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考題是最前沿的教改風向標,一線教學需緊跟高考動向,把握方向、調整策略?;诙嗄旮呷虒W經驗、一線調查研究以及對近年高考試題的綜合分析,高中語文邏輯教學必須變畏縮為勇毅,變被動為主動,精準施策,引領學生破浪前行。
關鍵詞 高考 語文 邏輯 策略
邏輯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關涉“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運用”雙重核心素養(yǎng)。細研高考,它對高中語文課的邏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線教師應清醒認知、精準施策,提高學生邏輯素養(yǎng),從容應對高考考查。
一、近年高考真題與各地??紝壿嬆芰疾榈膶?/p>
1.謬誤辨識隨處可見
邏輯謬誤是高考真題和各地??贾斜容^熱門的設誤類型,在信息類文本閱讀的前兩個題和課外文言文的內容理解題(新高考Ⅰ卷一般為第1、2、12題)中占比尤重。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1題C選項“藜麥的大面積種植,不僅讓玻利維亞和秘魯?shù)鹊剞r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而且改變了當?shù)厝藢见湈в衅缫暤目捶ā?,屬于“強加因果”;?2題C項“他們常通過引經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屬于“歪曲觀點”;2023年新課標Ⅱ卷第1題D項“只有像醫(yī)生對待病人那樣關心被調查者,才不會‘逢著’被調查者的 ‘秘密’和‘撒謊’”,屬于“以偏概全”。
由此可見,各種資料共同提及的謬誤類型,值得特別關注并強化訓練。教材與教參所列舉的8種其他謬誤類型,一線教學也要重視。
2.論證思維考查持續(xù)強化
近幾年現(xiàn)代文閱讀對論證特點的考查越來越重視。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4題,“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這類題目實際就是對“邏輯的力量”主題單元“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的直接考查。又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第5題“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關于藜麥的新聞報道結論有誤”,更是直接指向了用所學邏輯知識進行質疑、思辨的能力,將考查難度往縱深推進了一大步。
3.情境化設題愈加明顯
語文高考單純考識記類的題目越來越少,更傾力于教、考、用結合。教材“邏輯的力量”單元采用了情境化設計,將知識的傳授與運用融入到對故事的揣摩分析中,目的是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實際生活中的知識應用能力。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5題“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關于藜麥的新聞報道結論有誤”,第14題“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都是在具體的生活或者故事情境中考查。
4.推理主觀題迭代更新
客觀題側重考查判斷,主觀題更著力于考查運用。統(tǒng)編教材中“邏輯的力量”單元的編排方式是大量的主觀探究訓練組合,而近年邏輯考查和教材保持一致,側重主觀題的出題形式。如2023年棗莊二模第22題,“下列誤解產生的邏輯原因,與文中畫線句子相同的一項是……”,綜合考查“以偏概全”“輕率歸納”“混淆概念”“不當使用矛盾律”等知識。
二、高中語文邏輯教學精準施策的構想與建議
1.非畢業(yè)年級進一步落實課程培養(yǎng)目標
筆者組織的《中學邏輯教學情況調查問卷(語文教師版)》顯示,121名執(zhí)教過選擇性必修上冊的語文教師,因為各種原因只能選“邏輯的力量”主題單元中一小部分簡單講授,很少教完整個單元,更有甚者,在教選擇性必修上冊時,直接跳過該單元(占比31%),學生邏輯知識匱乏在所難免。
準確解答邏輯謬誤類的題目,學生需要一個完整而系統(tǒng)的邏輯知識體系。統(tǒng)編教材“邏輯的力量”單元的三部分“發(fā)現(xiàn)潛藏的邏輯謬誤、運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建立了基本的邏輯體系。但教材對邏輯知識的呈現(xiàn)相對簡單,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判斷邏輯謬誤的類型,并沒有系統(tǒng)介紹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命題邏輯、演繹推理、歸納邏輯、論證等內容,需要教師上課時進一步補充。
