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新課標要求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從漢字、繪本、古詩詞等資源中挖掘口語交際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參加交流活動;結合文本特點,組織學生參加看圖說話、復述故事、情景表演等豐富的口語交流活動;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安排游戲式、任務式、項目式探索活動,讓學生能在口語交際中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口語交際教學;小學語文;新課標
作者簡介:孟凡榮(1988—),女,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西雙湖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由此可見,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當下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還存在教學資源匱乏、教學形式簡單、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為了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研讀新課標,圍繞新課標進行教學探索,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參加口語交際實踐活動,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1]。
一、聚焦學科內容,豐富口語交際教學資源
(一)漢字,猜想字形字意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注重聽說讀寫的整合??谡Z交際教學不應該與其他教學內容割裂開來,而應該與其他教學內容融合,形成一個整體?;诖?,教師應該基于新課標要求,豐富口語交際教學資源。識字寫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結合識字教學,讓學生猜想漢字的字形和意義,豐富教學資源。
《小青蛙》一課中包含了不少形聲字,如清、晴、睛、情便是一組帶有相同聲旁的漢字。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轉化成口語交際教學資源。比如利用字音資源,引導學生參與“聽音猜漢字”的游戲。在該游戲中,一名學生將若干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漢字融入一句話中,其他學生要猜出它們分別是什么字。如“清清的水中青蛙瞪眼睛”一句中包含了清、青、睛幾個讀音相似的漢字。再如,利用字形資源,組織學生參加“結合字形猜語義”的游戲。如“清”字是水字旁,所以,這個漢字的意思可能與水有關。又如,利用字義資源,組織學生參加“找茬”游戲。在游戲中,教師說一句用詞不當?shù)脑?,學生要找出用詞不當之處,并說出正確的字詞??傊?,教師可以將漢字的音形義知識轉化成口語交際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口語交際活動。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讓他們熟記漢字,提升識字效率。
(二)繪本,推測情節(jié)發(fā)展
繪本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常用的閱讀資源。繪本故事大多情節(jié)豐富,教師可以將其轉化成口語交際教學資源,讓學生交流討論,猜測故事后續(xù)發(fā)展情況。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以繪本《小猴子下山》的運用為例,教師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挖掘教學資源。第一,挖掘單個畫面中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繪本中的某個畫面,說說畫面的背景是什么,或觀察畫面中有哪些人物,揣摩人物的表情、動作,猜測他們彼此之前的關系,他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心中想的是什么。第二,挖掘連續(xù)畫面中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前一幅圖,猜測后一幅圖可能畫什么內容,并試著描述畫面。在學生進行猜測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對照后一幅圖,看看自己的推測是否合理。第三,挖掘畫面中的不合理之處,將其轉化成口語交際教學資源。畫面中的不合理之處常常有著揭示矛盾、刻畫人物、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等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這些內容,并說說自己的理解。在繪本《小猴子下山》中,小猴子得到了新的食物后,便扔掉了原來的食物,這種行為怪異而不合理,教師可以讓學生猜猜小猴子為何如此做,其性格特點是什么。總之,將繪本內容轉化成口語交際教學的資源,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理解作品;另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學會有序表達。
(三)古詩詞,交流抽象意境
古詩詞具有意境優(yōu)美、寓意深刻的特點,以含蓄委婉的方式抒發(fā)情感,表達主題思想,值得深入賞析和探究。教師可以將古詩詞轉化成口語交際教學資源,讓學生探討分析其中的抽象意境。
教師可以從古詩詞中挖掘以下資源。一是意象資源,讓學生找出古詩詞中包含了哪些意象,試著在自己的腦海中重組意象,然后用自己的話語描述這些意象。如讓學生找出《村居》中的草、鶯、楊柳、紙鳶等意象,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兒童放風箏”的畫面。二是意境資源。意境是作者在詩歌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閱讀該詩歌讓自己獲得了怎樣的審美體驗,自己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思想。如對《村居》這首作品,有的學生能體會到閑適的意境;有的學生能體會到春天的美好,感受到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有的學生感受到的是孩子們的天真無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分析哪種理解更符合詩歌的本意。古詩詞賞析是口語交際的重要資源,因為古詩詞具有多義性,所以,不同學生的賞析感受不同。可交流探討的內容越多,學生的表達欲就會越強。
二、結合文本特點,豐富口語交際教學形式
(一)看圖說話,補充留白空間
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的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小學課本大多圖文結合,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設計看圖說話活動,讓學生觀察圖畫,補充課文的留白空間。
在《蜘蛛開店》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會安排學生討論蜘蛛會不會為蜈蚣編織襪子,但這樣的交流內容過于簡單。為了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可以采用看圖說話的方式,讓學生先觀察課本中的幾幅插圖,觀察蜘蛛的動作是什么,其表情具有什么特點,而后嘗試補充課本中的留白處,試著描述蜘蛛如何為河馬織口罩,如何為長頸鹿織圍巾。這樣,學生就能更清楚地認識到為什么課本上寫“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了,也能更好地理解蜘蛛為何看到蜈蚣會害怕,并猜測蜘蛛不會為蜈蚣編織襪子。在讓學生看圖說話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轉化成一幅畫,同時試著描述畫中的內容。
(二)復述故事,融入個性化理解
復述故事是口語交際教學中常見的形式。在傳統(tǒng)的復述故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只是讓學生簡單陳述故事,而沒有引導他們融入自己的個性化想法,這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復述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采用變換人稱法、回溯倒轉法、對白復述法這三種形式進行復述,展現(xiàn)新意。
在指導學生復述《青蛙賣泥塘》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創(chuàng)新的復述形式。一是變換人稱法,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某個主人公,體會其內心感受,試著在復述中加入內心活動。如讓學生想象自己是青蛙,說說當泥塘無人問津時,青蛙的感受是什么;在改造泥塘時,青蛙的心中想的是什么。二是回溯倒轉法,讓學生用從后往前的方式來復述故事。如先說青蛙不打算賣泥塘了,再說青蛙為什么不賣了,它為了改造泥塘付出了什么努力。三是對白復述法,由多名學生合作完成,每人扮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并用對話的方式來講述整個故事。如讓學生分別扮演青蛙、老牛、野鴨等角色,展現(xiàn)青蛙賣泥塘的整個過程,以多角色對話表達青蛙最后不賣泥塘了。除了上述形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探討,思考還有哪些創(chuàng)新的復述形式。這樣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有助于他們表達對故事的個性化理解[2]。
