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蘇州市公布的民生實事項目提出,啟動改造提升菜場50個,年內完成改造提升菜場30個,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30個。暑往寒來,這些關系著“大民生”的“小菜籃”們究竟綻放了怎樣的新顏,已經成為蘇州人民心心念念的要緊事。跟隨城市更新的步伐,一起來探訪這場關于“煙火氣”聚集地的華麗轉身吧。
老舊菜市場集體煥新回歸
11月28日一大清早,勞動路附近的月泊灣·生活廣場顧客就絡繹不絕,這里過去是承載著許多老蘇州回憶與感情的三香農貿市場,聽說耗時幾年的改造終于完成,周圍不少居民都特意起了個大早來趕熱鬧。
“我們原先一直在這里買菜的,這邊選擇多,菜又新鮮又便宜。聽說菜場重新營業(yè)了,我特意今天帶上我們家老頭子一起過來看看,確實變化很大,又干凈又漂亮?!奔易∪阈麓宓膶O阿姨挎著自帶的購物袋在壹號菜市場與記者分享道。面對著煥然一新的市場,老顧客們都贊不絕口,不由自主與熟悉的店家寒暄起來,場面熱鬧非凡。
原三香農貿市場于2012年投入使用,曾是附近居民最常光顧的綜合性農貿市場,更是大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房屋年久失修、設施老舊等問題,2023年11月,市場正式啟動整體改造,升級為以“智慧型農貿集市”+“多業(yè)態(tài)組合”全新理念結合的鄰里市集。讓孫阿姨等老顧客為之雀躍的不僅是農貿市場建筑及內部設施的提升,更是市場服務業(yè)態(tài)的整體升級。以菜市場為主力,現(xiàn)代加工區(qū)、美食廣場、特色小吃、生活配套、酒店住宿等綜合業(yè)態(tài)的加持,為傳統(tǒng)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競爭力。
月泊灣·生活廣場并非個例,位于唯和路青劍湖鄰里中心的虹橋菜市場、吳江區(qū)龐楊路1901號的聯(lián)楊市集、相城區(qū)采蓮路2600號的朱巷菜市場都在全面改造升級后于近日開門接客。
始建于2011年的虹橋菜市場過去因市場建造時間久遠,設施破損老化問題嚴重。提升改造過程中,菜市場不僅升級設置了輕量化吊楣、防滑地磚、生鮮島臺,還在硬件設施上完善了消防疏散、機房、水電氣設施等,全面降低市場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問題,從單一生鮮食品售賣的場所轉型為綜合性的商業(yè)空間。重新開業(yè)當天,虹橋菜市場就創(chuàng)下了近8000人次的客流量,收獲了前來檢驗改造成果的老百姓們的一致好評。
聯(lián)楊市集建造于2009年,建筑面積超10000平方米,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內基礎設施已無法適配使用需求,改造成了迫在眉睫的工作。參考“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標準,改造團隊對菜市場內部原有業(yè)態(tài)重新劃分,科學布局,蔬菜、水產、禽肉、米面糧油等產品一應俱全,還貼心設置了菜品價位比市場價低 20%左右的惠民蔬果攤,以更優(yōu)惠的價格實現(xiàn)蔬果銷售。同時,改造還在傳統(tǒng)功能上融入手機維修、便民醫(yī)藥、社區(qū)醫(yī)療、鮮花禮品等老百姓十分需要的生活服務配套,滿足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過去,生活在朱巷附近的大家總是會吐槽朱巷農貿市場設施陳舊、外圍停車難的問題,隨著市場的升級改造,這些問題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精裝房一般整潔大氣、清爽舒心的新空間。環(huán)境升級可不意味著菜價的水漲船高,改造完成后的朱巷菜市場反而加強了產銷對接,引進更多批發(fā)大戶、基地直供大戶,還制定了平抑菜價優(yōu)惠政策,設置“一元菜”“兩元菜”等惠民菜攤,推動市場良性發(fā)展。這里的服務業(yè)態(tài)也更加豐富,商品品類從原有的800余個增加到1300余個,并引入配鑰匙、修手表等便民服務,全方位滿足周邊居民需求。
要細數起來,蘇州大大小小的角落里,似乎到處都有菜市場經過改造升級實現(xiàn)“重生”,老網紅彩香一村農貿市場、姑蘇區(qū)的友新綜合市場、吳江區(qū)的菀坪農貿市場、吳中區(qū)的蠡墅農貿市場……每一個菜市場的興旺都離不開周邊百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支持,而引入消費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的升級版菜市場,將這份力量化作便民、利民的不懈執(zhí)著,讓單一消費場景升級為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圈”,讓更多人體驗到家門口的方便與幸福。
智慧菜市場助力城市更新
在蘇州探索城市更新路徑的進程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菜市場改造始終是重要的一環(huán)。近年來,隨著老舊市場改造的數量不斷上升,智慧化、數字化的升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
