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天強(1909—1948),原名韋世剛,字近仁,壯族,廣西武宣縣人,193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歷任中共廣西學生軍團第二中隊支部書記、第六期廣西合作人員訓練班總支書記、柳城縣支部書記、修仁支部書記、賀縣特支書記、一二一縱隊第十二支隊支隊長兼政委等職。1948年5月上旬,他與中共黨員朱世祺奔赴貴州省從江縣宰便圩(時屬禹甸鄉(xiāng),今屬宰便鎮(zhèn))開辟新區(qū),途經羅城縣三防區(qū)桿洞鄉(xiāng)(今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xiāng))時不幸被捕,為保守黨的秘密,二人英勇就義。
驚悉噩耗后,中共恒山工委書記莫矜(后任柳北區(qū)工委書記、柳北人民解放總隊司令員兼政委)含悲賦詩,高度贊揚兩位烈士視死如歸、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
慷慨犧牲為自由,韋朱臨難不低頭。
烈士精神垂不朽,誓承遺志報深仇。
投筆從戎展英姿
1909年12月(一說10月),韋天強出生于武宣縣上平嶺村(今東鄉(xiāng)鎮(zhèn)平嶺村上平嶺屯)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其父親韋廷獻從事農耕,當過教師,1927年5月任東鄉(xiāng)區(qū)農民協(xié)會財務委員,是大革命時期當地農民運動的骨干。韋天強是長子,下有5個弟弟、3個妹妹。
韋天強自幼勤奮好學,先后就讀于鄉(xiāng)村私塾、東鄉(xiāng)小學和武宣中學,成績優(yōu)良,愛好廣泛,課余常鉆研詩詞、繪畫和書法。1927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回鄉(xiāng)擔任村小教師,思想觀念深受當時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影響,因教學能力突出,相繼應邀到妙皇小學、東鄉(xiāng)小學任教。其間,韋天強與一位在北平(今北京)讀書返鄉(xiāng)的梁姓青年交往密切,從其家里借閱了許多進步書刊,對革命的認識進一步加深。1937年1月,經武宣中學教師、中共武宣臨時支部書記覃秉壽介紹,韋天強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5日,中共武宣縣工委成立,韋天強任宣傳委員,負責東鄉(xiāng)的黨員發(fā)展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同年夏,東鄉(xiāng)支部組建,韋天強兼任支部書記。
1938年11月,國民黨廣西當局組建第三屆廣西學生軍,中共廣西省工委決定派黨員帶動廣大進步青年參加這支抗日武裝隊伍。韋天強響應號召,毅然辭去教職,發(fā)動胞弟韋世常、韋世寬以及東鄉(xiāng)青年10余人考取學生軍(全縣參加學生軍計90余人)。與東鄉(xiāng)中心校師生、家鄉(xiāng)父老臨別之際,韋天強揮毫賦詩,抒發(fā)舍家為國、投身抗戰(zhàn)的壯志豪情:
故鄉(xiāng)誠可愛,親朋情更深。為了民族故,獻上我青春。
學生軍4200余人,共設3個團。12月中旬,第二團在荔浦縣(今荔浦市)縣城組建,多數武宣青年編入第二團第六中隊,韋天強在第六中隊任班長,隨后,全團赴桂林進行集訓。1939年1月下旬,韋天強有幸聆聽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葉劍英在第二團作題為《現階段的游擊戰(zhàn)與正規(guī)戰(zhàn)》的演講,加深了對抗戰(zhàn)發(fā)展趨勢的認識,堅定了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2月下旬,第二團開赴桂平縣(今桂平市)潯旺鄉(xiāng)訓練。其間,韋天強參加團部組織的抗戰(zhàn)形勢論文比賽并獲獎。4月,第六中隊奔赴玉林、博白、陸川等地,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中隊每到一地,韋天強都帶頭書寫標語,繪制漫畫,組織戲劇演出,走村串戶,動員民眾支持抗戰(zhàn)。
韋天強公道正派、老成持重、工作積極、關心他人,很快贏得全中隊同學的信任和尊敬,同學們親切地稱他為“剛哥”。他引導大家閱讀進步書籍,深入淺出地講解中共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講述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進行抗日斗爭的事跡,吸引一批進步青年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有一次,他在《曙光報》發(fā)表文章,揭露部分舊軍官的軍閥作風和腐化現象,被團部懷疑為共產黨員,團長帶人到陸川馬坡圩駐地準備抓他,經在場的團政治室主任靳為霖(中共地下黨員)勸解才作罷。當時,韋天強處變不驚,鎮(zhèn)定如常。
1939年12月,桂南會戰(zhàn)期間,韋天強聯(lián)合武宣籍學生軍同學,簽署《廣西學生軍武宣同志為保衛(wèi)家鄉(xiāng)敬告鄉(xiāng)紳父老和青年同志書》,寄回武宣散發(fā),呼吁“每一個不愿當亡國奴的同胞,都應該堅決地一致奮起團結,準備為保衛(wèi)自己的鄉(xiāng)土而流血而戰(zhàn)斗!”
