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為理論框架,探討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凇赌翀鲋畤返慕虒W實踐進行實證研究,分析該模式在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方面的實際效果。研究表明,“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優(yōu)化整體教學。“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為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有益參考,也能為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生動”345課堂;小學語文;《牧場之國》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難以實現(xiàn)精準教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拓展生生互動、師生共學的網絡時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學習能力。該模式以“3階段、4學法、5環(huán)節(jié)”為核心,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技能,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因此,探索“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的應用效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融合的教學模式,以“生生互動、師生共學”為目標,以信息技術與學科創(chuàng)新融合為切入點,以課堂教學為視角,以“導、學、交、展、提”一系列活動為載體,體現(xiàn)信息融合的教學目的(見圖1)。
二、“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以《牧場之國》為例
以文本為載體,用生動的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是“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赌翀鲋畤芬陨鷦拥拿枥L和細膩的筆觸,將荷蘭牧場的美麗風光和豐富文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和理性思考,可以使學生領略荷蘭牧場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魅力,體會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表達效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1]。
(一)課前:任務驅動助自學
首先,教師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和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設計學習任務清單,并利用翻轉課堂、“AI堂堂清”等方式發(fā)布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線上互評互學。預習任務包括:(1)閱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標注出問題或難點。(2)搜集關于荷蘭牧場的圖片或視頻資料,了解荷蘭牧場的風土人情和特色。(3)回答問題:課文中哪些段落運用動態(tài)描寫呈現(xiàn)出了靜態(tài)之美?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教師可以提供具體的指導和資源,推薦一些權威的荷蘭旅游網站或牧場資料,以便學生獲取準確、豐富的信息。例如,荷蘭皇家旅游局(NBTC)官方網站地址為“http://www.visitholland.com”。這類網站提供了很多關于荷蘭的信息,包括牧場風光、傳統(tǒng)農業(yè)文化、鄉(xiāng)村風光、農場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等。學生在預習時可訪問這些網站,了解荷蘭牧場并按要求搜集圖片、視頻和文字資料,為課堂討論和展示做好準備。此外,教師可以運用“AI堂堂清”讓學生在網上進行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有效利用平臺輔助自學、預習和資料搜集。
教師可利用平臺數據,從不同維度記錄、分析、對比學生的前置學業(yè)發(fā)展狀況,了解他們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從而精準定位教學目標,準確把握學習重點和難點,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中:平臺資源輔教學
1.組織“課前5分鐘演講”活動
檢查前置作業(yè)后,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搜集并上傳至平臺的材料,進行“課前5分鐘演講”,介紹荷蘭牧場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特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演講材料可以包括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或紀錄片片段,展現(xiàn)荷蘭牧場廣袤的草原、悠閑自得的牲畜,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罢n前5分鐘演講”活動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荷蘭牧場的美麗和寧靜,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描述的場景,達成互動導入新課的目的。
2.通過數字化資源與互動合作突破教學重難點
《牧場之國》一課的重難點是了解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表達效果。面對學生難以領會以動態(tài)描寫表達靜態(tài)之美的語言藝術的問題,教師可利用動畫來呈現(xiàn)相關內容。例如,可以制作一段動畫,生動展現(xiàn)牛群專注吃草的情景,駿馬在遼闊草原上飛馳的瀟灑姿態(tài),以及綿羊和山羊在草地上悠閑自得的畫面。通過這種動態(tài)呈現(xiàn),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動物們的自由與悠閑,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所傳達的意境與情感[2]。
在“平臺輔助,自主學習”“翻轉課堂,合作交流”“運用技術,匯報展示”這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圍繞前置任務中的問題“課文中哪些段落運用動態(tài)描寫呈現(xiàn)出了靜態(tài)之美?”設計學習任務群,如:(1)結合課文內容和荷蘭牧場文化,談談你對荷蘭牧場生活的理解和看法。(2)課文是如何描述“傍晚時牧場從熱鬧到安靜”的自然之美的?
