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律成(1914—1976),原名鄭富恩,出生于朝鮮全羅南道光州(今韓國光州)楊林町一個貧苦家庭。1933年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回到朝鮮工作,1950年重返中國并加入中國國籍,1976年12月7日病逝于北京。鄭律成是一位優(yōu)秀的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出各種風格題材的音樂作品360余首。他譜寫了《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以及曾經的朝鮮人民軍軍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被譽為“軍歌之父”。2009年,鄭律成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發(fā)表題為《共創(chuàng)中韓合作未來 同襄亞洲振興繁榮》的演講時專門提到,出生于韓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作曲者鄭律成等人讓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濟的傳統源遠流長。
鮮為人知的是,鄭律成與左權縣有著深厚的淵源。當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無論是敵后戰(zhàn)場還是正面戰(zhàn)場都經歷著最艱難的時刻,鄭律成以“死也要死到前方去”的決心,于1942年9月中下旬奔赴太行抗日前線左權縣。當時,左權縣是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腦機關駐地。在這片紅色熱土上,他靠著堅定信念和頑強毅力,帶病工作,培訓朝鮮軍政干部,開展敵后宣傳和武裝斗爭,學習民間音樂,開荒生產自救,直到1944年1月底離開,為抗戰(zhàn)勝利和民族解放作出突出貢獻,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延安到左權,奔赴抗日前線
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半島后,許多朝鮮革命志士流亡到中國開展抗日復國斗爭。鄭律成的大哥、二哥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姐夫樸健雄是著名的朝鮮獨立運動家。父親病逝之后,1933年,19歲的鄭律成跟隨三哥來到中國南京,參加由朝鮮人金元鳳創(chuàng)辦的抗日革命組織“義烈團”,進入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干部學校學習,學名劉大振,學號41號。從南京的孝子坊(參加“義烈團”的政審和考驗)到曾祖祠(進入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干部學校第二期學習)再到南京鼓樓電話局(潛伏在日本電話檢查所),從“義烈團”到“民族革命黨”再到“朝鮮民族解放同盟”,從上??死镏Z娃聲樂館到南京“五月文藝社”再到參加上海左翼藝術家集會,一步步的堅持、一次次的進步堅定了他“為民族解放和祖國獨立而獻身”的信心和決心,也強化了他“學習音樂是革命需要”“音樂可以喚起大眾抗日情緒”的認知和信念,在朝鮮獨立運動家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影響下,他的共產主義信仰愈發(fā)堅定。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上海、南京相繼淪陷,鄭律成放棄去意大利深造及撤退到陪都重慶的機會,懷揣滿腔的抗日熱情和對革命圣地的向往,來到延安,先后進入陜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一期學習。畢業(yè)后,先是在抗日軍政大學擔任音樂指導,后到魯迅藝術學院擔任音樂教師。
在延安,他的革命意志得到淬煉,藝術水平得到提升,成長為一名信念堅定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38年、1939年,在抗戰(zhàn)相持階段,他以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創(chuàng)作出《延安頌》《延水謠》《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等經典作品,轟動了延安城,激發(fā)了群眾的抗日熱情,鼓舞了抗日將士的英勇士氣。他還創(chuàng)作出《陜公畢業(yè)同學歌》 《抗戰(zhàn)周年紀念歌》 《肉彈勇士》《保衛(wèi)大武漢》《發(fā)動游擊戰(zhàn)》《岢嵐謠》等一系列抗戰(zhàn)作品,記錄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不朽華章。
鄭律成對革命充滿了激情,一直希望到最前線去。1942年5月反“掃蕩”戰(zhàn)斗中,朝鮮義勇隊在遼縣(今左權縣)十字嶺一帶掩護八路軍總部和后勤機關突圍,戰(zhàn)斗中左權將軍等八路軍將士和朝鮮義勇軍隊員英勇犧牲。其中,就有鄭律成十分敬重的恩師、南京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干部學校的尹世胄(又名石鼎、石正)和在延安經常見面的中央黨校畢業(yè)生陳光華。對日軍的憤怒和失去同志的悲痛,更堅定了他到前線的決心。
于是,鄭律成毅然向黨組織提出到前方去,到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上去的請求。但此時他肺結核病情嚴重,考慮到他的病情,組織上起初并不同意??舌嵚沙刹幌刖瓦@樣毫無意義地死去,多次請求“死也要死到前方去”,最終獲得了批準。鄭律成在回憶中說:“1942年8月15日,根據黨的決定,我跟八路軍炮兵團團長武亭同志去太行山八路軍總部搞朝鮮工作?!本瓦@樣,鄭律成不顧自己一身重病,毅然奔赴烽火彌漫的前方戰(zhàn)場,來到左權縣麻田八路軍總部。
在左權民歌的海洋里汲取精華
日軍在對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和實施殘酷“三光”政策的同時,推進文化侵略,實施奴化教育。鄭律成來到抗日前線后,結合左權民歌文化,憑借自己的音樂天賦,把滿腔熱血化作源源不斷的激情旋律,熱情歌頌中國革命。
1942年9月中下旬,鄭律成一行來到麻田。在滿山紅葉的柿子林中,鄭律成聽著戰(zhàn)友們的英勇事跡,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說“這才是長了翅膀的詩篇,這才是真正的歌”。大家告訴他,敵后戰(zhàn)場的日日夜夜,是和后方完全不同的生活,要通過他的創(chuàng)作才能成為歌!鄭律成深受鼓舞,連連點頭說:“這是毛主席給我們指出的火熱斗爭的生活,如果不到前線來,我就不知道這些……我來遲了!”
