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紅色文化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性出發(fā),探討了紅色文化在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中的運用路徑。文章介紹了紅色文化的概念及其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意義和必要性,探討了紅色文化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具體運用路徑,包括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參與黨史學習、培養(yǎng)紅色情懷等方面,總結了紅色文化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展望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運用路徑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在當今社會,如何將紅色文化運用到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中,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1]。因此,本文將探討紅色文化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運用路徑,以期為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提供參考。
一、紅色文化概述
(一)紅色文化的定義
紅色文化是指以革命、紅色為主題的文化,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為核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2]。紅色文化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二)紅色文化的歷史演變
紅色文化起源于中國革命時期,最初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斗爭中所倡導的一種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具有革命性、激昂的鮮明特點,倡導人民大眾參與到革命斗爭中來,以此來推動社會變革。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紅色文化成為中國共產黨塑造革命人民形象、傳播革命理念的重要工具[3]。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紅色文化逐漸融入了中國社會各個領域。多種傳統(tǒng)文化元素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紅色文化中得到了融合和傳承,形成了豐富而具有特色的紅色文化體系。改革開放以來,紅色文化在中國社會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不斷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紅色文化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有所表現,也在文化藝術、教育、科技等領域有著深遠影響。同時,紅色文化也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獲得了更多的尊重與認可。紅色文化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將繼續(xù)傳承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國向著更加繁榮富強的明天邁進。
(三)紅色文化的價值意義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一方面,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豐碩成果的載體,是中國革命斗爭的歷史見證。通過弘揚紅色文化,可以讓人們銘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全社會繼續(xù)前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另一方面,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價值觀念,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黨的領導,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文化精神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社會主義榮辱觀和道德觀念,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此外,紅色文化還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可以團結凝聚全國人民,激發(fā)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引領社會風氣向上向善。通過弘揚紅色文化,可以營造愛國愛黨、團結奮斗、向上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發(fā)展。只有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才能不斷培育和傳承革命精神,凝聚強大的正能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更大成就。
二、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內容及意義
(一)黨性修養(yǎng)的內容
黨性修養(yǎng)是指黨員在黨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下,樹立正確的黨性觀念,堅守共產黨員的思想信仰和行為準則,自覺遵守黨的章程和規(guī)定,增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政治信仰,踐行入黨誓詞,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水平,做到言行一致,在實踐中不斷錘煉黨性,不斷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實際行動投身到黨中央確定的工作任務中,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黨性修養(yǎng)的內容包括堅定政治信仰,牢固樹立共產主義思想,堅決擁護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章程和紀律,恪守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改進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謙虛謹慎,堅決反對個人主義。勇于擔當責任,積極主動參與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責任和使命。錘煉黨性,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水平,時刻保持對黨忠誠的精神品質。努力提高個人素質,做到政治上堅定、思想上純潔、品德上正直、才干上精湛。通過不斷強化黨性修養(yǎng),黨員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各項要求,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懈奮斗。
(二)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意義
黨性修養(yǎng)是指黨員自覺維護黨的宗旨、遵守黨的紀律、積極執(zhí)行黨的決定、堅定黨的立場、弘揚黨的形象等方面的品質和修養(yǎng),是黨員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首先,黨性修養(yǎng)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黨員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覺悟,使其堅定維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受任何錯誤思潮的干擾,保持政治清醒和原則性。其次,黨性修養(yǎng)可以提高大學生黨員的組織觀念和紀律意識,使其能夠自覺服從組織安排,聽從領導指揮,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保持黨員良好形象。再次,黨性修養(yǎng)有助于提升大學生黨員的為民意識和服務意識,使其能夠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群眾疾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為人民群眾謀幸福、促和諧。最后,黨性修養(yǎng)還能夠增強大學生黨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能力,使其具備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動力,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總的來說,大學生黨員應當認識到黨性修養(yǎng)的意義和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yǎng)水平,在實踐中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當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大學生黨員在黨性修養(yǎng)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習教育不夠深入。一些大學生黨員對黨的理論和政策了解不夠透徹,對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tǒng)認識不夠深刻,缺乏黨性修養(yǎng)的基礎。二是缺乏實踐鍛煉。一些大學生黨員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導致黨性修養(yǎng)表現較為淺薄。三是缺乏政治堅定性。一些大學生黨員對黨的領導和決策存在疑慮,缺乏政治堅定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四是缺乏奉獻精神。一些大學生黨員存在自私自利、功利心理較重的情況,缺乏為黨和人民奉獻的精神。
四、紅色文化對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運用路徑