(三)情景表演,演繹角色形象
在傳統(tǒng)的口語交際課堂中,受教師教學模式的局限,學生很少有機會想象自己是其他人物,很少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為了改變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豐富口語交際形式,組織表演活動,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并試著演繹出來。
以“形形色色的人”的情景表演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并試著扮演這些角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角色特征,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思考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是什么,再運用表現(xiàn)主義表演方法,將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夸張地呈現(xiàn)出來。例如,在表演急性子的人時,在口語表達中加入“怎么還不來”“快來不及了”“這真是浪費我的時間”等具有典型性的句子,還可以配上看手表、跺腳等典型動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自然主義表演方法,讓學生盡可能地在表演前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人,挖掘細節(jié)。如在表演工人前,先觀察工人的外貌特點,觀察其習慣性動作、口頭禪等,而后將這些融入情景表演中。演繹角色形象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深入探索人物細節(jié)描寫方法的過程。經(jīng)此,他們就可以在口語交流中切中關鍵點,讓自己的表述更準確、更生動。
三、契合認知心理,創(chuàng)新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一)游戲式,提升思維能力
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活動。新課標認為教學要體現(xiàn)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特點。同時,由于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對游戲的興趣較為濃厚,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游戲式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理性思考,讓表達更有條理性。
在教學《找春天》后,為了讓學生學會有條理且生動形象地進行表述,教師可以設計“加詞造句”游戲。該游戲要求學生以春天為表達對象,依次在前一個學生說的詞語的基礎上加上新詞,擴充句子。如第一個學生說“春天”,第二個學生說“春天來了”,第三個學生說“美麗的春天來了”,第四個學生則說“美麗的春天終于來了”,等等。在該游戲中,教師要從兩個角度入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引導學生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即主語、謂語、賓語部分,先擴充這些部分,再擴充附加部分,讓學生的思維更有條理性。二是引導學生添加一些有新意的詞語。如在形容春天時,大多數(shù)學生想到的都是美麗、溫暖等詞,為了創(chuàng)新表達,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將春天擬人化,用調皮、害羞等詞語進行補充。這樣能提升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思維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教師要基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等設計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全面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任務式,深化審美意趣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涵養(yǎng)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然而,小學生由于審美經(jīng)驗不足,在日常交流時很少深入探索作品的美學意趣,解讀比較膚淺。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問題,設計任務式交際活動,讓學生完成審美賞析。
教師可以圍繞《望廬山瀑布》設置任務,讓學生試著從多角度入手賞析。任務一,賞析語言,體會表達的生動性。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討論,說說作者為何寫“飛流直下三千尺”,其用夸張的手法達到了什么藝術效果。任務二,體會意象,感受情感的豐富性。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討論《望廬山瀑布》中提到了哪些意象、畫面,表達了哪些情感。如“飛流”這個畫面表達了作者看到美景后的喜悅、驚訝、贊嘆。任務三,知人論世,品評作者風格。教師可以讓學生互動討論,賞析作者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并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總結歸納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如有不少學生在交流中都提出《望廬山瀑布》給人豪邁奔放的感覺,而這也是作者李白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比李白和杜甫的作品,分析兩者在藝術風格上有什么異同點。通過完成這樣的賞析任務,學生可以認識到審美賞析的角度是多樣化的,應從多個方面、由淺入深地賞析作品。
(三)項目式,涵養(yǎng)生命態(tài)度
一般來說,小學生自主完成探究項目的經(jīng)驗不足,難以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可以設計項目式口語交際活動,將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收集信息,設計方案,提交探究結果。
在以“我的動物朋友”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項目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察動物的生長狀態(tài),并互動交流,說說感想,涵養(yǎng)學生的生命態(tài)度。在收集信息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如說說自己所觀察的動物有什么特殊的習性,觀察過程中有哪些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如狗媽媽為小狗尋找食物、雞媽媽替小雞驅趕敵人等,這些都是值得收集的素材。在設計方案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在寫作中表達對生命的思考。如讓學生用擬人的手法,加入一些贊美性詞句;讓學生運用代入法,想象自己是動物,說說動物在某種情況下的感受。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演講的方式呈現(xiàn)探究結果,說說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在這樣的項目式研究中,學生不僅能學會觀察,還能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口語交際更有深度。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加口語交際活動,讓他們學會用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教師要結合課內外的各種資源,組織多樣化的口語交際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交流情境,讓他們積極參與到交流活動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金星星.口語交際教學的“立”與“破”[J].小學語文教學,2022(36):24-27.
湯麗麗.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22(2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