左權縣是民間歌舞之鄉(xiāng)?!懊窀?,對于作曲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寶庫?!编嵚沙蛇@樣說。他置身于左權縣民歌的海洋中,興奮而活躍,利用一切機會去采風,去觀察和體驗這些生動的斗爭形式和生活形式,以太行山的戰(zhàn)斗和生活為素材開展音樂創(chuàng)作,宣傳抗戰(zhàn),鼓舞士氣,打擊敵人。他用音樂藝術來表達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唱出對抗戰(zhàn)前途必勝的堅強信念。他在學習、戰(zhàn)斗和生產間隙,教大家唱歌,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有一次,八路軍野戰(zhàn)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在麻田召開干部會議,鄭律成以華北朝鮮獨立同盟干部身份參加了會議。會議間歇,羅瑞卿向大家介紹了鄭律成并請他給大家唱歌。鄭律成唱了他近期譜寫的根據地軍民大生產的曲子,還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等歌唱給大家聽。他的歌,既有朝鮮的異國特色,又有濃厚的中國民歌色彩。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激情。大家聽了很受感動和鼓舞,為革命隊伍里有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而感到自豪。
由于當時根據地藝術人才嚴重缺乏,能唱的歌曲遠遠不夠。1943年3月,鄭律成在太行區(qū)朝鮮義勇軍中組織發(fā)起“朝鮮文藝協會”,于4月中旬正式成立。除教唱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外,他鼓勵大家創(chuàng)作歌曲,積極倡導在舊曲中填新詞的“群眾性創(chuàng)作活動”。左權民歌因此獲得新生,一大批宣傳抗日、發(fā)動群眾的歌曲涌現出來,如傳唱至今的《紅都炮臺》《土地還家》《逃難》等,更加堅定了軍民齊抗戰(zhàn)的決心。
在左權縣任華北朝鮮革命軍政學校教育長
日本占領朝鮮后,大批朝鮮人流亡到中國,到1942年時,在華北的朝鮮人已達20萬人之多,在中國的朝鮮愛國人士紛紛組織各種團體從事反日獨立運動。全民族抗戰(zhàn)初期,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追隨八路軍來到華北抗日根據地。為了團結在華的朝鮮人,1941年1月10日,華北朝鮮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八路軍總部所在地附近的桐峪村召開,選舉產生了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會長由武亭擔任。同年7月8日,該聯合會陜甘寧邊區(qū)支會成立,鄭律成任支會長。8月,在桐峪鎮(zhèn)設立朝鮮革命青年干部學校(學校幾經易名,后統稱華北朝鮮革命軍政學校)。
隨著戰(zhàn)爭形勢的變化,1942年,鄭律成來到太行山麻田八路軍總部,出任華北朝鮮革命軍政學校教育長。據《作曲家鄭律成》記載:“他們的政治組織是朝鮮獨立同盟,軍事組織是朝鮮義勇軍。此外,還開辦了朝鮮軍政干部學校,訓練來自敵占區(qū)的朝鮮男女青年。鄭律成同志是同盟和義勇軍的負責人之一,并兼任軍政干部學校的教育長。他肩上的擔子很沉重,整天忙個不停?!?/p>
擔任朝鮮革命軍政學校教育長期間,鄭律成對教學工作十分嚴肅認真。他根據學員的要求,擴大學校組織,充實教學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課學習、軍事理論及軍事訓練、宣傳工作方法、調查研究工作方法等。這些學員經過輪流培訓后,分赴前線,進行武裝宣傳工作,一些優(yōu)秀畢業(yè)生到各地干部學校從事培訓工作。
為進一步儲備朝鮮革命力量,完成朝鮮民族的獨立解放,華北朝鮮獨立同盟本部于1944年2月2日離開前方遷移到延安。鄭律成也同學校師生一起,遵照黨中央的指示,離開了戰(zhàn)斗生活一年多的太行山,于同年4月7日回到延安。
在太行山參加武裝工作隊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為了變華北為大東亞作戰(zhàn)“兵站基地”,對根據地“掃蕩”更加頻繁,并加緊實行“清鄉(xiāng)”“蠶食”政策和“治安強化運動”,殘酷鎮(zhèn)壓敵占區(qū)人民以鞏固其反動殖民統治。針對這一情況,八路軍除以主力繼續(xù)和前來“掃蕩”的敵人作戰(zhàn)外,另抽出一部分部隊,配合地方武裝和民兵,組織若干精干的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后之敵后,開展強大的對敵政治攻勢,同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尋機打擊消滅敵人。由于朝鮮同志中有許多人會講日語,對日軍的情況比較熟悉,于是,華北朝鮮獨立同盟和朝鮮義勇軍的同志同八路軍指導員一起積極開展武裝宣傳工作。
