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隱藏著一座充滿歷史韻味與文化底蘊的古村落——良戶村。這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還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精湛的雕刻藝術,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尋。近年來,良戶村更是憑借自身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文旅產業(yè),走出了一條鄉(xiāng)村振興的新路徑。
良戶村,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原村鄉(xiāng),地處山西省東南部,高平市西南15千米處。
煙火人間,良戶古村
這里自然景觀壯美,人文底蘊深厚,兩者交相輝映。良戶村北有鳳翅山巍峨聳立,南有雙龍嶺蜿蜒起伏,正對面的虎頭山氣勢雄偉磅礴,三座山靜靜地守護著這個村莊。河水悠悠,繞村而過,與青山相映成趣,詩人筆下“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的絕美意境,在良戶村得到體現(xiàn)。村落布局整體形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不由得為村莊增加了一層浪漫的色彩。古民居則依山而建,巧妙地融入了這片山水之間,它們北高南低,錯落有致,宛如一幅幅精心布置的山水畫卷,讓人沉醉其中。
良戶村不僅詩意盎然,而且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長平之戰(zhàn),硝煙四起,良戶村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是秦軍東進的必經之地,其周邊空倉嶺、安貞堡等地名是那段歷史的真實留痕。唐代中葉,郭、田兩姓家族先輩慧眼識珠,決定在此地選址建村,因此得名“兩戶”。隨后,王、李、秦、趙、張等多姓人家也紛紛遷居到此地。由此一來,村落逐漸擴大,人口增多,形成了今日之規(guī)模,村名也逐漸演變?yōu)榱私袢盏摹傲紤舸濉薄?/p>
這里民風淳樸,流傳著“有女嫁到良戶來,磚包房子獅子門”的民諺。自古以來,良戶村人才輩出,既出人杰,則眾人聚,得此民間諺語也不足為奇。在這片土地上,先后涌現(xiàn)出六名進士、十幾名舉人。其中,清代高平地區(qū)赫赫有名的“三閣老”之一的田逢吉無疑是最為耀眼的存在。田逢吉,字凝之,號沛蒼,清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為了銘記田逢吉的功績與美德,村內至今留有一副頌贊他的對聯(lián)門匾,“名流翰院光留良戶,德惠浙江史匯長平”,橫額“來驥天南”。
田逢吉的個人事跡在良戶村乃至整個高平地區(qū)都被傳為了佳話。田逢吉救父的故事在良戶村家喻戶曉。據說,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農民軍興起,四處打家劫舍,嚴重影響了村莊秩序和村民的生命安全。而后,田逢吉的父親田馭遠不忍鄉(xiāng)親受苦,直言散盡家財也要救出鄉(xiāng)親。農民軍將矛頭對準了田馭遠,以其生命作為威脅,千鈞一發(fā)之際,年僅五歲的田逢吉挺身而出,“匍匐哀嚎,號泣父旁,若請代狀”,以自己的弱小之軀為父親抵擋風雨。如此膽識與氣魄令人感動,農民軍軍士也不禁動容,紛紛說道:“勿驚孝子!”最終,田逢吉和他父親的孝行義舉感動了農民軍,這場危機得以化解。良戶村團結一心、孝親敬長之民風滋養(yǎng)著每一位良戶村民,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得某些人生感悟。
漫步良戶村,光影交錯間,在傾聽這些古老的故事的同時,那些精美的建筑同樣動人心魄。良戶村作為田逢吉的故里,在歲月的長河中保留了豐富的民居古建遺存,其中,蟠龍寨無疑是這些珍貴遺產中的璀璨明珠,必須首先被提及。
蟠龍寨位于良戶村北面。蟠龍寨始建于明代,是在田逢吉之父田馭遠的主持下修建而成的。蟠龍寨以侍郎府為中心,是一個具備軍事防御作用的封閉型寨堡,為田氏族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寨堡坐北朝南,東、西、南三面臨崖,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易守難攻。敵樓挺拔,城墻巍峨,古寨與村落隔河對峙,這份氣勢,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那份肅殺之氣。
寨內堡墻、堡門非常堅固,為第一道防線。穿過厚重的堡門,每座院落院墻高大厚重,形成了第二道防線。位于寨心的侍郎府,更是機關密布,構成了最為嚴密的第三道防線。至此,形成了蟠龍寨的三級防御體系,古人的防御智慧實在令人震驚。同時,在蟠龍寨西門入口處有一個三層高的磚石高閣,登閣而上,可極目遠眺,寨內居民可以提前預知風險作出反應,其下門洞則人畜往來無妨,建筑設計之巧妙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此外,寨內水井遍布,水源豐沛,確保了即使在危難之際,寨內居民也能自給自足,無后顧之憂,讓人不禁對古人的深謀遠慮與生存智慧心生敬佩。
作為明清建筑群的杰出代表,蟠龍寨不僅展現(xiàn)了明清時期建筑藝術的精髓,更巧妙地將宮廷規(guī)制與地方特色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既具北方大氣磅礴之勢,又不失江南秀美精致之韻的獨特風貌。
從蟠龍寨的題字之中,我們便能深刻感受到田家家世的顯赫與田家先輩深厚的文化底蘊。蟠龍寨西敵樓閣上鑲青石門匾,田馭遠楷書大字“接霄漢”,三個字皆筆力遒勁,氣勢磅礴,可想題字之人的氣度與胸襟。與“接霄漢”西敵樓遙相呼應的是東敵樓,此樓高峻挺拔,其上也有青石匾額,上書三個楷書大字“蟠龍寨”赫然在目,無比威嚴而莊重。
在蟠龍寨的眾多建筑中,侍郎府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存在。侍郎府為田逢吉私宅,其門前曾矗立著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上面鐫刻著田逢吉的功名與為官生涯,如今雖已不在,但那份榮耀與尊貴仍能從侍郎府的每一處細節(jié)中感受到。