(一)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紅色教育是指以紅色文化為主題,通過學習革命歷史、英雄人物事跡等方式,加強對黨性修養(yǎng)的教育和培養(yǎng)。大學生黨員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參與紅色教育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黨的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增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為了有效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和方式來進行:一是組織觀影討論活動。組織大家觀看一些紅色題材的影視作品,如紀錄片《建黨偉業(yè)》、電影《建黨偉業(yè)》等,然后開展討論交流,引導大家從中感悟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二是開展實地參觀活動。組織大學生黨員親身感受革命先烈的意志和精神,從而激勵自己勇于奮斗、永遠保持初心。三是舉辦紅色經典演繹活動,通過角色扮演等經典再現的方式,加深大學生黨員的共性。通過以上途徑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增強其忠誠于黨的信念和責任擔當意識,使他們成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的優(yōu)秀黨員。例如,某大學黨支部決定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以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在觀影討論活動中,黨支部組織黨員學生觀看了電影《建黨偉業(yè)》,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精神,引發(fā)大家對黨的敬仰和忠誠。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大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分享對電影中人物的感悟和思考,增強了對黨的認同和向心力。接著,黨支部組織了實地參觀活動,大家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參觀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歷史博物館。在這里,大家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犧牲奉獻,深刻領會了革命路上的困難和犧牲,進一步堅定了對黨的信仰和使命。最后,黨支部舉辦了紅色經典演繹活動,在演講比賽中,選手們分別選擇了《論持久戰(zhàn)》《誰是我們的敵人》等經典文獻進行角色扮演等演繹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大學生黨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黨的歷史和傳統(tǒng),增強了對黨的認同和信仰,也鍛煉了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這些活動旨在通過讓黨員大學生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和英雄人物,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感,提高他們的黨性修養(yǎng)。在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的過程中,大學生黨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yōu)閲颐褡謇娌幌^斗犧牲的精神,激發(fā)了他們心中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感。通過這一系列的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大學生黨員們的黨性修養(yǎng)得到了有效提升,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為更好地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紅色文化理論學習與傳承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化遺產,是黨歷經磨難戰(zhàn)斗形成的寶貴財富。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必須深入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使之成為黨員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首先,大學生黨員要重視紅色文化理論學習。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紅色文化經典著作,如《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等,深刻領會黨的歷史和傳統(tǒng)的豐富內涵。同時,要注重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將黨的傳統(tǒng)與現實相結合,不斷增強對黨的信仰和忠誠。其次,大學生黨員要積極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承活動??梢酝ㄟ^組織參觀革命歷史遺跡、舉辦紅色文化主題講座、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黨員在實踐中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同時,通過走訪老黨員、聽取老黨員的故事和經驗,傳承紅色基因,激勵黨員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強化紅色文化理論學習與傳承是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才能不斷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品質,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例如,某大學黨委通過開展紅色文化傳承活動,積極引導大學生黨員加強紅色文化理論學習,提高黨性修養(yǎng)。其中,針對紅色文化的理論學習與傳承,組織了一個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系列講座。在這個系列講座中,邀請了該校歷史學專業(yè)的教授來講解“紅船精神”的內涵、歷史背景以及時代價值。通過專家講解、解讀相關文獻和資料,幫助學生黨員全面了解“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激發(fā)他們對黨的奮斗歷程和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此外,針對學生黨員的不同學習需求,講座還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引導學生黨員通過學習紅色文化理論去探討如何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踐行“紅船精神”的具體方式和方法,如堅定信仰、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等。通過這些系列講座的開展,大學生黨員的紅色文化理論學習得到了有效強化和傳承,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黨性修養(yǎng)和思想政治素質。同時,這也為該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三)強化教育效果評估及優(yōu)化
在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運用路徑中,強化教育效果評估及優(yōu)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在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黨員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可以及時發(fā)現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效果提供依據。評估的方式可以包括學習成績、考試表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多方面指標。在評估的基礎上,需要及時對教育方案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通過對評估結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學生黨員在紅色文化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比如,提高紅色文化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加強紅色文化的實踐教育等。同時,還可以根據評估結果對教育措施進行優(yōu)化,調整教育方式和內容,更好地促進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只有通過不斷地評估和優(yōu)化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讓學生黨員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不斷成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yǎng)。例如,某大學黨委結合紅色文化要素,開展了一次針對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活動,為了評估教育效果并進行優(yōu)化,該大學黨委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和分析。首先,設計問卷調查,邀請參與活動的大學生黨員填寫對該活動的滿意度和收獲感受。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活動內容和組織安排表示滿意,認為活動有助于提升黨性修養(yǎng)和思想政治素質。其次,該大學黨委還組織了小組座談,邀請一些參與活動的學生代表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通過座談,了解到學生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需要更多的實踐和互動式學習。最后,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活動內容和方式,該大學黨委召開了專門的評估會議,邀請相關教師和學生代表共同參與。會議就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建議,如加強與革命老戰(zhàn)士的互動等。通過這次強化教育效果評估及優(yōu)化,該大學黨委不僅發(fā)現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也找到了改進的方向和措施,為今后開展更加有效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結束語
紅色文化對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運用路徑,不僅有利于增強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更有助于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激勵人們?yōu)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叢羽,趙安妮.紅色文化涵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教育路徑探索[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3):8-9.
[2]叢羽,初明月.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教育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2):226-227.
[3]聶仁東.論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教育的意義[J].教育界,2020(5):74-76.
[4]龐妃.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價值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2):113-115,157.
作者簡介:廖若宇(1984— ),女,漢族,四川眉山人,成都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2021年課題“新時代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黨建中的運用路徑研究”(課題編號:TCCXJY—2021—C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