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1875年生于福建廈門。她原名秋閨瑾,留學(xué)日本后,去掉了柔弱的“閨”字,稱秋瑾,自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
秋瑾有幾位閨中密友,她們之間相互影響。一位是吳芝瑛,安徽桐城人,1868年出生于官宦家庭。1903年,在北京,秋瑾與吳芝瑛相識,并結(jié)為金蘭之交。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噩耗傳來,吳芝瑛悲慟欲絕,奮筆撰成《秋女士傳》《記秋女士遺事》等文,并表示要以身家性命保護烈士遺孤。辛亥革命期間,吳芝瑛主動請纓參加上海女子敢死隊。后又冒死寫作公開信《上袁氏萬言書》,討伐袁世凱。
另一位是徐自華,生于1873年,浙江桐鄉(xiāng)人。1906年初,徐自華出任南潯潯溪女校校長。同年3月,剛從日本留學(xué)回國的秋瑾至潯溪女學(xué)任教。兩人一見如故,遂訂生死之交。1907年7月,秋瑾在紹興遇難,徐自華聞訊,作《哭鑒湖女俠》十二首哀挽,中有“如何立憲文明候,妄逞淫威任獨夫”句,矛頭直指當(dāng)局。在徐自華、吳芝瑛等努力下,1908年1月25日,葬秋瑾于杭州西湖西泠橋畔。1912年7月,為紀念秋瑾,革命黨人創(chuàng)辦上海競雄女校。1913年春,徐自華到上海接辦競雄女校?!岸胃锩笔『?,徐自華奔走于蘇州、上海之間,策應(yīng)討袁斗爭。
秋瑾還有一位密友是唐群英。她是湖南衡山人,生于1871年。1891嫁到湘潭荷葉沖,丈夫是曾國藩的堂侄曾傳綱。因為秋瑾也嫁到湘潭荷葉沖,她的婆家與曾家是親戚,而且比鄰而居,故而兩人相識。1904年秋瑾赴日留學(xué),唐群英聞訊立即追隨而去。到日本后自費進了東京青山實踐女校,成為秋瑾的同學(xué)。她很快加入了黃興、宋教仁的華興會,后又成為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1907年秋瑾遇害,唐群英在日本得悉,十分悲痛,撰一挽聯(lián),云:“革命潮流是秋風(fēng)吹起,自由花蕊要血雨催開?!碧迫河⒃谌毡緞?chuàng)辦了《留日女學(xué)生雜志》,宣傳革命。1911年回國,辛亥革命爆發(fā),唐群英在上海發(fā)起建立“女子北伐敢死隊”,任隊長,追隨革命軍總司令黃興開赴武漢。后來她成為一位著名的中國女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
秋瑾和她的閨中密友們,在“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的清末和動蕩擾攘的民國初年,勇敢地走出閨閣,投身社會變革洪流,做出了不凡業(yè)績,誠所謂“巾幗不讓須眉”,可敬可佩。
(據(jù)中新網(wǎng) 沈鴻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