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離婚的媽媽愁容滿面地走進了咨詢室:兒子剛進入初三,成績從全年級前30名掉到末尾,尤其在父母離婚的階段;暑假時承諾了好好學習,但聽到老師反饋其上課還是不在狀態(tài);回家就刷視頻,沉迷手機世界。媽媽向咨詢師求助:到底如何才能跟孩子好好溝通,讓青春期的兒子好好學習?
咨詢師與這位來訪者媽媽詳細交流后,了解到她的成長經(jīng)歷。來訪者作為獨生女,在父母的精心呵護照顧下,成長歷程一直很順利。直到最近幾年,父母的相繼離世和前夫的婚外情,讓來訪者自覺失去了全部依靠,整個人陷入不安和動蕩中:對父母有萬分不舍,對前夫有無盡的怨和恨,而孩子成了自己唯一的希望,因此,來訪者的注意力更多轉移到孩子的表現(xiàn)上,甚至在不經(jīng)意間把自己的痛苦和不安傳遞給了孩子。來訪者還曾把孩子拉入自己一方陣營,來尋找支援表達對前夫的怨恨,使孩子卷入了她與前夫的糾纏中。
對孩子而言,從小學到初中的轉換會帶來巨大的學業(yè)壓力。而家庭關系的變動,特別是父母關系的破裂,已經(jīng)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加之孩子被卷入父母之間的紛爭,需要在照顧和平衡父母關系方面承擔更多責任。此外,孩子還需要為母親的情緒和安全感提供支持,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成為來訪者的支持力量,并幫助拓展來訪者的支持性網(wǎng)絡:來訪者正遭遇生命中重大打擊,父母離世和自己離婚,整個支持性體系被打碎。咨詢師在一對一個案咨詢中,創(chuàng)造安全空間,與來訪者建立關系,理解、共情來訪者,成為來訪者的支持力量;同時,邀請來訪者參與咨詢師帶領的覺察小組、讀書會小組。在原有信任關系的基礎上,咨詢師給予陪伴和支持,為來訪者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和支持性的環(huán)境,提供自我覺察、療愈的空間和機會,同時鼓勵來訪者可以多參加社交活動,幫助療愈和成長自己,拓展社交關系和新的支持系統(tǒng)。
關于父母:咨詢師陪伴來訪者去經(jīng)歷喪失的五個階段:否認,討價還價,憤怒,悲傷,接受;用傾聽、共情技術“接住”來訪者情緒,讓來訪者感受到安全,并能敞開表達,疏解情緒。
關于婚姻:咨詢師采用“空椅子技術”,邀請來訪者選一個沙具代表前夫,面對“前夫”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咨詢師陪伴來訪者體驗和穿越這些情緒,同時引領來訪者從自我負責的視角去重新看待這些經(jīng)歷,幫助來訪者重構認知,從受害情結中跳脫出來,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
除此之外,咨詢師用澄清、面質技術,幫助來訪者去厘清與前夫的互動模式,看到自己對關系的期待,對對方的需要,以及有一些不合理或期待偏高的部分,如來訪者指責前夫欺騙自己,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歡的事還做,做也就算了,還瞞著自己做。咨詢師詢問來訪者,如果他不瞞你,告訴你,會怎樣?來訪者說,會跟他發(fā)脾氣,吵架。咨詢師面質:對啊,如果這樣,他或許瞞著你還可能平安無事,而且,哪可能什么事都依著你想要的來呢?
