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是常見的建筑構件,那你仔細觀察過它嗎?其實它有很多學問。
臺階,是現(xiàn)代人的叫法,古代它的名字叫——“踏跺”,也叫“踏步”。
如意踏跺
這種踏跺的特點是臺階不做垂帶,踏步條石沿左、中、右三個方向布置,人可沿三個方向上下,這種臺階稱為如意踏跺。一般用于較大的建筑,也用于住宅和園林建筑。
云步踏跺
這種踏跺,建的很隨意,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園林中,就是用幾塊小石頭堆放成一個小臺階,遠看就像云朵一樣,故名“云步踏跺”。
它既可以拾級而上,又是一種藝術裝點,表現(xiàn)了恬淡自然的藝術效果。
垂帶踏跺
在臺階的兩側加了個斜坡,叫做——垂帶踏跺。名字是不是取得很美,就像臺階加了兩條長長的“帶子”。
在宋代,垂帶踏跺會有兩個落腳點,東邊的叫東階,供主人行走;西邊的叫西階,供客人行走。
龍尾道
龍尾道的特點是把坡道修成一個個平臺與幾步踏跺相結合的形式,每個平臺一折,平臺之間用踏跺相連。
礓 磋
還有一種,就是我們在古路上比較常見的“礓磋”(jiāng cuo)??瓷先ゲ惶烙^,但其實是有大用的。鋸齒狀斜面的升降坡道,是將磚石打側,以其棱角所砌成的斜道,有些像洗衣板。車馬運輸商品十分方便。
御路踏跺
皇宮的正殿有三處臺階,中間的一處臺階叫陛,皇帝的尊稱“陛下”即由此而來。中間臺階的當中還有一條陛石,上面雕刻著龍鳳云紋,那是帝后通行的紅地毯——御路。有的高規(guī)格的殿堂,中間臺階也有設置這條“御路”,以示尊貴。
這種臺階中的斜道又稱輦道、御路、陛石,坡度很緩,是用來行車的坡道,通常與臺階形踏步組合在一起使用,稱為“御路踏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