路路面主要病害,多集中在路面基層上,結合裂縫原因、表現(xiàn)形式,可將其分為縱向裂縫、橫向裂縫、龜裂、網(wǎng)狀裂縫等類型。
(2)車轍。具體指車輛軌跡區(qū)域產(chǎn)生的狹長形凹槽,分為失穩(wěn)型車轍、結構型車轍、磨損型車轍等類型,平均深度>1 cm[1]。
(3)路面沉陷。表現(xiàn)為路面垂直變形、路面下陷變形,包括路基坍塌、臺背不均勻沉降等,沉陷變形深度>1.5 cm。
(4)路面坑槽。表面坑洼不平,面積>30 cm2,平均深度>1 cm。在瀝青路面工程中,路面坑槽表現(xiàn)為麻面、有小坑洞等。
(5)泛油。季節(jié)性特征明顯,多發(fā)生在夏季,表現(xiàn)為路面表層產(chǎn)生薄油層,車輛通行后有痕跡。
2 公路路面常見病害原因分析
2.1 裂縫病害
(1)橫向裂縫。溫度、地基變形、車輛行駛荷載大是造成橫向裂縫的主要原因。比如,公路路面多為瀝青混凝土路面,瀝青混凝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高溫條件下應力吸收效果好,產(chǎn)生溫度應力,導致路面內(nèi)外部溫差變大,從而產(chǎn)生溫度疲勞裂縫[2]。車輛超重時,路面荷載大,底層拉應力變大,導致基層結構開裂,反復荷載后裂縫蔓延至路面結構,從而出現(xiàn)路面橫向裂縫病害。
(2)縱向裂縫。路基填筑材料配比、質(zhì)量不符合要求,以及填筑施工質(zhì)量不佳時,路面壓實度無法滿足路面施工要求,導致縱向裂縫風險變大。
(3)不規(guī)則裂縫。①蓄水層受雨水、積水影響,承載力下降,路面產(chǎn)生不規(guī)則裂縫。②混合料攪拌不均勻,含水量過低過高,壓實度、厚度分布不均等。
2.2 車轍病害
外力作用、路基基礎不穩(wěn)是引起車轍病害的主要原因。①汽車荷載增加后,瀝青路面發(fā)生變形,在荷載轉(zhuǎn)移后又恢復至原有狀態(tài);多次加載后,累積形成塑性變形問題,從而產(chǎn)生車輪車轍。②高溫天氣,瀝青黏度下降,流動性變強,在車輪荷載作用下混合料出現(xiàn)不可逆流動,導致車轍印跡明顯[3]。
2.3 沉陷病害
壓實度欠缺、沉降速率控制不到位將導致路面沉降。比如,壓實度過低會使路面、路基的結構強度變低、承載力減弱,車輛持續(xù)、反復荷載后會造成路面沉陷。
2.4 坑槽病害
汽車荷載作用下,雨水積聚、下滲,沖擊路面結構中的瀝青、骨料,使其相互剝離,路面在車輪碾壓后出現(xiàn)坑槽?;旌狭蠝囟雀摺娱g污染嚴重會導致瀝青、粗細集料老化,黏結性減弱,荷載能力降低后造成各層易剝落,在加壓作用下產(chǎn)生了凹坑、坑槽。
2.5 泛油病害
泛油具體指路面結構上產(chǎn)生一層薄油膜,病害原因是高溫、水害、施工等。比如,高溫環(huán)境下,瀝青流變性變大,在路面結構耐高溫能力較差時,路面表層會產(chǎn)生油污;路面鋪裝時,混合料不均勻,局部細骨料過多、過少時,導致路面填料分層,在高溫后出現(xiàn)易泛油病害[4]。
3 公路路面常見病害預防技術
3.1 項目概況
某公路項目,屬于繞城1級公路,全長87.218 km,設計速度為80 km/h。橋梁1 017.04 m/14座,小橋175 m/8座,大中橋832 m/6座,涵洞253道,收費站、養(yǎng)護工區(qū)合并設置1處。路面結構設計為瀝青混凝土結構,雙向四車道,路面寬度為23 m。為預防路面裂縫、沉陷、坑槽等病害,項目方結合路面病害原因,分別從材料選用、溫度控制、攤鋪、碾壓、施工縫處理等方面預防路面病害,保障路面工程的建設質(zhì)量。
3.2 路面病害預防要點
3.2.1 合理選用施工材料
(1)根據(jù)公路路面結構,選用路面材料。如表1所示,不同類型乳化瀝青的適用條件存在差異,需結合公路路面設計,選用對應種類的乳化瀝青。
(2)粗細集料粒徑、針入度、過篩率等指標應符合要求。礦粉應干燥、潔凈,技術性質(zhì)符合規(guī)定,如表面相對密度>2.5;含水量<1%;粒度范圍:<0.6 mm含100%,<0.15 mm含90%~100%,<0.075 mm含85%~100%;親水系數(shù)<1;塑性系數(shù)<4。