1940年夏,廣西學生軍集中在隆安縣下顏圩進行第二次整編,縮編為1個團。7月,正式改稱廣西學生軍團,下轄3個大隊、1個女生隊,人數1100余人,韋天強所在中隊改編為第一大隊第二中隊。那時,第二中隊未配備政治指導員,全體同學一致推選他為中隊生活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學生軍整編的同時,中共地下黨組織在學生軍團建立總支委員會,各中隊和曙光報社建立支部,韋天強任第二中隊支部書記。他利用生活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公開身份做掩護,開展黨支部的活動,積極發(fā)展黨員,壯大黨的隊伍。1941年夏學生軍宣告解散時,黨支部已在中隊成立3個黨小組,發(fā)展黨員近20名,其中多數成為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廣西各地革命武裝的骨干。
1940年冬,廣西學生軍團第二中隊深入敵后,途經左縣馱盧圩(今屬崇左市江州區(qū)馱盧鎮(zhèn))時,聽到敵機飛臨的警報聲,人們趕忙奔往河邊街的防空洞。一個五六歲的男孩找不見父母,無助地在路上大哭,當時敵機超低空飛行準備投彈,十分危急之際,韋天強從隱蔽處一躍而起,抱住男孩跳下一塊凹地,隨后敵機扔下的炸彈就在附近爆炸,泥土把他們埋了1尺(約33厘米)多厚。因韋天強的英勇救護,男孩得以安然無恙,其舍己救人的壯舉,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稱贊。
1941年6月,學生軍解散,韋天強等600余人被安排到第六期廣西合作人員訓練班學習,其中中共黨員60余人,班內建立中共黨總支(受中共桂西南特委宣傳部部長覃桂榮領導),韋天強任總支書記。3個月培訓期內,韋天強和其他總支成員共同努力建立了6個黨支部和1個女生黨小組,發(fā)展了16名新黨員。在學員分配時,黨總支抓住機會,將70余名黨員分配到比較重要的地區(qū),為后來黨的工作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輾轉三縣傾心血
1941年9月,訓練班結束,韋天強、黃菊芳(黃文)、毛獻明、黃元漢等20余名中共黨員和進步青年被分配到柳城縣政府及各鄉(xiāng)鎮(zhèn)任合作指導員。不久,在縣政府合作指導室工作的韋天強與柳城縣立國民中學教師陶保寧、學生侯信(原屬學生軍團第二大隊第七中隊,學生軍解散后回到該校復讀)接上組織關系。12月,經中共柳州市委批準,中共柳城縣支部在縣城鳳山鎮(zhèn)成立,韋天強任支部書記,侯信、陶保寧任委員。支部成立后,組織開展積極分子培養(yǎng)、發(fā)展黨員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先后發(fā)展羅炳中、黃元漢等人入黨,在東泉、太平建立黨小組,壯大黨的力量;成立學生軍同學會,在各鄉(xiāng)鎮(zhèn)組建抗日宣傳隊,每逢圩日,上街開展宣傳活動,激發(fā)民眾的抗日愛國熱情;在太平圩舉辦暑期升學補習班和成年識字班,組織放暑假的教師義務教學,傳播革命思想,培養(yǎng)青年骨干。
1942年7月,廣西發(fā)生“七九”事件,國民黨廣西當局大肆搜捕共產黨員。12月,中共柳城縣支部被破壞,正在沙埔檢查工作的韋天強身份暴露,收到侯信報訊后,他不顧個人安危趕往東泉,向繼續(xù)潛伏的地下黨員布置好相關工作后,才從容撤離,輾轉回到家鄉(xiāng)。
1943年2月中旬,武宣縣政府派警察到上平嶺村抓捕韋天強。由于提前得到報訊,韋天強轉移到桂平縣羅淥洞潛伏。
盡管處于十分險惡的斗爭環(huán)境,韋天強對革命事業(yè)仍充滿信心。他曾登上高山之巔,俯視滾滾東流的黔江,心潮澎湃,寫下“黔江蕩蕩流何急,明日長空響巨雷”的詩句,堅信革命的風雷很快會響徹長空。
1943年4月,韋天強前往修仁縣(今大部屬桂林荔浦市)西元鄉(xiāng)(今屬金秀瑤族自治縣三江鄉(xiāng)),在崖頭村、廟村一帶開展革命活動。他白天與人合伙賣豬肉,晚上舉辦夜讀班,組織周邊村屯的青年學習文化,借機宣傳進步思想和團結抗日救國的道理。1944年2月,為了適應形勢發(fā)展需要,中共廣西省工委決定將修(仁)荔(浦)蒙(山)特支劃分為荔蒙特支和修仁支部,均屬桂東特派員黃嘉直接領導,韋天強、韋章平分別擔任修仁支部書記、副書記。支部下設廣平、十錦2個黨小組,黨員8人。此后,韋天強組織黨員和積極分子,在當地民眾中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1944年6月,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韋天強轉移到賀縣獅洞鄉(xiāng)(今屬賀州市平桂區(qū)沙田鎮(zhèn))中心校,以教師職業(yè)為掩護,秘密從事黨的活動。同年9月,中共賀縣特支成立,韋天強、韋立仁分別擔任書記、副書記。
