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爾沁區(qū)坐落于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賦予了這片土地鮮明的四季特色,冬季漫長且寒冷刺骨,春季則干旱且常常大風呼嘯,夏季雖然炎熱但雨水充沛,雨季集中;而到了秋季,則顯得短暫而涼爽,氣溫驟降。年平均氣溫6.6℃,而無霜期年平均僅為158天,這樣的氣候條件對當地植被生長提出了不少的挑戰(zhàn),銀杏樹這一被譽為“白果樹”的珍貴樹種,不僅經濟價值高,還承載著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在這樣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下,如何確保銀杏的健康茁壯,實現高產,便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銀杏樹育苗栽培技術
1、銀杏樹的種苗培育技術
銀杏樹的種苗培育技術涵蓋多種方式,包括播種、分蘗、扦插以及嫁接等,目前,嫁接方法因其高效性而被廣泛采用,在每年的春季大約3-4月間,是嫁接的最佳時機,選擇生命力旺盛的母株至關重要,通常優(yōu)先考慮那些生長了3-4年的健康枝條作為接穗,嫁接技術可采用剝皮接或皮下枝接,將選定的枝條接到實生苗上。之后,進行細致的管理和栽培,確保嫁接苗能夠順利生長和繁衍,若采用種子播種的方式,應挑選樹齡在70-90年的母樹,收集其飽滿且粒大的種子,去皮后放在陰涼處風干,在北方地區(qū),春季是播種的理想時間,為了播種需準備透水和透氣性均佳的沙質土壤作為苗床。播種前,種子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將種子浸泡在約30℃的溫水中2-3d,其間每天更換清水,以幫助種子充分吸收水分,當觀察到種子即將開裂時,即可進行播種,為了提升出苗率建議使用地膜進行覆蓋。通常情況下,大約20d后,苗木即可開始出土,這種細致的種苗培育技術能夠顯著提升銀杏樹的生長質量和成活率。
2、科學選地整地
無論是移栽銀杏樹還是播種銀杏種子,選擇適宜的地塊進行種植都是至關重要的,精心挑選的種植地能為銀杏樹后期的生長奠定堅實基礎,在選擇種植地時,應注重地塊的交通便利性、地勢平坦度、土層肥沃深厚以及良好的排水灌水條件,確保地塊不積水,此外,土壤的酸堿度也是關鍵因素,適宜的酸堿度范圍應在4.5-8.0之間。除了地塊條件,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需符合銀杏樹生長的需求,銀杏樹需要一個健康、無嚴重病蟲害發(fā)生歷史的環(huán)境,以確保其正常生長,因此,在選擇種植地時,務必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細致考察,避免選擇有病蟲害問題的地塊。在種植前,土壤深翻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通過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透氣性,有利于銀杏樹根系的生長,同時,結合土壤的墑情,合理安排灌水和施肥工作,為銀杏樹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營養(yǎng),這些細致的準備工作將為銀杏樹的健康生長提供有力保障。
3、科學選擇播種期
播種是銀杏樹栽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科學選擇播種期對于確保種子的發(fā)芽率和銀杏樹的健康生長至關重要,一般而言,每年的3-4月是適宜的播種時段,在這個時期,氣溫逐漸回暖,土壤濕度適中,為銀杏種子的萌發(fā)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在進行播種時,需要挖設溝槽來放置種子,為了確保每顆種子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建議將株距控制在大約10cm左右,而行距則可設置在20-30cm的范圍內,這樣既能保證種子的生長需求,又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播種后,需要用約3cm厚的土壤進行覆蓋,以保護種子并為其提供必要的生長環(huán)境,為了確保土壤與種子緊密結合,覆蓋后應輕輕壓實,此外,為了提高土壤溫度和保持濕度,促進種子更快發(fā)芽,可以在播種區(qū)域覆蓋一層地膜,這種處理方法有助于提升銀杏樹的出苗率和生長質量,為后續(xù)的管理和移栽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4、銀杏樹的適時栽植和嫁接