(3)材料入廠時,應詳細檢驗各類材料質(zhì)量,保障路面材料外觀無損、質(zhì)量規(guī)格符合要求。
3.2.2 加強施工溫度控制
(1)瀝青、礦料加熱溫度應分別控制在160~170 ℃、170~180 ℃。拌和混凝土時,混凝土出廠溫度應控制在150~160 ℃;運輸混凝土時,材料溫度應控制在140~150 ℃。避免材料超溫、白化,預防溫度裂縫。
(2)基于路面施工溫度要求,應控制瀝青混合料溫度、攪拌時間,間歇式拌和機每盤的拌制時間應控制在30~50 s,注意觀察有無結團、離析問題。
(3)攤鋪溫度時,材料溫度應控制在130~140 ℃?,F(xiàn)場溫度>10 ℃時,攤鋪溫度應在140~175 ℃之間。
3.2.3 完善路面攤鋪工藝
(1)攤鋪作業(yè)時,應保持攤鋪的連續(xù)性,減少間歇時間,避免路面結構內(nèi)外層分離或產(chǎn)生溫差??捎蓪H酥笇?,各個攤鋪車輛相互跟緊、無間斷。攤鋪期間,應保持車速、送料的均勻。
(2)外形不規(guī)則、傾斜路面等攤鋪機無法正常攤鋪的區(qū)域,應人工分層攤鋪。下雨、表面有積水、施工溫度<10 ℃時,應停止攤鋪。
(3)可設置攤鋪標準基線,以控制攤鋪高度、攤鋪精度。
3.2.4 重視路面碾壓質(zhì)量
(1)混合料攤鋪后,應用人工刮平、機械精平。注意檢測其平整度,符合要求后,壓實路面。
(2)橫向碾壓時,應嚴格遵守公路路面的施工路線,狹窄區(qū)域、停機時間較長區(qū)域應及時修復接縫。
(3)根據(jù)壓路機類型、碾壓階段,嚴格控制碾壓速度,如表2所示。碾壓時,應勻速、連續(xù)施工。
3.2.5 做好橫縱向接縫處理
(1)橫接縫。沿路中線垂直切除、清理側面雜物后,對切面、底面間隙涂刷黏層油。預熱接縫、人工整平后,橫向碾壓接縫處。已壓實面層上需先碾壓新鋪層15 cm,逐步橫向移位。
(2)縱縫。下層縱縫采用冷接縫,上層采用熱接縫。①刨除縱縫邊緣毛茬,噴灑適量瀝青,與已鋪區(qū)域搭接50~100 mm。②清除前半幅混合料,基于路基邊緣逐步碾壓。③預留100~150 mm跨縫進行碾壓。④為確保接縫效果,上面層可預留100~200 mm不碾壓,隨后跨縫碾壓,以消除縱縫痕跡。
4 公路路面病害有效應對措施
4.1 裂縫
應用改性瀝青、改性乳化瀝青等修補材料處理裂縫,裂縫治理形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灌縫??p寬小于6 mm時,應用空氣壓縮機吹干縫隙內(nèi)塵土。大于6 mm時,清理內(nèi)部雜物,剔除松散縫隙結構。吹凈塵土后,加熱瀝青材料,當溫度約150 ℃后進行灌縫。澆灌次數(shù)為2~3遍。裂縫兩側壁各去除3 mm,使黏結面露出后灌縫。
(2)填縫。①結合路面裂縫深度、寬度,開槽。②清理裂縫內(nèi)雜物、水分。熱空氣、高壓空氣處理后應選用流動性填縫材料治理裂縫。③采用泵吸、氣壓噴灑方式,配合填料噴灑桿在裂縫內(nèi)填筑瀝青、改性瀝青、改性乳化瀝青等材料,修補裂縫。填筑時,應保持填料均勻,自下而上填縫。
(3)貼縫。裂縫深度小于2 mm,路面結構完整、穩(wěn)定時,瀝青路面裂縫可應用貼縫帶處理。貼縫帶屬于自黏式冷施工工藝,可預防裂縫擴張、反射,同時具有密封防水的作用,其性能指標如表3所示:
4.2 車轍
(1)微表處治填補工藝。適用壓密型、磨損型車轍,深度<2 cm的車轍。車轍深度<1 cm時,可實施單層微表填補修復技術;車轍深度為1~2 cm時,采用雙層微表處治填補技術。
(2)車轍深度>2 cm時,在銑刨路面后,加鋪瀝青混凝土,修復面層結構。車轍處損壞嚴重時,表層、雙層填補修復無法滿足要求,需去除表層損壞區(qū)域,重新鋪筑瀝青混合料、再生混合料。
