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聊齋志異》是一部由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所謂“聊齋志異”,是指在書房中講述各種古怪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近500篇,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且深刻的思想意義,涵蓋了愛情、鬼怪、神仙、動物、歷史等多個方面,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等進行了有力的諷刺、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的矛盾,表達了人民的祈愿。
作家名片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生于山東省淄川縣,自號柳泉居士,也稱“柳泉先生”。蒲松齡打小聰明,頗富才學又熱衷功名,雖屢考屢敗,卻屢敗屢考。蒲松齡求取功名困難,始終身處貧賤,過著清苦的生活。正如他在《聊齋自志》中所言:“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寒雀抱樹、秋蟲吊月的生活處境,是對他個人身世的描畫,同時也是對清初廣大黎民百姓的現實處境的高度概括。
蒲松齡對生活、對人生、對世事,一貫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抱著希望,追求理想,始終如一地站在人民百姓的一邊,以他的認識和堅持來鼓勵人們努力向好處看,教導人們分清是非善惡,如嚴冬中送炭,似黑暗里送燈,做著有益于百姓的事情。
創(chuàng)作風格
在蒲松齡筆下,書生落魄,催人淚下;忠貞愛情,動人心弦;純潔友誼,感人肺腑;貪官污吏,令人不齒。作者常常借身邊的瑣事加以生發(fā),鮮明地揭示了當時社會中的某些本質。一部《聊齋志異》,其實就是一幅封建社會全景圖。但令人咋舌的是,《聊齋志異》如此豐富的內容是以非常精辟的語言來表現的。蒲松齡繼承了文言文精煉、簡潔、準確、生動、駢散結合等特征,又從口語中提煉出了大量清新、雋永、活潑、詼諧而又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蒲松齡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我國志怪小說的優(yōu)良傳統,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在文中馳騁,采用編纂神異故事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從而賦予了《聊齋志異》積極且浪漫的色彩。
經典形象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刻畫了眾多人物形象,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數。這些女性形象打破了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她們身上有著近現代女性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的影子,敢于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奮斗,體現出女性自我覺醒意識的價值與重要性。
充滿智慧的黃英:黃英和弟弟以賣菊為生,當面對同樣愛菊如命的馬才子的指責時,姐弟二人非但不同意馬才子的迂腐論調,反而將賣花事業(yè)搞得風生水起。之后,黃英嫁入馬家,靠賣花幫助了家道中落的馬才子。
性情善良的紅玉:紅玉雖然是狐女,但品性純良,自從與馮生一見鐘情后,二人便立下永生相好的誓言,但因馮父責罵,紅玉不想馮生夾在中間為難,獨自離開前還幫助馮生娶得良妻,也算了卻了自身念想。當得知馮家遭遇變故、陷入絕境時,紅玉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幫助馮家渡過難關,并將馮生之子撫養(yǎng)長大。全篇歌頌了狐女高貴的品德、過人的才智和勤勞的個性。
自由爛漫的嬰寧:嬰寧幼年時狐母去世,跟著鬼母生活在遠離人群的偏僻鄉(xiāng)間;長大后,更是嬌憨活潑,不拘禮節(jié)。封建的閨訓要求女子目不斜視、笑不露齒,可嬰寧偏偏不分場合,不看時間、對象,毫無顧忌地放聲大笑,用“笑”來對抗世俗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