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習作
月背因自轉而無從見,火星因高遠而無從至。嫦娥四號讓我們抵達月球背面,天問一號讓我們近距離觀察火星,未知之境由此變成了已知。我們的人生之旅也恰如這宇宙之旅,需要不斷抵達未知之境。
探索未知,是人類的天性本能,更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正是在對未知的好奇與探索中,人類得以從原始走向現(xiàn)代,從蒙昧踏入文明。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鉆木取火到蒸汽機轟鳴,從結繩計數(shù)到超級計算機……歷史上每一次進步,都是人類對世界的重新認識,更是全人類精神上一次又一次的歷練與成長。
善問善辨,常思常疑,以至未知之境。未知之境的到達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偶有所得的,而是需要憑借日復一日的思辨、萬里挑一的敏銳和無所畏懼的質(zhì)疑。張載曾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闭且驗橛辛艘蓡?,我們才有動力去探索未知,而疑問就是承載我們到達未知之境的方舟。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大學章句》時,曾從該書的起源一路追問到注釋者朱子所在的朝代,并進一步追根究底,提出“宋代的人是如何知道周代書中的意思的”這一問題,他不斷求索的過程充分展示出思考質(zhì)疑的能力。欲至未知之境就要培養(yǎng)這種善于思考、敢于質(zhì)疑、大膽求索的優(yōu)點,奮力前行,一往無前。
博學博識,求真求實,以探未知之境。既已至未知之境,便要去廣泛學習,不斷探索,才能不辜負為到達未知之境所付出的努力。無論是張雨霏轉變訓練方式,勇敢突破自我,終成“蝶后”;還是肖凱恩在黑暗中摸索,永不言棄,在香港唱響無畏追夢的旋律;抑或是鐘揚奮斗于雪域高原,收集上千種植物種子,圓了幾代藏民的夢,他們都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qū),不斷地去學習、積累,去充盈自己,一步步探索未知。
篤志篤行,識機識變,以轉未知之境。當你在一個地方汲取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時,就應轉戰(zhàn)至新征程,因為你已將未知轉化為了已知。這時也許你會疲憊、會自滿,但不要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時代在變,你也要前進。“當你站在山頂?shù)臅r候,你的頭上還有星空。”是的,千里馬跑得再快也會被汽車淘汰,膠卷做得再好也會被數(shù)碼相機取代,寶劍磨得再鋒利也打不過最普通的槍支炮彈。我們要堅定信念,砥礪前行,抓住機遇,轉入下一個未知之境,去探索更多,贏得更多……
比星空更高遠的是無窮的宇宙,比宇宙更高遠的是我們永無止境探索的決心。讓我們?nèi)プ分鹞粗常A探索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