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虎子插畫
1955年10月8日,祖國的南大門廣州市,迎來了一位風塵仆仆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當他踏上祖國的土地時,臉上露出了激動和欣喜的笑容,兩行熱淚不禁奪眶而出。他感慨萬千地說:“我一直相信能回到祖國。今天,我終于回到了祖國?!?/p>
錢學森的中學時代是在北師大附中度過的。那時,社會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北京又是新舊勢力拼搏的戰(zhàn)場,軍政府、執(zhí)政府像走馬燈一樣交替更迭,學生示威、工人罷工、商界罷市連綿不斷。幸運的是,錢學森遇上了一批不甘于祖國沉淪、矢志教育救國的忠誠的愛國知識分子,北師大附中的教師很多都是北師大的教授,他們教學嚴謹,又各有特長。
北師大附中有很好的校風,有一種民主的、開拓的、自學的、創(chuàng)造的氛圍。學校從高中起就分文史與理工兩部,鼓勵學生在學好必修課的同時再選修若干課程。錢學森在這樣的一種學術氛圍的熏陶下,很自然地成長起來。
1929年,錢學森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在5年的大學生涯里,他從來沒有因為中學的學業(yè)成績好而放松,反而更加地勤奮好學。他對每門學科都有很濃的興趣,門門功課都能達到95分以上。1934年,他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yè),同年考取清華大學的公費留學。
1935年,他告別父母,告別祖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專業(yè)。他的學習成績不但比美國學生好,也比同班的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好。一年后,錢學森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這時,錢學森想到美國的一家飛機制造廠去實習和工作,以便掌握一點技術,可是美國這家飛機制造廠不歡迎中國人去,這是他在異國他鄉(xiāng)遭受的第一次最大的冷遇。美國的種族歧視和排外思想,使這位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中國青年感到憤慨。
1936年,錢學森來到美國另一所著名的理工科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這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力學與航空動力學的研究中心。在這里,他有幸見到著名的世界級力學大師、被譽為“超音速飛行之父”的馮·卡門教授。兩人交談后,馮·卡門非常喜歡這位思維敏捷、頭腦清晰、才華出眾的年輕人。錢學森也為自己能成為這位著名科學家的入門弟子感到喜出望外。馮·卡門是匈牙利人,1934年定居美國。他性格開朗,坦誠、謙遜而又率直。他在這位才華橫溢的中國留學生身上傾注了很大的心力。而錢學森則以其超凡的智慧與勤奮,很快成為了馮·卡門出類拔萃的弟子。他們不但是師生,而且還共同合作搞科研,不少理論成果均以兩人名字命名或發(fā)表,師生情誼非常深厚。
1937年4月,馮·卡門領導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火箭研究小組進行了火箭發(fā)動機試驗,錢學森冒著生命危險對火箭發(fā)動機進行了一系列試驗,還完成了火箭發(fā)動機噴管擴散角對推力影響的計算。錢學森的研究,大大促進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fā)展。
1939年6月,在馮·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完成了《高速氣動力學問題的研究》等4篇論文,取得了航空與數(shù)學博士學位,被聘為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員。從此,錢學森與馮·卡門在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同事關系,錢學森成了馮·卡門不可缺少的助手。這期間,馮·卡門的許多文章都與錢學森共同署名。錢學森與他的老師共同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
之后,錢學森進一步修正了老師的定律,創(chuàng)立了“錢氏公式”,這個公式對于設計現(xiàn)代超音速飛機具有重要意義。錢學森以自己的熱情、勤奮以及豐富的知識積累,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配合著老師工作,并為此后美國火箭事業(yè)的建立和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1945年5月,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美國派出以馮·卡門為團長、錢學森為上校團員的空軍科學咨詢團去德國考察并研究德國的火箭技術。這次考察,對錢學森啟發(fā)很大,為日后從事火箭、導彈研制做了新的鋪墊。回到美國后,錢學森向空軍領導人作了十分精彩的考察報告。不久后,在馮·卡門的領導下,錢學森參與了為美國空軍提供的火箭遠景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訂工作。1947年,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這年他36歲。1949年,錢學森擔任加州理工學院新設的古根海姆噴氣推進中心的主任,專授火箭技術及噴氣推進技術課。
這時,錢學森已成為舉世公認的力學、應用數(shù)學和火箭技術權威,流體力學的開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氣動力學家,現(xiàn)代航空科學與航天技術的先驅(qū)。
輝煌的成就,崇高的聲譽,使錢學森有了豐厚的生活待遇和得心應手的科研條件。但錢學森的歸國決心始終是堅定的,他坦言:“我是中國人,我到美國是來學科學技術的,我總有一天要回到祖國去?!?/p>
1949年10月1日,當?shù)谝幻嫖逍羌t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的時候,錢學森由衷地為苦難的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下定決心要回到祖國,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術為新中國效勞。1950年9月,錢學森經(jīng)過準備,毅然辭去了他在美國待遇優(yōu)厚的職務,辦理了回國手續(xù)。正當錢學森和他的妻兒們要離開機場時,移民局的一名官員突然攔住了他,不準他們回國。