銀杏樹屬于陽性樹種,因此在選擇栽植地點時,應優(yōu)先考慮背風向陽、排水性能良好且土壤肥沃的區(qū)域。這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銀杏樹的健康生長和高產,在栽植方式上,銀杏樹可以選擇散生栽植或群體栽植,若采用群體栽植方式,建議將株行距控制在約8×8.5m或7.5×8m的范圍內,這樣可以確保銀杏樹栽植密度為150~180株/hm2,從而保持適當的生長空間和通風透光條件。嫁接是提高銀杏樹品質和產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進行嫁接時通常選擇5-6年生的銀杏樹作為砧木,因為此時樹木的生理機能已趨于穩(wěn)定,嫁接成活率相對較高,嫁接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春分到清明期間,此時氣溫適中,有利于嫁接傷口的愈合。為了獲得優(yōu)質的接穗,應從已經結果的10-30年生、生長健壯的母樹上剪取3-4年生的枝條,嫁接方法推薦采用皮下接,在銀杏樹干高約1.5-2m的位置進行嫁接操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顯著提高銀杏樹的果實品質和產量,為林農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①銀杏樹的削接穗過程
削接穗是嫁接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精細操作以確保嫁接的成功率,首先,選擇留有1-2個飽滿葉芽的接穗,其總長度應控制在8-12cm之間,這樣既能保證接穗具有足夠的營養(yǎng)儲備,又能避免過長導致嫁接不便。在削接穗時,先從下端一側入手,用利刃大力削一刀,形成一個長度約為3-5cm的斜面,接著,在對側下端的左右兩側各削一刀,削成約0.5cm的尖頭,這兩刀的目的是增加接穗與砧木的接觸面積,提高嫁接成活率。然后,在上端兩側分別削一刀,長度約為4cm,使形成層露出,削成三棱形,這個過程中,必須保持削成的斜面平整且光滑,這是嫁接成功的關鍵之一,同時,要確保最上面的位置留有1-2個飽滿的葉芽,這些葉芽將在嫁接后成為新的生長點。
②銀杏樹的剪砧
截斷或裁切砧木,選取距離地面大約1.6-1.9m的位置進行操作,確保截面平整。隨后,在樹皮表面選取一處光潔區(qū)域,沿縱向劃開一道長約4.5-5.5cm的切口,以露出木質部。
③銀杏樹的插入接穗
將接穗的長斜面迅速而準確地對準砧木的木質部進行插入,每個砧木可一次性接納大約1-3個接穗,確保嫁接過程迅速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
④銀杏樹的綁扎
完成接穗插入后,需用1-2層塑料薄膜緊密包裹嫁接部位,然后使用細繩牢固綁扎,注意留出1-2個芽露在外面,以保持其正常生長所需的水分,隨著接穗進入生長旺盛期,大約在8月中旬之后,便可解除綁縛繩,以防止新生植被被縊斷,此外,嫁接操作完成后,務必及時清除砧木上發(fā)出的新芽,以確保接穗的成活率。
5、銀杏樹的支架支撐
新栽植的大型銀杏樹苗,為確保其穩(wěn)定性,必須進行支架支撐,從而避免風雨等惡劣天氣導致其傾斜或倒塌,對于胸徑在14-16cm范圍內的銀杏樹,建議選擇直徑約4-6cm的木質支架進行支撐,每棵樹配置三根支架以確保穩(wěn)固。若銀杏樹的胸徑在16-19cm之間,推薦使用直徑為6-8cm的木質支架,對于胸徑在20-28cm的銀杏樹,最好使用直徑約9-11cm的木質支架以提供更強的支撐力,當銀杏樹的胸徑超過30cm時,應選擇更為堅固的鋼制支架來確保其穩(wěn)定性,完成支撐后,需對銀杏樹進行固定處理,并定期每月檢查一次,一旦發(fā)現樹木出現歪斜,應立即進行矯正,以保持銀杏樹的美觀和安全。
6、銀杏樹的水肥管理
銀杏樹偏好陽光與適度的濕潤環(huán)境,但同時也懼怕積水,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精確的澆水和排水操作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氣候條件,特別是在夏季,當銀杏樹處于生長旺盛期時,應適時進行澆水,以保證其正常生長所需的水分,在選擇種植地點時,必須避開排水不良的區(qū)域,以防止因積水而對銀杏樹造成傷害。