侍郎府位于蟠龍寨正前方,坐北朝南,內有東宅西宅和田氏祠堂,三個建筑呈品字形分布。院內建筑高大,石雕、木雕裝飾繁復精美,無不彰顯著宅主人的顯赫身份和地位。特別是那座巨大的磚雕照壁,上面雕刻著麒麟、大海、花卉、鳳凰、壽山、靈芝等吉祥圖案,充分表達了宅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侍郎府內有東宅、西宅及田氏祠堂,三座建筑分布大致呈品字形,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其中,西宅建于明代中期,是蟠龍寨現(xiàn)存年代最為久遠的建筑之一。其南面設有倒座房,東西兩側為廂房,整體布局緊湊而富有防御性。西宅院內同樣不乏精美的磚雕、石獅子等裝飾元素,以及門墩窗臺、門楣檐角等處的雕刻圖案,無不體現(xiàn)出古代工匠們的匠心獨運與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此外,西宅內還設有私塾,是田氏后人讀書學習的地方,家學淵源深厚,為田氏家族培養(yǎng)出了眾多杰出人才,如田光復、田長文等清代進士,他們均在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熏陶。2013年1月29日,蟠龍寨被晉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晉城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蟠龍寨外,還有一處不得不提,那便是玉虛觀。玉虛觀位于良戶村東南,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虛觀作為村內現(xiàn)存最為古老的廟宇,它的歷史可追溯至金代,此觀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三進院落層層遞進,整個建筑群南北長達98米,東西寬35米,占地面積廣闊,規(guī)模之宏大,令人嘆為觀止。
步入玉虛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風格迥異的建筑,包括莊嚴肅穆的正殿、靜謐幽雅的西耳殿、明麗寬敞的中殿、古樸典雅的西配殿、錯落有致的南房和巍峨壯觀的魁樓等,這些建筑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卷。尤為珍貴的是,玉虛觀殿內保存有大量的彩繪壁畫,總面積超過60平方米。這些壁畫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構圖精妙,引得游人頻頻駐足觀賞。
正殿與西配殿為元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其結構穩(wěn)固、造型古樸,展現(xiàn)了元代建筑的獨特魅力。中殿建于明代,風格更加明快、開放,體現(xiàn)了明代建筑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其余建筑多為清代所建。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交織在一起,彰顯了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與學者前來觀賞與研究。
除了蟠龍寨和玉虛觀,良戶村還有許多值得一游的明清古院落,大王廟、皇王宮、當鋪院、雙進士院等景點各具特色,這些古建筑不僅展示了良戶村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為當?shù)氐慕洕鐣l(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雙進士院為例,其院落名十分特別,建筑歷史悠久。此院于明代萬歷四十六年(1618),由郭邦礎父子創(chuàng)建。此院位于良戶村正街南盡頭,坐北朝南,占地面積達765平方米,布局精巧,規(guī)模宏大,是當?shù)刂匾奈幕z產。在村民的口中,它還有一個親切而富有詩意的別稱——“南摟圪洞”,而更為傳奇的是,此地還被傳頌為“鳳凰頭”。據載,郭氏家族中先后有兩位杰出人員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榮登進士之列。因此,這座院落便以“雙進士院”之名,被后人銘記與傳頌,成為良戶村乃至周邊地區(qū)的一段佳話。
在良戶村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除了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民居建筑,其雕刻藝術更是獨樹一幟。這些雕刻十分精美,雅俗共賞,風格迥異,石雕古樸粗曠,磚雕精致淡雅,木雕活靈活現(xiàn)。這些雕刻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有祥禽瑞獸、吉花瑞草,也有文房四寶、琴棋書畫,每一件都精雕細琢,栩栩如生。在良戶村,木雕、磚雕、石雕隨處可見,照壁、墻體、屋脊上的磚雕,牌坊、石欄桿、碑刻上的石雕,梁架、花板和室內家具上的木雕,皆取材自然,十分鮮活。村中幾乎每一個院落都可見的壓窗石上,除了雕有花鳥獸禽等自然元素外,還巧妙地對應著刻有“忠、信、孝、悌、禮、義、廉、恥”這八字古訓。
為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良戶村匠心獨運,專門建設了皇王宮與木雕博物館兩大特色展館,展示其獨特的“三雕”藝術。在皇王宮內,以磚雕對聯(lián)和磚雕匾額為主,還可以看到各種屋脊構件、影壁構件等的身影,琳瑯滿目,十分壯觀。而木雕博物館則是另一番風貌。這里展示了許多門楣、雀替等精美的木雕作品。這兩個展館為研究雕刻藝術提供了一個場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