來訪者意識到自己會有“逼人太甚,得理不饒人,或者要求有點高,希望按自己意愿來”的時候,開始學會自我覺察與反思。咨詢師引導來訪者思考,當關系中的問題已經(jīng)發(fā)生,婚外情已成現(xiàn)實,你可以做什么讓自己舒服一些?通過引導反思,來訪者意識到離婚是自己想要的最好的選擇,只是自己不想接受他出軌這個事實,想要回到以前關系好的時候。
關于孩子:咨詢師給出對孩子現(xiàn)狀壓力的評估,讓來訪者理解孩子的壓力,并鼓勵來訪者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時也相信自己的力量:當我們?yōu)樽约贺撠?,減少讓孩子為我們支撐時,也是在給孩子空間。當我們給到孩子的壓力小一些時,孩子就相對更有能量去應對他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我們作為成年人,可以借助別的方式去支持自己,例如尋求咨詢師的支持、親友的陪伴。
咨詢師對來訪者進行心理教育方法的普及:孩子現(xiàn)在處于青春期,父母要關心他們,也需要給他們空間,讓他們自己思考和處理自己的問題。當孩子抱怨在學校遭遇的不公平對待時,要共情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并可以詢問孩子,需要父母做什么來給予孩子支持。來訪者意識到自己之前都是否定、指責孩子,覺得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自我反省之后,來訪者下意識地調整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模式,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鼓勵和支持。
同時,咨詢師通過示范,教來訪者如何跟孩子進行共情和溝通:比如當孩子提出來解決問題的方案時,我們要肯定他,支持他去做;當他未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嘗試邀請孩子:如果愿意的話,媽媽可以和你一起看看遇到了什么困難;同時對孩子的進步和改變,要給予及時的肯定。
咨詢師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教來訪者如何支持孩子。咨詢師扮演媽媽角色,來訪者扮演孩子——
來訪者(孩子):媽媽,我需要××家長的聯(lián)系方式。
咨詢師(媽媽):嗯,可以。你需要找他有什么事嗎?
來訪者(孩子):××今天說我“××”(一句臟話)。
咨詢師(媽媽):你當時聽著一定很難過吧?
來訪者(孩子):嗯。所以我要投訴他,告訴他家長!
咨詢師(媽媽):嗯,嗯,一會我可以陪你一起。下一次,我們也可以現(xiàn)場就制止那個同學,嚴肅地告訴他“我不喜歡這個詞,請不要再說了!如果再說,我將告訴老師,讓老師介入處理”。
來訪者(孩子):他都不理的。
咨詢師(媽媽):那他再說的時候,我們就告訴老師,并邀請老師處理。當老師處理過還是這樣的時候,下一步就提醒他,“如果老師處理你也不聽的話,我會投訴給你家長,并讓我媽媽介入”。
來訪者(孩子):所以我一會找他家長。
咨詢師(媽媽):好,一會我們一起跟他和他的家長聊一聊。我在你的身邊陪你。
經(jīng)過八次咨詢,來訪者在自我成長方面和親子溝通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情緒方面,來訪者表示自己的情緒得到了很大的緩解,雖然還是對孩子的現(xiàn)狀有點焦慮,但沒有那么易怒了,感覺自己很“安心”。認知方面,來訪者深切地體會到:改變不了外在,只有改變自己;愿意繼續(xù)往內(nèi)探索,去成長自己。行為方面,來訪者對孩子較少發(fā)脾氣了,雖說內(nèi)心還是有些焦慮,但在盡量克制嘮叨,給到孩子的空間大了很多。關系方面,來訪者也能更坦然地處理和前夫的關系了:“在交出鑰匙的那一刻,感覺解脫了,不欠他了?!迸c孩子的相處中,知道如何給孩子支持和共情,知道應該如何跟兒子溝通,跟孩子的關系由緊張逐漸轉向和諧。社交方面,來訪者通過讀書會又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支持系統(tǒng)逐漸擴大。
來訪者因“如何與孩子溝通”而求助,在咨詢師深入了解其成長經(jīng)歷、親子溝通模式之后,咨詢師發(fā)現(xiàn),“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溝通技巧的學習,而是來訪者自身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項”在困擾她的身心,導致了與青春期兒子溝通上的不順暢甚至矛盾沖突。
咨詢師通過識別“來訪者問題”背后“真正的問題”和“問題的癥結”,與來訪者澄清介入目標,幫助個案直接面對更深層的困擾。在這個個案里面,家長自身的情緒、心理困擾處理好了,地基打牢了,再提供親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建議,家長才能真正領會和應用,才能產(chǎn)生效果。
很多時候,看似是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但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家長和家庭遇到困難的折射,家庭各個子系統(tǒng)之間互相纏結。把家長自己的任務收回來,自己尋找資源面對和處理,幫助孩子看到家長處理自己問題的勇氣和能力,孩子才能放心,回到自己該承擔的發(fā)展任務中去應對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