在移栽銀杏樹之前,應施足基肥,為其后續(xù)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當銀杏樹結果后,為維持其健康生長和產量,追肥工作不可或缺,每年在銀杏樹發(fā)芽之前,可適量增加氮肥的施用,以促進其新梢的生長,而在新梢生長的關鍵階段,除了氮肥外,還應及時補充磷肥和鉀肥,以滿足銀杏樹在生長過程中對多種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當銀杏樹坐果后,為保證果實的品質和產量,應及時補充各種營養(yǎng)元素,此時,可適量施用有機肥料,以提供全面的營養(yǎng)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銀杏樹發(fā)芽前后以及新移栽的苗木期,由于樹木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因此應及時進行澆水,以防止干旱對其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在澆水過程中,應控制水流的流速,確保每次澆水都能充分滲透到土壤中,此外,為促進新樹的生根,可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生根劑,以提高其成活率并促進其快速生根。
二、銀杏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1、銀杏樹的莖腐病防治
莖腐病是銀杏樹的一種常見病害,其癥狀主要表現為樹干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隨后逐漸變?yōu)楹稚?,并圍繞莖基部擴散,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病斑會導致根莖腐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銀杏樹枯死,這種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病菌感染,這些病菌通常潛藏在土壤中,遇到高溫或洪澇等適宜條件時,就會對銀杏樹造成危害。為了有效防治莖腐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做好土壤消毒處理是關鍵,這可以有效殺滅潛藏在土壤中的病菌,其次,合理密植和控制水肥供應也很重要,這可以提高銀杏樹的抗病能力,當病害嚴重時需要采取更為積極的防治措施,可以噴灑各種殺菌劑,如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波爾多液等藥物,這些藥物對防治莖腐病有較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殺菌劑時應遵循相關的使用說明和安全規(guī)范,以免對銀杏樹和環(huán)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銀杏樹的枯葉病防治
枯葉病是銀杏樹葉片上常見的一種病害,主要表現為葉片逐漸枯黃,隨后干枯脫落,這種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水、養(yǎng)分不足、過度修剪或病菌感染等,枯葉病會嚴重影響銀杏樹的正常光合作用,進而影響其生長和發(fā)育。為防治枯葉病,首要任務是保持銀杏樹的充足水分和營養(yǎng)供給,合理施肥和澆水確保銀杏樹獲得必要的養(yǎng)分和水分,增強其抵抗力。同時,避免過度修剪,以免削弱樹勢。在病害初期,可及時摘除病葉,減少病菌傳播,若已受病菌感染,可使用殺菌劑進行噴霧治療,如使用含有銅離子的殺菌劑,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繁殖。
3、銀杏早期黃化病防治
銀杏早期黃化病主要表現為葉片提前出現黃化現象,這通常是由于土壤中缺鐵或其他微量元素導致的,黃化病會嚴重影響銀杏樹的生長,甚至導致其逐漸衰弱。為預防和治療黃化病,首先要確保銀杏樹獲得全面的營養(yǎng),可通過葉面噴施含鐵等微量元素的肥料來補充營養(yǎng),改善土壤環(huán)境,提高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同時,合理調整土壤酸堿度,以利于銀杏樹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在黃化病初期,可使用硫酸亞鐵等藥劑進行葉面噴施,以迅速緩解癥狀。
4、銀杏樹的銀杏大蠶蛾防治
銀杏大蠶蛾是危害銀杏樹的重要蟲害之一,它會大量取食銀杏樹的葉片,從而對銀杏的生長和果實品質產生負面影響,該蟲害的活動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直至8月份,它們會在銀杏樹上完成羽化、交配和產卵的過程。為了有效防治銀杏大蠶蛾,需要在蟲害發(fā)生初期就采取行動,一旦發(fā)現蟲卵,應立即摘除并進行集中銷毀,以降低下一代害蟲的數量,此外,銀杏大蠶蛾具有趨光性,通過設置捕蟲燈,可以有效地誘殺這種害蟲,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物理和化學方法外,還可以考慮生物防治的策略,例如,引進銀杏大蠶蛾的天敵,如赤眼蜂等,可以自然控制害蟲的數量,同時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在防治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藥物也是關鍵,建議使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進行噴灑,這種藥物在幼蟲期使用效果尤為顯著。同時,敵百蟲等藥物也是有效的防治選擇,它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銀杏大蠶蛾的數量,保護銀杏樹的健康生長。