另外,選擇性必修上冊“邏輯的力量”主題單元的學習可采取“零存整取”的教學策略。高一年級教授《六國論》提前引入“虛擬論敵”內容,引導學生完善構思,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教授《祝?!芬龑W生提出疑問,借機講解反證法;教授《拿來主義》分析論證思路,學生習得排除法;高二年級教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等經典篇章時,注意文章在論述道理時的論證特點,分析其論證方法以及總結論證思路……如此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到了學習“邏輯的力量”主題單元時,再進一步拓展提升、系統(tǒng)歸納,深化運用。
2.畢業(yè)年級致力于系統(tǒng)完善、規(guī)范訓練,廣泛占有、編創(chuàng)新題
系統(tǒng)完善方面,高一、高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更傾向于興趣激發(fā)、基礎習得,系統(tǒng)架構初步建成。高三系統(tǒng)回爐,完善體系,并規(guī)范內容。如邏輯謬誤、推理形式的類型在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領域中的分類并不盡同,而在高考語文中究竟掌握哪些、術語是什么,必須給學生歸納好,整體輸入以備隨時提取。
應試備考方面,第一,高三應特別突出教學重難點。常見易考的邏輯謬誤、邏輯推理、辯證思維是重中之重。既要術語準確,又要規(guī)范答題:謬誤類別能知其類、知其然,還要能書面表達所以然、不能然的細致過程;邏輯推理能熟練掌握典型例子、推理方式、規(guī)范步驟,并關注題目要求、與語用的組合考查等(如“句子表達效果”等題干關鍵詞);議論文主體段落的寫作,應明確要求舉例之后有論證的過程,使論述從不嚴謹?shù)暮唵蚊杜e上升到科學層面的不完全歸納推理,還可輔之以類比推理及演繹推理中的假言推理等,使論辯縝密嚴謹,具有強大的說服力。第二,密切關注高考動態(tài)并深耕細作。2023年新課標Ⅰ卷文言文閱讀第14題:“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既考查了批判性思維,又和邏輯謬誤識別能力密切相關。雖然目前真題中尚未出現(xiàn)直接要求寫推理過程的題目,但2023年各地市模擬題中已經大膽嘗試并且題目形式靈活多樣。第三,廣泛占有、編創(chuàng)新題。高三教師一方面要有靈敏的捕捉能力,廣泛占有最新模擬試題,并根據(jù)其靈活變化的考查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另一方面要重視試題原創(chuàng)命制??梢愿脑煺Z文真題,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第16題可以試著改成:“結合尾聯(lián)談談詩人進行類比推理的過程?!薄霸娙耸侨绾芜\用類比推理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的?”還可以將政治題目變?yōu)閺恼Z文角度考查的題目,如2023年山東政治試卷第12題可以改造為:“曾子曰,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那么,請分析‘弘則能勝其重,毅則能致其遠’犯了什么邏輯謬誤?!?/p>
3.促進語文與政治學科融合,加大團隊精深化研究力度
首先,語文教研組可以優(yōu)選對“邏輯的力量”主題單元感興趣的老師,重新規(guī)劃、分類高中階段學生應該具備的邏輯知識,列出框架,進行補充,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有銜接性的邏輯校本課程,形成專業(yè)中的微專業(yè),并可以借課題研究的形式助力年輕教師往專精深的方向研究教學技能和藝術。其次,資源共享,惠及組內其他教師,促進學校內部語文學科的整體發(fā)展。再次,政治學科選修部分開設了選擇性必修《邏輯與思維》,我們也可以在邏輯教學方面實現(xiàn)語文、政治的學科融合。一方面,兩組抽調思維活躍的年輕教師專門研究在邏輯能力方面的學科融合,跨學科備課,通力合作下好一盤棋,提高備課效率,共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教學成績。最后,教研組還應該總攬全局,優(yōu)化高中全階段教學的組織和學科資源的整合,全面滲透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著力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通聯(lián):山東省濟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