大約在1943年秋,鄭律成參加了武工隊,到山西、河北交界一帶活動。他們深入敵占區(qū),每到一地就在墻壁和大樹上用中朝日文涂寫標語,張貼抗日政府布告,散發(fā)宣傳品,教兒童唱革命歌曲。到了深夜,三五人一組,對敵偽炮樓喊話,動搖其軍心。鄭律成十分機敏,還親手抓過幾個特務。30余年后的1974年,他以自己在太行山參加武工隊的斗爭經歷,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武裝宣傳隊》。
有一次,他們在行軍途中突然遭遇敵軍。有個為鄭律成臨時當公務員的小戰(zhàn)士,負傷被敵人抓走。這個戰(zhàn)士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很堅定,日軍要把他押到別的地方審訊。鄭律成打聽到押送的時間和路線后在中途攔截,這個機靈的小戰(zhàn)士趁亂跑了回來。當時根據地正在搞“搶救失足者”運動,有人懷疑這個小戰(zhàn)士有問題,要他“老實交代”,鄭律成為此給這個戰(zhàn)士寫了詳細的證明。他說被這個小戰(zhàn)士的堅貞不屈所感動,“受的教育和鍛煉,終生難忘”。他還找到八路軍野戰(zhàn)政治部宣傳科干部唐平鑄,拜托他好好宣傳這個用生命保守秘密的小戰(zhàn)士的事跡。
朝鮮獨立同盟和朝鮮義勇軍的將士們在對敵宣傳、收集情報、敵后工作、擴大武裝隊伍、爭取國際援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為抗日戰(zhàn)場上一支強有力的“國際縱隊”。
在清漳河邊開展生產自救
由于敵人的殘酷“掃蕩”和連續(xù)幾年的自然災害,敵后根據地軍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為減輕人民負擔,朝鮮同志積極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鄭律成對革命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物質條件再困難,他也帶領大家把生活搞得有聲有色。學習培訓之余,他們在駐地附近的山坡上,開了許多荒地,種植玉米、谷子、土豆、南瓜、西紅柿、辣椒、白菜等。除了農業(yè)生產,還經營商店、理發(fā)店、紡紗廠,組織長途運輸等,所得盈利補貼組織經費。鄭律成在生活上是一個多面手,他一面參加集體生產,一面在自己門前開種小片菜地,收獲后三成歸己、七成交公;還利用閑暇時間在清漳河邊捕魚,在山坡上抓野雞、野兔,改善戰(zhàn)士們的伙食。
鄭律成一生追求民族的解放和祖國的獨立,以音樂鼓舞戰(zhàn)士們去戰(zhàn)斗、去抗爭。他在左權縣的戰(zhàn)斗生活中,對音樂創(chuàng)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將左權民歌的特色融入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他開展教育培訓,培養(yǎng)革命骨干,擴大抗日力量,結成更加廣泛的朝鮮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他參加敵后斗爭,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事業(yè)理想信念;他克服重重困難,開展生產自救,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他英雄的一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是鄭律成同志誕辰110周年,明年我們將迎來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鄭律成雖已逝去,但他的“歌聲的流傳是音樂家的最好的紀念碑!”當“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激昂的旋律響起之時,我們永遠激情澎湃,斗志昂揚。當人民子弟兵邁著鏗鏘的步伐,高唱他譜寫的軍歌,朝著一個又一個勝利前進的時候,我們從內心深處由衷地發(fā)出對鄭律成這位革命藝術家的懷念之情!鄭律成曾說:“音樂不單是為了娛樂,更重要的它是革命和戰(zhàn)斗的武器。歌唱現在,歌唱未來,鼓勵人們熱情地去創(chuàng)造現在,創(chuàng)造未來?!苯裉?,我們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放聲歌唱的時代,鄭律成的歌曲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他留給我們的歌,不正是這個偉大時代的頌歌嗎?只要熱血在我們胸中奔騰,這歌聲就永遠嘹亮回蕩,激勵著我們?yōu)橹腥A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責編 李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