今年年初,由原碧波農貿市場改造成的碧波市集全新亮相,就以高科技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帶給前來一探究竟的市民們一些小小震撼。步入市集,寬敞明亮的環(huán)境中不僅每家商戶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小顯示屏,菜場中央的電子屏幕上也全天候公示著食品價格與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等信息。家住碧波花園的陸老伯每天上午都會光顧這里,他最關注的是信息欄右下角的食用農產品進貨溯源信息,他說:“這里可以看到經營戶的進貨來源,我會看看自己經常買的幾家,我們蘇州人最看重的是食材的時令、新鮮,有時候看到他們進貨地方換了,我也會跟老板問問,了解了解情況。”改造后的市集采用“一戶一檔”方式建立經營者檔案,通過每天更新的信息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農產品來源可溯、質量可信、風險可控的監(jiān)管目標,讓陸老伯這樣的市民吃得放心。
位于吳中長橋街道月浜街91號的月浜市集也在改造中將現(xiàn)代科技融入其中,在這里,管理人員、商戶信息、營業(yè)執(zhí)照、菜品價格等都通過智能化手段呈現(xiàn)在各個角落,真正做到了管理公開化、信息透明化、價格明碼化、服務全面化的現(xiàn)代化管理。
負責碧波市集、月浜市集改造,長期從事農貿市場管理服務工作的蘇州市吳中裕春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孟寅坦言,市場改造過程中的智能化轉型歸根到底還是服務于群眾。以月浜市集為例,智能化系統(tǒng)可以幫助監(jiān)控市場不同時期、不同時間段的人流量,并精確算出經營戶每日產生的營業(yè)額,研究人流變化趨勢與市場動態(tài)。這些數據是農貿市場管理團隊及時調整服務方向的有效依托,精準發(fā)力,才能讓經營戶與前來消費的顧客有更好的體驗?!爸腔坜r貿系統(tǒng)一方面起到信息公示的作用,另一方面高科技的設備設施是研究市場動向、提升市場運營環(huán)境的重要依托?!蓖趺弦f。
除了展示菜品溯源信息的電子屏幕,一些菜場中已經出現(xiàn)了智能秤的身影,不用手動輸入菜價,只要放上去就會自動識別商品種類和價格,非常方便。對于經營戶與老百姓來說,農貿市場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賣與買,在智能化系統(tǒng)的加持下,這一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讓過程更加簡化,更讓彼此之間的信賴與情感連接愈發(fā)加深。
人間煙火氣離不開溫度
探訪多個菜市場改造項目的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升級的不僅僅是建筑外立面、內部陳設,還有數不清的有溫度的人性化細節(jié)。相信許多人刻板印象中的老舊菜市場都離不開濕漉漉的水產區(qū)地面、伸手都拿不到的菜品,還有看不到的壓在底下的蔬菜,現(xiàn)在以不同面貌示人的新市場都將這些有些令人不爽的細節(jié)化為過去。
王孟寅介紹:“改造前我們考察了很多有名的市場,花了幾天時間專門研究菜臺設計,既要能做到在展示坡度、高度上讓百姓看清楚,又要做到讓經營戶稱重方便。希望通過這些細節(jié)讓消費者在購物上有更多舒心的體驗?!比缃?,這些周密的設計都從改造團隊的想法變?yōu)楝F(xiàn)實?,F(xiàn)在前往裕春旗下的市場,即使身處生鮮區(qū)域,高度合適的透明擋板也能規(guī)避傳統(tǒng)水產區(qū)域的潮濕,專用防滑的地面讓前來買魚買蝦的市民哪怕穿著布鞋來也能干干爽爽回家。正是這些有溫度的小小細節(jié),給了更多人回歸菜市場的決心。
便民服務的新增也給許多新市場加分不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想要在城市中找個地方修拉鏈或是給衣服改大小,可能都需要手機搜索下周邊還有哪些地方提供這一服務。而便民生活圈與菜市場的融合,讓這些過去藏身于街頭巷尾,只有有緣才能邂逅的服務變?yōu)橛泄潭〝偽?、固定時間營業(yè)的便民設施。家里菜刀用久了變鈍、鑰匙要配把新的、眼鏡想洗一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不用提前做功課預約,只要前往市場,就都能找到“專業(yè)人士”解決。每一個生活“小痛點”背后,都是千家萬戶共同的需求與渴望。
改造與升級的意義不僅在于短期內的新鮮感,更在于長期持續(xù)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為消費者帶來更周到的服務與選擇。老品坊、月牙灣手工水餃、張管桐、俏味灣、鑫震源、杜三珍、永興爆魚等蘇州人喜愛的優(yōu)質品牌紛紛入駐,給新市場增添了更多老味道的煙火氣,也讓江南文化的根基融入市場的靈魂之中。
12月中旬開業(yè)的水香、寶帶市集,年末與大家見面的蘇苑市集,明年亮相的彩香一村農貿市場、富強農貿市場……我們共同期待,蘇州人民的“菜籃子”會在家門口的幸福圈中愈發(fā)沉甸甸,讓大家賴以生存的菜市場隨著城市一起換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