5、銀杏超小卷葉蛾防治
為了有效控制銀杏超小卷葉蛾,建議定期對銀杏樹進行檢查,一旦觀察到葉片出現卷曲現象,就應立即剪除并妥善處理這些受害的葉片,以防止蟲害擴散,此外,利用性誘劑來誘捕成蟲也是一個有效的策略,這樣可以減少它們交配和產卵的機會,從而降低下一代害蟲的數量。在化學防治方面,可以采用一種特殊的混合物,將生石灰、敵敵畏、食鹽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將這種混合物涂抹在銀杏樹的樹干上,這樣可以有效地清除越冬的蟲蛹,當成蟲出現時需要使用藥物來進行防治,具體來說,可以選擇噴灑2.5%的溴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或50%的殺螟松乳油250倍液在銀杏樹的樹干上,這樣可以有效地殺死害蟲。如果害蟲的數量較多,還可以選擇使用90%的敵百蟲溶液來進行防治,這通常可以迅速減少害蟲的數量,另外,糖醋液也可以用來誘殺害蟲,同時噴灑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來進一步消滅這些害蟲,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銀杏超小卷葉蛾的蟲害,保護銀杏樹的健康生長。
6、銀杏樹的黃刺蛾防治
黃刺蛾的幼蟲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對植物葉片造成的損害有所不同,在幼蟲初期,它們會啃食葉片的表皮或葉肉,導致葉片上出現半透明的枯黃色斑塊,而隨著幼蟲的成長,它們對葉片的破壞力也逐漸增強,大齡幼蟲會大量啃食葉片,形成平直的缺刻,甚至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將整個葉片完全吃光,這無疑會對植物的正常生長產生嚴重影響。黃刺蛾一年中會繁衍兩代,以成熟的老齡幼蟲在繭內度過冬季,它們的繁殖活動在5-6月開始,此時會產卵,隨后的6-7月是幼蟲的活躍期,它們會不停地對植物造成破壞,這種危害會一直持續(xù)到秋季,對于黃刺蛾的防治,可以參考銀杏大蠶蛾的有效防治方法來進行。
7、銀杏樹的茶黃薊馬防治
茶黃薊馬對植物的危害主要源于其1、2齡若蟲和成蟲,它們會在寄主植物的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從而導致葉片正面出現失綠現象,當銀杏葉片受害時,往往會顯得萎蔫并向下垂,受害嚴重時,葉片會枯黃并最終脫落。此類害蟲一年能繁衍數代,它們以蛹的形態(tài)在土壤縫隙、落葉堆、雜草叢或樹皮縫中度過冬季,當新一年寄主植物開始萌發(fā)時,薊馬也開始羽化,5月中下旬是它們羽化的高峰期,之后的5月下旬-8月下旬,是茶黃薊馬危害最為嚴重的時期。進入9月后,蟲口密度逐漸降低,它們開始為越冬做準備。為了有效防控這種害蟲,建議在冬季清除雜草以減少越冬蟲源,而在蟲害發(fā)生期間,可采用斃克(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乙刻(20%氰戊菊酯乳油)75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總而言之,銀杏樹的育苗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是銀杏樹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科學的育苗栽培技術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可以確保銀杏樹的健康生長和高產,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育苗栽培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作者單位:028000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豐田鎮(zhèn)人民政府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