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及其對應的評價標準,并根據學習能力和興趣特點,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確保每個小組內成員的多樣性,能夠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交流和思維碰撞。在這些互動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尋找答案—小組交流,達成共識—小組匯報,全班交流”的學習路徑,深入理解荷蘭牧場文化,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還可以為他們提供充分的發(fā)揮空間,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與表達能力[3]。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分享觀點和感受,同時深入各個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給予指導和建議[4]。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討論逐漸從對牧場風光的描述深入到對荷蘭牧場文化的探索,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與愛護動物等。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展示本組的討論成果,并結合課文內容和其他同學的觀點進行深入的闡述和分析。而后,教師點評和總結學生的匯報,強調荷蘭牧場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對學生在討論和匯報中展現(xiàn)出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5]。
微課、動畫等數字化教學資源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活動,能使《牧場之國》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直觀形象,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3.利用題庫資源實現(xiàn)隨堂檢測
課前,教師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精心挑選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練習題,形成一個全面且有針對性的題庫。這些題目應涵蓋課文中的知識點、重難點以及需要學生深入理解的文化內涵等方面。
課堂上,教師利用在線題庫,讓學生進行練習和測試。學生通過個人終端設備接收題目,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作答。這種在線練習既方便又高效,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測試并獲得即時反饋[6]。答題結束后,系統(tǒng)會自動批改學生的答案,并生成詳細的答題報告。學生通過查看報告,及時了解自己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師可以通過后臺管理系統(tǒng)查看學生的答題情況,快速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趯W生的答題情況,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教師可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講解和強化練習;對于個別學生的特殊需求,教師則可以提供個別輔導或額外的學習資源。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雙贏。
(三)課后:微課輔導鞏復習
課后,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課堂所學知識,巧妙地運用微輔導、知識截圖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結合題庫練習,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全方位、個性化的復習環(huán)境。
首先,教師利用微輔導工具,將針對課堂重點和難點內容所制作的微課件和輔導視頻上傳至平臺。這些內容包括課文解析、重點詞匯講解和荷蘭牧場文化介紹,從多個角度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比如,學生需要特別注意文中一些字詞的讀音和字形,如“膘”字及其偏旁部首和結構,理解“膘”字的含義為“肥肉”,與牲畜的體態(tài)健康相關。課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些多音字,這些字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讀音和意義。例如,“畜”字既可以讀作“chù”,表示牲畜,也可以讀作“xù”,表示畜養(yǎng)。為了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教師還可以在視頻中加入一些與課文詞匯相關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如“遼闊”與“廣闊”,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牧場面積廣大。
其次,教師利用知識截圖、課堂錄制等功能,將重要知識點、難點解析和典型例題截圖保存,并通過教學平臺推送至學生端和家長端。學生可以隨時回顧和復習這些內容,鞏固所學知識[7],同時家長也能比較方便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微輔導、知識截圖和題庫練習等多種技術手段能使《牧場之國》的課后復習更加高效、便捷和個性化。學生在這種全方位的復習環(huán)境中,不僅能鞏固和拓展知識,還能提升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最后,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和收獲,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臺,讓他們在交流和分享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8]。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還促進了班級內部的交流與合作氛圍的形成。
三、教學效果分析與反思
從教學效果來看,“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在《牧場之國》一課的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在該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充分感受到了荷蘭牧場的美麗風光和文化魅力。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進一步證明了“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和優(yōu)越性。學生在閱讀理解、口語表達、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這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的效果。
在“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下,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過程性數據匱乏、教學過程監(jiān)控困難、個性化教學欠缺數據支撐等問題,教師能靈活運用大數據,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反饋結果,識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提供個性化輔導。以學情分析作為教學起點,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改變了以往經驗式、印象式的學情分析方法。
“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和問題。第一,教師需要平衡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身的引導作用。這一教學模式既需要學生自主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又要求教師及時提供指導。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度”,在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第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各異,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反饋和表現(xiàn),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以最大限度發(fā)揮“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
結語
“生動”345課堂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應用,強調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實踐性和互動性。本文以《牧場之國》為例,深入探討了“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在該案例中,教師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實踐能力。盡管“生動”345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初步展現(xiàn)了其優(yōu)勢,但仍需進一步細化和優(yōu)化。未來的研究可以聚焦于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調整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提升其普遍適用性和實用性,構建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參考文獻]
謝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中的應用[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10):169-171.
種道永.“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思路[J].中國新通信,2023,25(22):176-178.
劉亞莉.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新通信,2023,25(20):197-199.
吳煬妮.“以生為本”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踐行[J].華夏教師,2023(21):64-66.
楊春芳.素養(yǎng)提升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評《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實施》[J].語文建設,2023(16):82.
張紅梅.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新通信,2023,25(19):171-173.
方澤梅.立足核心素養(yǎng),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亞太教育,2023(6):52-54.
高潔,呂銀芳,王立霞,等.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行為分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3,39(2):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