中國建筑研究院前總工程師孫大章曾發(fā)出過這樣的贊嘆:“千年建筑精華,盡在高平良戶?!睙o獨有偶,著名鄉(xiāng)土建筑專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陳志華曾深情告白良戶:“良戶的遺存告訴人們,生活是應該而且可以這樣精致地、藝術地、富有感情地創(chuàng)造的?!敝钡阶哌M良戶村,才知道二人所言不虛。
良戶村,這座歷史悠久的村落,不僅以其精湛的建筑與雕刻藝術聞名遐邇,更以其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熠熠生輝。擎神會、散路燈、迎神賽社……這些傳統(tǒng)民俗活動在良戶村中依然被努力傳承著,其中,正月十七的社火節(jié)無疑是良戶村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盛會。那時,村民歡聚一堂,共賀節(jié)日,當夜幕降臨,整個村莊都變得五彩斑斕,熱鬧非凡。此外,祭祀、秧歌、九蓮燈、鬧社火、上黨八音會、聽鼓書、看老戲、猜燈謎等也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更為引人入勝的是,良戶村還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如馬仙姑祈雨、二郎神施法豁口火焰山、背紅氈蓋黑虎等,為這座古老的村落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古村新夢,良戶新氣象
漫步良戶村,一磚一瓦都暗藏玄妙之處,值得我們細細體會、深入挖掘、耐心研究,我們期待良戶村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上驳氖?,在鄉(xiāng)村振興如火如荼開展之際,良戶村對于自身的未來發(fā)展很有把握。
近年來,良戶村依托其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進行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經過良戶村村“兩委”的不懈努力,村落逐步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鄉(xiāng)村振興一線十分耀眼。良戶村在發(fā)展的道路上沒有忘記初心。良戶村村干部深知,保護好良戶村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是當務之急。自2019年起,通過積極爭取財政支持、自籌資金等方式,良戶村成功完成了古街院落污水管網改造工程,解決了村里面的排污問題,電力、通信線路也進行了完善,村民的生活環(huán)境和居住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2022年,良戶村緊抓村莊綠化,停車場、主干道等區(qū)域煥然一新,喬木、灌木、花卉與草皮也陸續(xù)進行了種植。對于村內小塊裸露地面,良戶村進行了積極處理,將之規(guī)劃、打造成一系列“微景觀”,以小見大,足以感受到村“兩委”的用心。更為重要的是,村民們在感受到村“兩委”成員的付出之后,也開始自愿參與村莊建設,“村子就是我們的家,我們?yōu)樽约捍甯尚┳约毫λ芗暗氖?,不算啥”?/p>
在保護與開發(fā)村落的道路上,良戶村委也從未停止努力。他們知道,打鐵必須自身硬,發(fā)展文旅必須守護好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筑。2009年起,良戶村古建修復工程相繼啟動,蟠龍寨、國朝軍功院等歷史遺跡得以重現(xiàn)。如今,游客來到良戶村,可以沉浸式感受那些建筑的古色古韻。同時,良戶古村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迎來了成立,推出了“街道士”“跑旱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進一步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在良戶,游客不僅可以參觀古建筑,還可以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這些活動成為良戶村發(fā)展旅游業(yè)的一大亮點,也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利器”。
為了增強游客的游玩參與感和體驗感,良戶村還不斷創(chuàng)新文旅形式。例如,舉行“書香良戶 古藝工坊”大型沉浸式演出活動,精彩的演出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活動現(xiàn)場可謂是好評如潮。另外,在農歷四月初八的炎帝廟會期間,良戶村也別出心裁地推出了“一領二流水席”的當?shù)靥厣顒印!昂芴貏e,很有趣,我們聽說村里有活動就馬上帶孩子過來了,可以讓孩子去體會一下他平時接觸不到的文化,這對于孩子增長見識、熱愛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好處。”一位游客這樣說道。
在推動文旅產業(yè)發(fā)展的同時,良戶村還注重產業(yè)融合與創(chuàng)新?!拔覀兇逡雽崿F(xiàn)發(fā)展,必須有產業(yè)鏈,我們大伙都一致同意村里的決定。”村里一位青年如此說道。因此,良戶村克服困難,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最終農樂園、自然教育基地、古院落發(fā)展民宿等項目陸續(xù)落地。此外,良戶村還積極打造明清商業(yè)街、村西走廊等特色區(qū)域,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打造本土美食品牌。不論是游客吸引力,還是市場競爭力,良戶村的各項實力都在增強。
展望未來,良戶村將繼續(xù)秉承保護與開發(fā)并重的原則,充分發(fā)揮文化、古建資源優(yōu)勢,以文旅產業(yè)為引擎,推動鄉(xiāng)村振興邁向新高度。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良戶村將成為更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