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任務群理念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結合,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認同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诖耍疚膶⒔Y合學習任務群理念的重要性,針對學習任務群理念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結合展開分析,進而針對學習任務群理念下小學語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教學策略制定與實施展開研究,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幫助。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 小學語文" 革命文化主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7-0193-03
一、引言
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與偉大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革命文化主題課文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學習任務群理念下,探究小學語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同時,采用情境教學、合作學習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革命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精神,促進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有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二、學習任務群理念的重要性
(一)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
學習任務群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包括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文化意識等方面。在小學語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如閱讀理解、寫作表達、口語交流等,學生通過這些任務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同時,學習任務還可以涉及歷史、社會、藝術等領域,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學習任務群通常需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任務群理念通過設計有趣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任務群將學習目標分解為具體的任務,讓學習者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這樣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例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學生親身體驗革命時期的故事,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學習者可以不斷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調整,使學習過程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戰(zhàn)性。學習任務群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過動手操作、實地考察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1]。
(三)適應個體差異
學習任務群將學習目標分解為具體的任務,讓學習者更加明確學習的重點和方向,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任務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參與學習。結合學生的能力和水平,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任務,讓每個學習者都能夠參與到任務中來,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感。學習任務群注重實踐,讓學習者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知識和技能,增強實踐能力。
三、學習任務群理念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結合
(一)學習任務群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第一,基本概念。學習任務群是指在課程實施中,以任務為導向,將多個學習活動組織成有機整體的教學方式。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完成一系列與課程目標相關的任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二,特點。學習任務群理念強調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融合到任務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任務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強調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應用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任務群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任務、制訂計劃、實施活動和評價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任務通常需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學習任務群理念采用多元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態(tài)度[2]。
(二)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內容和特點
第一,內容。革命文化主題課文通過描述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學生掌握革命斗爭的背景、過程和意義。課文強調革命精神的傳承,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關注社會變革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學生掌握革命文化的目的是為實現社會公平和人民幸福。第二,特點。革命文化主題課文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通過展示革命先輩的崇高品質和無私奉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些課文能夠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民族和人民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革命文化主題課文涉及歷史、政治、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具有跨學科的特點。
(三)結合學習任務群理念的教學目標
基于學習任務群理念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結合,結合學習任務群理念的教學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學習革命文化主題課文,能夠掌握革命歷史事件、人物和相關的文化背景,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內涵。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第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任務群的指導下,學生將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學會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資料,提高信息處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第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革命先輩的事跡和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梢赃\用生動的故事、感人的事例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先輩們?yōu)榱藝液腿嗣竦睦娑恍笂^斗的精神,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學習革命文化,激勵學生樹立起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意識[3]。
四、學習任務群理念下小學語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教學策略制定與實施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第一,明確學習任務。教師需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任務:掌握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分析五壯士的愛國精神和英勇行為。第二,任務情境創(chuàng)設。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與任務相關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歌時,教師應準備相關影視資料,在播放時引導學生沉浸感受紅軍長征時的艱辛,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討論觀看后的感受。第三,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小組,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完成任務。例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小組成員可以共同分析“老班長”的人物形象,探討他的奉獻精神。第四,引導自主探究。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提問、引導思考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讀書目的,從而與周恩來的愛國情懷產生共鳴。
(二)合作學習與小組討論
第一,合理分組。教師在分組時應考慮學生的個性、能力和學習水平,以確保每個小組都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平衡性。例如,教師可以將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補充。第二,明確任務。為每個小組分配明確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應該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相關,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合作性。例如,在學習《黃繼光》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如研究黃繼光的生平、分析他的英雄事跡、探討他的精神品質等。第三,制定規(guī)則。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前,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制定小組討論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可以包括尊重他人的意見、積極參與、輪流發(fā)言等。例如,教師可以制定“發(fā)言棒”規(guī)則,只有拿到“發(fā)言棒”的學生才能發(fā)言,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第四,引導討論。教師在小組討論中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思考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例如,在討論黃繼光的英雄事跡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認為黃繼光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英勇行為?”引導學生思考他的愛國精神和責任感。第五,促進合作。教師應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例如,在研究黃繼光的生平時,小組成員可以分別負責查找資料、整理信息、制作展示等任務[4]。
(三)多元評價與反饋
第一,評價標準多元化。應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元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對五位壯士英勇事跡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評價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展現的創(chuàng)新能力。第二,評價主體多元化。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內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相結合,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學習自主性。在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朗誦,并在小組內進行互評,同時教師也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第三,評價方式多元化。采用口頭評價、書面評價、實踐活動評價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通過書面測驗評價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讀書分享活動評價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第四,及時反饋。教師應定期與學生溝通其近期學習情況,使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調整學習策略。比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或參與討論后,及時給予肯定或指出需改進的地方,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基于學習任務群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學語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明確學習目標。在開始學習小學語文革命文化主題課文之前,教師應該向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些目標應該具體、可衡量、可達成,并且與革命文化主題相關。例如,學生可能需掌握特定歷史事件的背景、人物和影響。第二,提供學習資源。為幫助學生深入掌握革命文化主題,教師可以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如相關的書籍、文章、圖片、視頻等。這些資源可以來自圖書館、互聯(lián)網或其他可靠的來源。第三,設計學習任務。根據學習目標和資源,教師為學生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可以包括閱讀文章、觀看視頻等,同時任務的設計應該具有挑戰(zhàn)性,同時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能力水平。第四,及時反饋評價。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應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評價、書面評價或小組評價等方式提供反饋。
(五)加強課堂互動與討論
制定策略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強課堂互動與討論:第一,提問引導。問題應該具有啟發(fā)性和針對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例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五位戰(zhàn)士選擇跳崖?他們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五位壯士的英勇行為和愛國精神。第二,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通過增加學生溝通,使學生可以通過相互合作完成相應學習任務,進而實現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與組織能力。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一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紅軍在長征中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紅軍的長征精神。第三,角色扮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和互動,從而更好地感受歷史背景下的人物情感和思想。比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一文時,學生可以扮演老班長和其他戰(zhàn)士,通過對話和互動,深入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5]。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革命文化主題課文教學,為學生提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需要教師以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責任擔當、團隊精神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教學將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仍應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進一步完善這些教學策略。同時,也應關注革命文化主題課文的教學,共同努力,為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屈小玲.“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4):12-14.
[2]李曉玲.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的教學策略[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2(36):19-21.
[3]聶小露.基于學習任務群理念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以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J].愛人,2022(24):97-99.
[4]趙楚艷.深度學習真實發(fā)生——學習任務群在小學低段語文大單元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23,(11):130-132.
[5]施光宏,朱娉娉.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學科融合教學策略研究——以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為例[J].語文建設,2022(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