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芒稻河的河面算得上寬闊,流水溫順地向南過芒稻閘入長江口。
因為有芒稻閘與邵伯閘南北兩道閘橋的控制,這段河道總是風(fēng)平浪靜,從來沒有什么驚濤。拍岸的往往是航行中的船舶激發(fā)的浪花,潤物無聲似的在堤坡兩邊小心翻卷著。
如果往北向山東航行,過了七閘橋約500米的地方,順溜的芒稻河道忽然閃了下腰,在東岸形成一處天然的微型港灣。
有幾艘百噸駁船零散地在這兒停泊,各自下錨,把岸邊鎖柱與船幫間用纜繩固定,這地方就叫土山洞。
彼時初秋還暖,風(fēng)和麗日,是個戀愛的季節(jié)。
土山洞南邊,從龍川老街西壩頭口,拐了個斜坡可以上來。下班后,年輕的我與年輕的她,各自推輛自行車緩緩地爬坡并行。
她淡鵝黃的連衣裙,開肩翻領(lǐng)處兩根淺藍色布條,草率地打了個蝴蝶結(jié),隨意又時尚。涼鞋終歸是白色的,且光著腳丫,奕奕精神。我火紅的短袖襯衫,部隊帶回來的,寬敞的綠軍褲,套在身上,腳上隨性地趿拉著藍色人字拖。
土山洞彎道岸上榆樹的小白花朵早都開完了,唯有如綠色小燈籠似的榆錢,在樹上一串串地垂吊著,如老友一樣等候著我們。
土山洞北頭,同樣一條斜上坡,航運公司船修廠的年輕男女也推著自行車,或結(jié)伴,或落單,陸陸續(xù)續(xù)地走出廠門。都是花兒一般的年紀,卡其質(zhì)地的工作裝簡潔大方,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青春。
小港灣里停泊的駁船自身并沒有動力,需輪船一艘艘的拖掛行駛,形成船隊,那也是一棟棟流動的家園。
秋日的陽光,在河的西岸緩緩地落下了帷幕。最后的一抹晚霞,紛紛灑在農(nóng)舍的屋頂與樹梢,籠罩大地,水天一色。
每條船艙里的人們都在忙碌著,當(dāng)天從龍川老街上購置的食材,完成洗淘、切剁、炒炸、蒸煮的流程,精心地裝上碗碟,為了晚上一家人的聚會。
船隊平常的行程,根據(jù)貨物的情況出運河出長江,回江都時間不固定,短則月余,長則數(shù)月。全家人在土山洞的團圓,尤其珍貴。
天色漸漸沉了下來,夜幕初降,船艙中的燈光彼此點亮,兒女們也都從江都各方向急匆匆歸來。陣陣甜蜜的吆喝聲,點點溫暖的生活味道,處處幸福的煙火人家。
她的父母似家人一般熱情地款待我,而我也從精細醇香的菜品中讀懂了長輩的親切與關(guān)愛。
不久,兩個小妹也回來了,她們一個在航運公司船修廠上班,近在咫尺;另一個在七閘橋西上學(xué),隔河相望也不遠。她倆略顯羞澀驚訝,磕磕巴巴地歡迎這個陌生的客人。
嘮不完的久逢牽掛,訴不盡的離別相思,親人們團聚的快樂喧囂溢滿了客艙,在駁船周邊久久不愿散去。
船頭,兩人相依,思緒也隨之飄遠。這戀愛的秋日,彎月溫潤如鉤,背影朦朧如畫,倒映在平靜的水面,寫滿了靜謐與美好。
我深愛秋天,深愛芒稻河,深愛土山洞。這里是個好地方,令人思念,無限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