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劉莊村,三面環(huán)山,兩面環(huán)水,是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來自東、南方向的兩條小河,將村莊緊緊環(huán)抱。
全村六七百口人,大半以務農(nóng)為生。村子的主要出口在村西,過了河往西走就是縣道彭李公路。
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勤勞淳樸的劉莊人,他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年復一年,為生活奔波著?/p>
村西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魚蝦豐富。我們小的時候經(jīng)常來河里撈魚摸蝦,既愉悅了童心,還能給家里人改善一下生活。豐饒的河水給人們快樂之時,也給村民們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
村西和村南這兩條小河在村西交匯,是個典型的高季節(jié)河。村民們要是在冬季和春季枯水期出行還算便捷,夏秋兩季發(fā)水季就不行了,肆虐的洪水像猛獸一樣沖刷著兩岸土地,形成一道幾十米寬的河溝,阻礙了人們的出行。當時,村民們出門辦事、收秋都得脫了鞋襪蹚水過河,老人和孩子就得家里人背著過河;尤其是秋末,蹚在冰冷的河水中,凍得人們腿直抽筋,身子不停地打寒戰(zhàn)。
發(fā)大水的時候,村民有啥急事也是望河興嘆;水少的時候,村民在河里放上幾塊平整的大石頭,做成簡易的過水橋,供村民們出行。雖然不用蹚水了,但老人和孩子出行還是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河里。修一座高標準的跨河橋成了村民們幾代人的夢想。
等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村民們又開始張羅修橋。在外面工作的鄉(xiāng)親,其中包括我的叔叔也積極爭取各友好單位支援一部分資金。村民自發(fā)捐贈一些,縣鄉(xiāng)再給一些補助資金。幾代人渴盼的修橋資金終于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籌措齊了。
修橋開工儀式,在1985年初夏的一天舉行。
聽說要修橋了,鄉(xiāng)親們紛紛趕到西河灘。那年我因病休學,正在家中休養(yǎng),聽到修橋開工的消息,也趕到修橋現(xiàn)場看熱鬧。隨著鏟車挖出第一鏟河沙,大橋在村民的期盼中正式開工。
修橋的施工隊是本鄉(xiāng)的建筑隊,建筑隊長是鄰村的尹棟順,我村里指派韓敏監(jiān)督并協(xié)調(diào)施工。我家就在村西邊住,離西河灘也就是一百多米,所以有事沒事我就牽著我家的大奶羊去看熱鬧。
說起我家的這只奶羊,還是和我有關。我因營養(yǎng)不良,休學在家。為了早日讓我恢復健康,重返校園,父母籌措了錢買了只奶羊,每天捋羊奶給我補充營養(yǎng)。
大橋施工期間,我總是牽著這只大奶羊到施工現(xiàn)場附近去吃草。每天早晨,我把羊轟進草叢里,讓它自己去吃草,然后撒腿就去修橋現(xiàn)場觀看。
日子不知不覺過去。一個月后,一個長十幾米、寬四米的小橋也即將完工。
一天,我正在橋梁施工現(xiàn)場觀看,韓敏找到我說:“你是高中生,咱們村橋修好了,打算立塊碑,你琢磨一個對聯(lián),刻在碑上?!蔽夷菚r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沒學過對聯(lián)的我,沒加思索就答應了。
接到任務后,我冥思苦想,引經(jīng)據(jù)典,不管平仄,兩副對聯(lián)就出來了。我把它們拿給韓敏看,韓敏又找人看,大家都認為這兩副對聯(lián)符合我村實際。就這樣,由我村會計尹連成手書,韓敏雕刻的水泥碑就完成了。
大橋竣工那天,全村的人都來參加通車儀式。在鞭炮聲中,承載著幾代人夢想和汗水的橋通車了。村民們從此結(jié)束了蹚水過河的歷史,再也不會望河興嘆了。
兩塊水泥碑,被安放在出村和入村的橋頭,碑文全是韓敏用紅漆一筆一筆描繪的。出村的橋頭碑上寫著:“憶往昔溝壑阻隔,看今朝大路通途?!边M村橋頭的碑上刻的是:“汗水鋪就幸福路,財源涌進劉莊橋。”兩塊水泥碑一東一西矗立在橋頭,像哨兵一樣守衛(wèi)著美麗的小村莊,靜靜地向后人訴說著村莊的歷史滄桑。
從此,劉莊村人再也不用擔心發(fā)河漲水,收秋、辦事蹚水出村了。村民們每每走在橋上,都會駐足橋頭,默念橋上的兩副對聯(lián),回憶過去,展望幸福的明天……
后記:橋頭的水泥碑,現(xiàn)已丟失,不知所終?,F(xiàn)在的人們只能從老人的回憶中,或老照片中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