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夏雨,秋云冬雪,大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呈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美景。聲聲鳥鳴,粼粼波光,欣賞巍峨的高山和寬廣的大海,都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盡的歡愉。
漫步頤和園
查 干
①一個秋日,我們又一次走進頤和園。
②走的是東門,仁壽殿門前的龍、鳳和麒麟依然守衛(wèi)在那里。幾株古老的金桂樹正在開花,香氣滿園。這種香味兒甚是特別,異于丁香,也異于金葉女貞,一口吸來,直擊你的肺腑深處。于是,我想起有一年的十月,我與內(nèi)子(即自己的妻子)到中國作家協(xié)會杭州創(chuàng)作之家休息,迎接我們的便是桂子香。
③頤和園在十月,也是會舉辦桂花展的,只是規(guī)模比起杭州小了許多。如斯,余曾思謀,在頤和園多種植一些桂花樹,是可行的吧?學杭植桂,豈不是一件雅事?你想啊,香香的桂花謝幕之后,紅紅的楓葉接著登臺,那是多么風光!我一邊想著,一邊與內(nèi)子沿著湖東綠道緩步南行。間隙停下腳步,靜坐于綠色長椅,品讀眼前的湖光山色。
④水波上有點點游船漂著,頭頂有三五成群的水禽掠過。再往南,即是繡漪橋了。橋下有園林的工作人員在葦叢和荷塘中忙碌,施工船上堆滿了水草以及枯萎的葦葉和荷葉。猛然想到,這一山一水的綺麗風光、濃淡相宜的樹木花草,不都是他們用辛勤勞作換來的嗎?他們就是這方園林靈魂的締造者。
⑤在湖的南岸,蔽日的樹蔭下,開著一些小小的野花,正咧嘴而笑。小小的蝴蝶,在花叢間飛起飛落。若能聽到葦荷叢中的蛙鳴和鳥鳴就更好了。沒有自然生靈的陪伴,再美的園林也是死寂的。
⑥一抬頭,著名的景點藻鑒堂到了。此刻日已偏西,陣陣涼風從湖面上吹來。我們坐下來,開始吃自備的食物,喝一些茶水。環(huán)顧四周,不少游人三三兩兩地坐著,稍作休整。
⑦晚秋的北京,天氣也是多變的。抬頭,云層正在變厚、挪移,水汽彌漫于湖面。不多時,細雨淅淅瀝瀝地下起來,但下得很紳士,很柔和,沒有風也沒有雷聲。五顏六色的雨傘紛紛撐開,驀地布滿雨湖周圍,好似童話中盛開的野花。雨滴細如發(fā)絲,靜靜地落于水面,濺起小小的水花。一群白色的水鳥翩然落下,在鳧水,在追逐,甚是悠然,仿佛瀟瀟雨絲與它們無關(guān)。
⑧舉目北望,萬壽山與佛香閣被水霧輕輕地籠罩著。歷史,在朦朧中隱約可見。我似乎看到一群提著宮燈的宮女婀娜地行走于長廊,又似乎聽到十七孔橋邊的那一頭銅牛哞哞地叫了兩聲。西岸的玉泉山依稀可見。墨色山樹,猶如一幅兒童涂抹的畫。那高高的玉峰塔,被雨絲削成一株瘦瘦的青竹,似在輕輕搖動,令人不由想起王維的詩句“隔牖風驚竹”。
⑨四周靜極了。雨,還在下。我們躬身走過玉帶橋,依欄四望,頤和園的景色盡收眼底。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匠心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山一水,這星羅棋布的亭臺樓閣,這綠道和玉帶橋,布局合理,大氣浩闊。此時,整個園子像一艘巨型的畫船,在霧氣中游蕩,仙氣十足。
⑩走到西堤。在細雨中,那艘石舫也有了動感,是要起航了嗎?西堤東邊那兩行高大的樹木,被細雨打濕后色彩越發(fā)鮮艷起來。紅與黃詩意地相接,雨絲似乎也被帶入晚秋的斑斕世界。當我們走到耕織圖景區(qū)東側(cè)時,雨停了。西山那邊,霎時露出一抹玫瑰紅。云收雨霽,山水又恢復了它寧靜而開闊的原貌。一陰一晴之間,整個園林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
北京的三山五園(萬壽山、香山、玉泉山和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讓我們回望歷史,也讓我們鬧中取靜,帶來心靈的安閑。此刻,三山五園都披上了魅人的霞光和淡淡的水霧,像一幅水墨畫。如斯,這幅水墨畫上的題字應為“大靜”吧?(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2月23日,文章有刪改)
2.文章第⑥~⑧段采用了獨特的觀察角度,試結(jié)合文章具體分析。
