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
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誠摯問候,勉勵他“為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做出新的貢獻”……大家表示,要堅守初心使命,大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來源:6月14日《人民日報》)
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實現(xiàn)強國富民,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引領前行的重要引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xiàn)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zhàn)略資源”??梢哉f,人才不僅是戰(zhàn)略資源,而且是稀缺資源。孫中山先生曾說:“治國經邦,人才為急?!比瞬诺闹陵P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誰培育人才、擁有人才、使用人才,誰就掌握發(fā)展主動權,就能為國家強盛、經濟騰飛插上“翅膀”。故此,千方百計攬才、不遺余力招才,成為各地人才工作的重點。
近年來,“人才大戰(zhàn)”不斷在各地上演。大到國家地區(qū)間的比拼,小至單位企業(yè)間的競爭,人才都是焦點,是競爭的核心,最終是人才爭奪。為了引進人才,留住高端人才,不斷出臺引才新政,如解決落戶問題、提供人才公寓、以高新相邀、虛位以待等,植“梧”引“鳳”招數(shù)迭出。然而,個別地方或單位,人才重“引”不重“用”,人才“進門”后,科學使用存有差距,崗位安排不夠合理,導致人才與崗位不太相適,讓創(chuàng)新人才“水土不服”,擁有的才能被閑置,應發(fā)揮的作用不明顯,導致人才無用武之地,浪費了人才資源。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迸嘤瞬攀腔A前提,最終目標是引進人才,正確地使用人才,通過發(fā)揮人才效能,高質量地推動發(fā)展。人才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引進人才再多,不善于合理運用,不善于科學管理,不懂得呵護珍惜,難以讓人才“安得心”,也就很難“留得住”。多琢磨人才如何使用,不能僅把“引得來”當政績,要下足“用得實”真功夫,充分激活和發(fā)揮人才的效能,才是真正的落腳點。
激活人才才能,在于人崗相適,知人善任。人才是專業(yè)技術掌握者,前沿領域“領跑者”。要展現(xiàn)其才能,就得了解人才特性,摸準人才特長。安排人才崗位時,要注重所學所長、所擅所能。不能錯點“鴛鴦譜”,不能搞讓醫(yī)學人才搞工程項目、讓網絡技術人才去指導種植生產式的隨意“拉郎配”。巨輪置之岸上是爛鐵一堆,放入江河則可乘風破浪。只有放在合適崗位,運用到恰當領域,人才方能“如魚得水”。
激活人才才能,在于尊重人才,物盡其用?!傍P非梧而不棲”,發(fā)揮人才引領效應,營造良好培育環(huán)境,方能讓鳳凰安生棲息。對人才的尊重,物質并非“特效藥”,以物留人,以“帽”取人,終歸會因屈才不得其志、難留其心。“兩彈元勛”鄧稼先,放棄國外優(yōu)越條件回國,與黨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求、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分不開。構筑才藝“舞臺”,搶建上臺“階梯”,讓人才充分大展拳腳,把理論付諸實踐,才藝轉化為才能,是對人才的最大尊重、對知識的最好尊重。
人才競爭招攬背后,反映求才若渴的迫切,借人才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力,推動發(fā)展的內在要求?!熬厶煜掠⒉哦弥?,充分激活人才的才能,有才必有用,有才必盡用,有用必重用。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qū)干部人事檔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