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上旬,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尋找興化籍革命烈士趙京甲在抗日戰(zhàn)爭烽火中走過的足跡。
趙京甲,江蘇省興化市張郭鄉(xiāng)趙萬村人(現(xiàn)屬戴南鎮(zhèn)),1921年農(nóng)歷九月三十出生在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他父母雙亡后,家里靠兩個哥哥做茶食、扎匠維生。苦難的生活鑄就了趙京甲剛正不阿、敢于斗爭的性格,成為一個靠近家鄉(xiāng)黨組織、有正義感的小青年。
1939年,18歲的趙京甲被新四軍北陶鄉(xiāng)黨組織派往杭家堡私塾館讀書,因私塾館靠近“野三旅”司令部,讓他設法結識“野三旅”副旅長胥金城,并勸說胥率部投靠新四軍。“野三旅”全稱國民政府江蘇省保安第三旅,在興化縣杭家堡設有司令部。旅長張星柄對胥金城非常器重和信任,軍事上的事都交由胥負責。這支隊伍也是堅持抗日的。
趙京甲很快與胥金城結識,進而常來常往成為摯友。由于他在私塾館經(jīng)常缺課,引起不少猜疑。他的同學張華(后擔任興化縣副縣長)、姜威和華岳等人知道他幫共產(chǎn)黨做事,一直幫他打掩護。1941年,趙京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趙京甲到胥金城身邊后,一邊積極參加胥部的抗日活動,一邊勸說胥與新四軍聯(lián)合抗日,并成為他與新四軍蘇中分區(qū)之間的聯(lián)絡員。從1940年到1942年,胥金城多次帶部隊在江都、高郵一帶打日寇,將司令部設在江都樊川旅館。其間,趙京甲被任命為“野三旅”第三期軍事政訓隊軍官,參加過昭關壩抗日阻擊戰(zhàn)和樊川抗日保衛(wèi)戰(zhàn)。
樊川淪陷后,“野三旅”將司令部遷回到杭家堡,改稱“蘇北挺進第七縱隊”,轄兩個總隊、四個支隊,在泰縣、東臺、興化三縣交界處抗日。1942年冬,胥部駐扎在郭家堡泰東河一帶,常派小部隊沿河襲擊日偽汽艇,對日寇水上交通構成嚴重威脅。其間,趙京甲一邊利用身為本地人熟悉地形的優(yōu)勢,配合胥金城指揮戰(zhàn)斗,一邊擔任粟裕委派的張遺、郭深與胥金城聯(lián)合抗日的聯(lián)絡員。
1943年春末,泰、東、興三縣的日偽軍向蘇北挺進第七縱隊大舉進攻。蘇北挺進第七縱隊四面受敵,不到三天就全部潰散,參謀長張焜甫殉國,一總隊總指揮張良才投降。胥金城在趙京甲的掩護下,披上破棉襖,裝扮成啞巴,躲過了日偽崗哨的盤查。一次,在時埝大河邊,一個偽兵指著胥金城前額上戴軍帽的痕跡,說胥是共軍。趙京甲趕忙掏出一頂瓜皮帽戴在胥金城的頭上,才騙過了日偽軍。
同年夏初,逃出包圍圈的胥金城在泰東河白甸一帶收攏了一些殘部,繼續(xù)打日本鬼子。此后,趙京甲奉命離開胥部,擔任了新四軍戴陶鄉(xiāng)鄉(xiāng)長兼指導員。他的公開身份是趙萬莊牙行(舊時為買賣雙方提供場所、協(xié)助成交而從中取得傭金的商行)的老板,兼做糧食生意,實際上是為新四軍籌備軍糧、搜集情報。
1943年秋,胥金城在東臺的時埝一帶孤軍抗日,總覺得缺乏主心骨。多年斗爭實踐中,胥金城認識到新四軍是真正抗日的隊伍,是為民族求生存、為人民求解放的隊伍,迫切希望所部加入新四軍。新四軍蘇中軍分區(qū)的領導知道后,即通知趙京甲護送胥金城前往海安縣的新四軍蘇中軍分區(qū)。
當時,從時埝往海安的白甸一線,泰東河邊布滿日偽崗哨。趙京甲找了一只木船,船上裝滿了新割的蘆柴,他與胥金城就躲藏在蘆柴下面的船艙里。經(jīng)過海安瓦甸北大河時,日本鬼子上船檢查,用刺刀在草堆上亂戳,差點將趙京甲戳死。