3.根據(jù)括號內(nèi)的提示,按要求賞析以下句子。
(1)你想啊,香香的桂花謝幕之后,紅紅的楓葉接著登臺,那是多么風光!(說說“風光”的含義)
(2)在湖的南岸,蔽日的樹蔭下,開著一些小小的野花,正咧嘴而笑。(請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4.請你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進行分析選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1.(1)開花的金桂樹 (2)繡漪橋 (3)蝴蝶 (4)藻鑒堂
2.示例:第⑥~⑧段采用了定點換景的寫法。立足點是“藻鑒堂”,先寫湖面上的涼風,再寫云層和水汽,最后寫雨中的景物。寫雨中景物,首先是近處的雨傘、雨滴和水鳥,然后是北望的萬壽山和佛香閣,再接著是西岸的玉泉山,作者的視角不斷變換,將周圍的景物盡收眼底。
3.(1)“風光”在這里指頤和園的桂花和楓葉呈現(xiàn)出來的熱鬧繁華的景象。
(2)這個句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野花開放的情態(tài),抒發(fā)了“我”對湖南岸景色的喜愛之情。
4.最后一段的作用:內(nèi)容上點明主旨,表達對園林能帶給人們“心靈的安閑”的贊美;結(jié)構(gòu)上總結(jié)全文,使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完整。
寫景的記敘文通常會運用兩種方法:移步換景和定點換景。移步換景是一種動態(tài)的表現(xiàn)方式,所描寫的景物各不相同。而定點換景則與之不同,雖然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情況,但作者的立足點是固定的。作者通過多角度的觀察,描繪出不同方位的景物。今天,我們將結(jié)合選文,一起學習如何在寫景作文中運用“定點換景”這一寫作方法。
定點換景,為何要“換”?一個“換”字,明確地說明了我們要描寫的景物只有一個,但是你要從多個角度、多個細節(jié)去觀察它,如仰視、俯視、平視,以及遠近高低的不同視角,還有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的運用,從而展示出景物的宏觀布局和細微之處,盡可能多地呈現(xiàn)出它的方方面面。而每當我們寫出它的一個方面,也就相當于完成了一次“換景”。
第一,從觀察角度來看,主要有仰視、俯視和平視的區(qū)別。
例如《漫步頤和園》中的⑥~⑧段,就采用了定點換景的寫作手法,其立足點是“藻鑒堂”。作者以“藻鑒堂”為觀察點,先以平視的角度描寫了湖面上的涼風,接著通過仰視描寫了天空中的云層,最后又回歸到平視,落腳于雨中的景物。
第二,從空間順序來看,有由遠及近、由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等形式。
在《漫步頤和園》⑥~⑧段中,作者在描寫雨中的景物時,采取了由近及遠的描寫順序。先是描寫近處的雨傘、雨滴和水鳥,然后是遠處的萬壽山和佛香閣,最后是西岸的玉泉山。作者通過視角的不斷變換,使得周圍的景物都能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
定點換景由于受到觀察點的局限,如果只是從某一個點或者某一個面來進行描寫,文章難免會顯得單調(diào)。因此,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進行描繪,通過距離或角度的變化,多方面呈現(xiàn)出所看到的景象。我們可以從中心向四周擴展,也可以按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從前往后等變化進行描述,這樣描繪出的景物才會更有層次感。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思維導圖中,鞏固定點換景的方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片嫩紅,一灣碧溪,一襲云彩,一陣鳥鳴,一叢風中的蘆葦,便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