(3)因橫向推擠產(chǎn)生的車轍問題,損壞結構已穩(wěn)定時,應去除凸出部分,噴灑、涂刷黏結瀝青,填補瀝青混合料,找平、壓實即可?;蚴侵匦落佒r青混凝土面層,應用稀漿封層攤鋪機將水泥乳漿灌入瀝青混凝土層內(nèi),養(yǎng)生后形成半剛半柔性路面。
4.3 沉陷
路面沉陷病害可采用灌漿治理工藝,基于原灌漿結構,使用新材料灌漿。
(1)灌漿材料:①水泥漿:P042.5普通硅酸鹽水泥+飲用水+早強劑+膨脹劑。②化學漿:RBEN-2土壤強固劑+SC-2005+飲用水。材料配比,如表4~5所示。砂漿14 d后,其水養(yǎng)護膨脹率>2%,強度可達10 MPa。
(2)處理流程:布孔—鉆孔—灌漿—拔管,封孔—清掃養(yǎng)護。①孔呈梅花狀,橫縱向間距1.5 m,孔徑38~50 mm,孔深4~5 m。②填充式注漿。注入流量7~10 L/min,應用雙液管,分別泵送稀漿、濃漿;首次灌注稀漿,灌注深度4~4.5 m,灌漿壓力<3 MPa;后灌注濃漿,填充路面基層、底層,治理路面基層、面層脫空區(qū)域,注漿壓力為2.5~5 MPa。③應用橡皮塞、木塞封閉串漿孔,灌注結束后,復灌串孔;灌漿結束后,用水泥漿密封、抹平漿孔,清理路面泥漿,水洗后養(yǎng)護3 d即可通車。
4.4 坑槽
(1)基于圓洞方補原則,標識坑槽修補輪廓線,標線應與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
(2)按長方形、正方形鑿開路面坑槽,空壓機清理槽底、槽壁內(nèi)塵土和松動部分,涂刷瀝青黏結材料。
(3)填充乳化瀝青混合料、袋裝瀝青預拌乳化混合料,填充后碾壓,夯實坑槽區(qū)域;碾壓前的填補區(qū)域應高于原地面2 cm。
4.5 泛油
(1)輕度泛油。高溫條件下,路面撒3~5 mm厚粗砂、石屑,吸附表面泛油,用壓路機碾壓處理。
(2)重度泛油。高溫條件下,路面撒5~10 mm碎石,用壓路機反復碾壓,待路面結構穩(wěn)定后,撒3~5 mm石屑或粗砂,用壓路機、行車碾壓。
(3)泛油層較厚,已形成軟層、含油量過大。①全部挖出含油量的軟層區(qū)域,根據(jù)原路面結構,重新鋪筑瀝青上面層。②撒一層10~15 mm厚、稍大粒徑的碎石,用壓路機強壓入路面結構,待穩(wěn)定后,撒5~10 mm碎石碾壓成形。③泛油病害治理應集中在高溫季節(jié),撒料時應均勻撒料,每次少量撒,可順行車方向撒料;撒料內(nèi)不得含有粉粒細料,以預防軟油石層,確保路面穩(wěn)定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交通量的增加,路面病害問題愈發(fā)突出。常見路面病害有裂縫、車轍、路面不均勻沉降等類型。路面病害產(chǎn)生后,公路行車安全缺乏保障,交通安全事故風險大。為及時解決路面病害,改善公路性能,應加強路面常見病害預防、治理,消除路面裂縫、沉降等質(zhì)量隱患,減少病害發(fā)生率,以提升公路路面工程的建設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黃飛龍. 廣西平鐘高速公路路面養(yǎng)護及病害處置方案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23(10): 85-86+100.
[2]黃曉. 特重交通等級公路路面病害機理及路面改造方案探討[J]. 工程技術研究, 2023(17): 10-13.
[3]曹小波, 王暢, 趙忻,等. 高等級公路路面常見病害及養(yǎng)護措施研究[J]. 科技與創(chuàng)新, 2023(7): 124-126.
[4]戴瑩. 公路路面病害檢測技術及預防性養(yǎng)護實踐[J]. 交通世界, 2023(9): 172-174.
收稿日期:2024-03-11
作者簡介:吳邊(1979—),男,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從事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