趙京甲將胥金城安全送達蘇中軍分區(qū)后,軍分區(qū)的領導勸趙京甲留在部隊。趙京甲因牙行剛剛開張,工作千頭萬緒無法分身,說明情況后,軍分區(qū)的領導為了照顧他,將他的大哥趙京漢安排在新四軍聯(lián)抗稅所工作,負責在瓦甸余家莊大河邊收稅。
1944年農(nóng)歷月十月十七,趙京甲與鄰村南甸莊的姑娘湯巧喜結婚。結婚后,趙京甲留在新四軍控制下的南甸莊搜集情報、籌集軍糧、擴充兵源、發(fā)展共產(chǎn)黨員,在趙萬莊周圍開展抗日工作。
年底,垂死掙扎的日本鬼子從溱潼薛家莊派漢奸特工隊到戴南以北一帶,偷襲新四軍地方武裝。趙萬莊南邊的羅磨垛有一個叫范述安的偽鄉(xiāng)長,多次將新四軍地方武裝的情報送到薛家莊,造成我地方武裝人員傷亡。為了粉碎這股日偽漢奸的陰謀,趙京甲派游擊隊員王廣漢深夜?jié)摲诹_磨垛,將范述安擊斃。
薛家莊的日本鬼子和漢奸恨透了趙京甲。1945年2月27日凌晨,鬼子的漢奸特工隊集結200多人,在隊長萬如卻的帶領下包圍趙萬莊,直撲趙京甲家。趙京甲出去辦事剛回家,還沒吃早飯,就被闖進來的十來個漢奸按住,并被五花大綁押走。
這天上午,趙萬莊滿街滿巷都是拿槍的漢奸特工隊,主街道的兩邊是為趙京甲跪著求情的老百姓。后來,在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中才得知,趙京甲在趙萬莊過宿的消息,是該莊地主趙信雨派人告的密。
趙京甲被捕當天,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趙京甲被吊在趙萬莊后廟大殿的屋梁上一整天,遭受嚴刑拷打。漢奸逼他說出還有哪些人是共產(chǎn)黨,他毫不理會。臨近黃昏,漢奸把趙京甲押到趙萬莊西頭水碼頭,準備殺害。趙京甲對萬如卻說,換個地方吧,這里是老百姓淘米洗菜的地方,在這里殺了我,會讓老百姓害怕。最后,趙京甲被押到莊北后廟小垛子的墳塋上槍殺了。據(jù)當時在場的村民趙觀榮說,趙京甲臨死前沒有一句軟話,只大喊:“二十年后,老子還是一條英雄好漢!”
趙京甲犧牲后,夫人湯巧喜一直住在南甸莊的娘家。1945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三,湯巧喜生下一男孩,取名趙觀生(后改名趙繼紅)。趙觀生出世后,趙信雨曾多次派人上門,勸湯巧喜將兒子送到他家寄養(yǎng)。湯巧喜知道趙信雨是想斬草除根,堅決不從。那段日子一到天黑,她就抱著兒子,到棉花田里東躲西藏。1946年,趙京甲的二哥趙京平因積極參加土改,被猖狂反撲的地主還鄉(xiāng)團殺害,大哥趙京漢為救弟弟前去向趙信雨求情,竟也被打死在河邊。
1954年冬,戴南鎮(zhèn)人民政府在后廟廣場上召開宣判大會,對殺害趙京甲的萬如卻執(zhí)行死刑。會上,9歲的趙觀生戴著紅領巾,站在臺上控訴萬如卻的罪行。不久,趙萬莊也召開公判大會,對趙信雨執(zhí)行了死刑。解放后,湯巧喜一直與兒子相依為命,直到85歲去世。去世前幾年,她將自己的經(jīng)歷告知興化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潼,請王潼幫助整理了一份回憶錄。
趙京甲犧牲時,年僅24歲。他沒有等到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那一天,也沒有享受到兒子出生時的喜悅。他沒有留下一張照片,只有與夫人訂婚的信物,以及從事地下工作時的一些布告、文書。這些遺物不僅激勵著趙家后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也激勵著所有共產(chǎn)黨人像他那樣,生當為人民,死亦作豪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