在20世紀50年代,由于中美關系處在敵對狀態(tài),所以,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要回國是很不容易的,再加上錢學森的專長與國防、航空工業(yè)有關,更是難上加難。沒過幾天,錢學森竟被抓進了美國移民局的看守所。錢學森最放心不下的是已準備托運的行李,其中有八百多公斤的書籍和筆記本,那是他20年艱辛求索嘔心瀝血的結晶!是準備奉獻給祖國的“財富”!他擔心的事終于發(fā)生了,海關硬說這些書里有很多機密,非法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錢學森受到了法西斯式的無情折磨,折磨的辦法之一是不讓睡覺,晚上每隔10分鐘,看守便來開亮一次電燈,使錢學森整夜無法入眠。
錢學森的妻子和兒女更是度日如年,承受著種種驚嚇和擔憂。移民局這樣迫害科學家,引起了美國科學家的公憤,馮·卡門等不少美國友好人士四處奔走,為錢學森找辯護律師。親友們也很快募集了1.5萬美元的保釋金,總算把他保釋出來。15天的關押、折磨,使錢學森憔悴不堪,體重整整減了30磅。人雖保釋出來了,但仍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特務的監(jiān)視,錢學森和家人被迫滯留美國長達5年之久。
1955年8月,中美兩國大使級會談開始。不久,錢學森的夙愿終于實現(xiàn),離開了美國,回到了日夜想念的祖國。
錢學森回國后,全心全意地投入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1956年1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正式成立,錢學森任所長。同年,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擔任首任院長。錢學森協(xié)助聶榮臻元帥向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中央很快批準了這個意見。
1960年11月5日,在聶榮臻、張愛萍、錢學森等領導下,仿制“P-2”火箭的“東風號”導彈在戈壁灘發(fā)射成功。錢學森回國后的夙愿初步實現(xiàn)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換來了成功?!癙-2”火箭是在德國“V-2”導彈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蘇聯(lián)用了4年多時間才研制成功。美國的紅石導彈也是在德國的“V-2”導彈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他們用了大約七八年時間。而我國只用了兩年多時間,就走完了這一路程,一批年輕的航天科技人員開始成長起來。
1964年6月29日,我國自行研制的中程導彈“東風2號”發(fā)射成功?!皷|風2號”的發(fā)射成功是一座里程碑,它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勝利航程!
“文化大革命”中,航天基地也出現(xiàn)了派系斗爭。在這一關鍵時刻,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名錢學森擔任總指揮。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協(xié)助聶榮臻元帥,在酒泉發(fā)射場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飛行試驗,導彈飛行正常,原子彈在預定的距離和高度實現(xiàn)核爆炸。這次史無前例的試驗,標志著中國開始有了用于自衛(wèi)的導彈核武器。
1965年1月8日,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wèi)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計劃。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終于遨游太空,衛(wèi)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放樂曲《東方紅》。自行設計制造的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蘇、法、日之后第五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錢學森是這次成功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具體組織者和領導者。
1982年10月12日,我國首次潛艇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戰(zhàn)略導彈已經(jīng)由液體向固體、由固定發(fā)射到機動發(fā)射的重大轉變,大大增強了我國國防力量。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錢學森均起到了重大作用。1985年,錢學森因?qū)ξ覈鴳?zhàn)略導彈技術的貢獻獲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
錢學森為我國的國防現(xiàn)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新中國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始人和最主要的領導者,他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當人們這樣尊稱他時,他表示不能接受,他說,導彈是大家研究出來的,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1989年6月,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授予錢學森“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的稱號。199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選自《中國科學家的故事》,史瑞鋅、屠一鳴編,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有刪改)
知識鏈接
錢學森,浙江杭州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3歲時,隨父母遷居北京,相繼就讀于國立北平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今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和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今北京第一實驗小學)。他從小讀書勤勉,又聰明過人,不過,他也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活潑好動,愛玩各種游戲。錢學森的父親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博學多才,謙恭本分。家庭的文化氛圍和求實精神,對幼年的錢學森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