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嚴重干旱帶來的苦難還沒有緩解的時候,南方、東北的暴雨和洪水的侵襲更加讓人揪心。大雨如瓢潑,日夜不停地下,僅僅看視頻和圖片已是心驚膽戰(zhàn)。
廣西桂林,1998年以來最大的洪水,把這座美麗的城市圍堵在一片汪洋中。
廣東梅州平遠,洪水夾雜著泥沙呼嘯而過,房屋瞬間被山體滑坡夷為平地。有小村莊,一半的土坯房被洪水沖塌了。
安徽黃山遭暴雨襲擊,寸步難行,信號中斷,一座座徽派建筑在大水中轟然倒下。
湖南長沙暴雨一個小時下了54個西湖的水,火車站和地鐵站被淹。
福建強降雨下,58.66萬人受災,7.14萬人次群眾緊急轉(zhuǎn)移,直接經(jīng)濟損失98.4億元。
黑龍江七臺河遭遇持續(xù)強降雨天氣,受災人口為7610人,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6002公頃……
事實上,沒能完全統(tǒng)計在內(nèi)的,又有多少房屋倒塌,多少家園摧毀,多少繁華的街道變成一片廢墟……
這個夏天,我們無比深刻地感受只有風調(diào)雨順才能國泰民安。否則,我們失去的不僅是“荔枝自由”,而且是因為中原和東北兩大糧倉的歉收而飯碗不穩(wěn)。
受災的并不僅僅是我們。隔壁的印度,人們即使發(fā)高燒也比體表的空氣涼爽。世界各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氣象災害,可能變成“年年遇”。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此前表示:“種種跡象表明,全球變暖時代似乎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因為迎面而來的是‘全球沸騰’的時代!”
今年國際氣象日,古特雷斯再次致辭說:“我們的氣候正在崩潰,跡象從未如此清晰:氣候紀錄被全面打破,2023年出現(xiàn)了破紀錄的高溫,海平面突破歷史的高位,海洋表層溫度再創(chuàng)新高,南極海冰面積則降至歷史最低……”
世界經(jīng)濟論壇發(fā)布的《全球風險報告》告訴我們:“未來十年,全球首要風險不是武裝沖突,不是社會分化,而是極端天氣事件。”
種種跡象告訴我們,反常成為新的常態(tài),隨時有可能突破氣候臨界點,導致不可逆轉(zhuǎn)的后果。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快替換化石能源的速度,進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在這方面,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作為推廣可再生能源的踐行者,已經(jīng)成為世界的領(lǐng)頭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我國貢獻超過了一半。
盡管如此,在全人類的災難面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努力可謂杯水車薪。將氣候拉出變暖的深淵,需要全世界的努力。而地球留給人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責任編輯:曲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