一曲生命贊歌,一幀活動剪影,一次風采展示,一則公益廣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風景。
一位哲人曾說過,你的靈魂就是一道精選的風景線。也許,你眼中和心中的風景更多……
請以《風景》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實感,不得抄襲;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題目中給出的“風景”一詞,其選擇范圍十分廣泛,無論是在“眼中”還是在“心中”,都應該是美好的:或是值得贊美的人和事物,或是一種值得分享的情愫,或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或是一種崇高的精神……這些都可以成為風景。
我們在確定寫作范圍時,可以參考以下內(nèi)容:
1.大自然中的風景。比如壯美山河、小橋流水、日升日落、絢麗彩霞,等等。
2.美好的人物及其精神。比如父母、老師、同學、警察等身上發(fā)生的那些溫暖人心的故事,他們所展現(xiàn)的精神,也是一道風景。
3.高尚的精神和品德。比如無私奉獻、堅強不屈、自尊自愛的品質(zhì),這些都是精神家園中的風景。
4.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如詩詞、對聯(lián)、國畫等,也是一道美好的文化風景。
風 景
錢一菡
姥姥家的附近,有一處綿延不絕的山脈。據(jù)說,山上有農(nóng)家,還有泉水和瀑布,我很想上山去看看。
那天,媽媽開車帶我進山。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車身上,樹枝也在車上留下了些許倒影,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然而,當車子行至半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坐在車里向窗外望去,雨滴拍打著車窗,隨后滑落。它們彼此相連,一串串似游魚,又似珍珠項鏈。我輕輕敲了幾下車窗,向它們問好,那些由雨滴穿成的“項鏈”隨即斷開。車子緩慢地向山上行駛,那些“游魚”也整齊劃一地向后飄去。我突然想到,這或許就是風的模樣。它將這些雨滴從空中的云朵里牽引下來,灑在車窗上,又從車窗上把它們牽引到山谷里,最后化作霧氣。在那一瞬間,我也想化作一滴雨,飄在這自由的天地間,想落在哪里就落在哪里。
雨勢漸漸變小,雨點也變成了銀線,細細密密地敲擊在車上,好似在我耳邊細語。我實在無法用語言形容,那種能讓心寧靜下來的美好。
當我們到達山頂時,我看見眼前的一團白霧好似要散去。在我思考白霧之后會是什么景色時,耳邊響起了動聽的“音樂”。那聲音好似從天上而來,直撞進我的心里。白霧終于散去,我怔住了,久久不能言語。眼前出現(xiàn)的瀑布從山間傾瀉而下,干凈得像剛出生的嬰兒。那水流急涌,遇見山壁上突起的石頭,磕絆幾下又重新回歸隊伍之中。它們爭先恐后落入潭中,濺起的水花匯入泉水之中,慢悠悠地向山下流去。
媽媽告訴我,這是山泉水,山里的人每天喝的用的都是山泉水。我聽著水聲“叮咚”作響,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感激。我站在水潭邊,感受著水霧的清涼和濕潤,掬起一捧山泉,仿佛在手心里可以看到藍天的倒影。在山里,無論是一滴雨,還是潺潺的山泉,都詮釋著自然的美好。
我們的車子緩慢地向山下駛?cè)ィ枏脑茖永锾匠鲱^來,仿佛在向我們道別。我將手伸出窗外,方才捧過泉水的手掌被太陽親吻干凈。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它是如此治愈人心,讓我收獲了片刻的寧靜與美好。我會將這份美好存進我心靈的畫冊,永遠珍藏。
本文邏輯清晰,詳略得當,作者對雨和瀑布的刻畫生動傳神,細節(jié)描寫頗具匠心。文章采用回環(huán)往復的手法自然地揭示出人生哲理,情趣盎然,感染力強,引人思考。全文融情入景,語言清新秀逸,感情真摯動人,是一篇值得學習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