在獅洞中心校3年間,韋天強先后教學國語、數學、音樂、美術等科目。其課堂教學富于啟發(fā)性,由淺入深,條理清晰,受到學生普遍好評。在他的倡導下,全校師生吟唱進步歌曲,閱讀進步報刊蔚然成風。他以飽滿的激情為該校校歌作詞:“我們生活在優(yōu)美的農村里,卓立于雄偉的龍頭灣,我們年紀小,我們志氣高,國家民族要我們去復興,人群幸福要我們去締造。我們是新中國的主人翁?!惫膭钌倌暌淮⒅鞠蛏?,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曾任該校校長的張敬意撰文回憶,韋天強在獅洞中心校播下革命種子,在他任教期間讀過高年級的許多學生,后來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5年7月,韋天強吸收沙田中心校教師黃菲入黨;9月,安排中共黨員黎瑀璋(李松文)到鵝塘鄉(xiāng)(今賀州市平桂區(qū)鵝塘鎮(zhèn))中心校任教導主任,陳樂之(中共黨員)、黃菲相繼調到該校任教。10月,韋天強到鵝塘中心校視察工作,聽取黎瑀璋的工作匯報后,認為鵝塘交通方便,周邊群眾基礎好,利于工作開展,批準成立中共鵝塘支部,由黎瑀璋任支部書記。
1946年春,賀縣(今賀州市八步區(qū))發(fā)生特大饑荒,鵝塘鄉(xiāng)90%的農戶缺糧斷炊,而鄉(xiāng)長、各村村長卻控制糧倉,部分地主趁機囤積居奇,大放高利貸剝削貧苦農民。3月上旬,為解決農民缺糧困難,韋天強領導鵝塘支部,發(fā)動600余名饑民,挑著籮筐到鵝塘鄉(xiāng)公所要糧,迫使鄉(xiāng)長李守一將鄉(xiāng)倉儲谷7000余斤借給農民。借糧救荒斗爭,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一批骨干分子,鵝塘支部黨員發(fā)展到7人。
1947年6月,中共桂東地區(qū)地下黨組織發(fā)動鐘山縣英家起義、富川縣古城起義,國民黨平樂專署驚恐之余,在八步成立“富川、賀縣、鐘山三縣聯(lián)防自衛(wèi)委員會”,四處搜捕共產黨員,嚴密控制民眾。7月,根據形勢變化,韋天強指示賀縣特支所屬黨組織暫停發(fā)展黨員,暴露身份的黨員轉移到外地活動。他也于當月撤離賀縣,轉回武宣東鄉(xiāng)。
起義東鄉(xiāng)震敵膽
1947年4月,中共廣西省工委書記錢興在橫縣陶圩鄉(xiāng)(今橫州市陶圩鎮(zhèn))六秀村召開全省黨的主要干部會議,提出今后以武裝斗爭為中心任務,各地區(qū)要抓緊發(fā)動武裝起義,條件不足的也應積極準備。為貫徹會議精神,回到家鄉(xiāng)的韋天強積極發(fā)動群眾,籌集資金購買槍支,組織武裝小組,準備發(fā)動武裝起義。
9月29日(中秋節(jié)),廖聯(lián)原在貴縣達開鄉(xiāng)(今貴港市港北區(qū)奇石鄉(xiāng))宣布舉行中秋起義,成立達開縱隊,廖聯(lián)原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韋志龍任副司令員。10月初,武宣縣工委書記韋敬禮率通挽游擊隊(后改編為一二一縱隊)前往貴縣(今貴港市)配合作戰(zhàn),先后解放貴縣中里、龍山和武宣通挽、桐嶺等鄉(xiāng)。韋天強獲悉消息后,安排韋世寬前往一二一縱隊駐地,向韋敬禮匯報東鄉(xiāng)起義籌備情況。10月25日,一二一縱隊司令部批準東鄉(xiāng)武裝隊伍整編為一二一縱隊第十二支隊,韋天強任支隊長兼政委,劉鐵民、余銳任副支隊長。韋天強隨即召開黨員骨干會議,部署武裝起義相關事項,會后,與會人員分頭到各村屯召集武裝小組。韋天強與父親商量,拿出家中5000余斤稻谷作為起義隊伍給養(yǎng)。他叮囑準備參加起義的5個弟妹:“如果起義失敗,我們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向敵人投降?!?/p>
10月26日凌晨,起義隊伍100余人在韋天強家曬谷坪集合。韋天強作簡要戰(zhàn)斗動員后,指揮隊伍兵分兩路開赴3公里外的東鄉(xiāng),攻打鄉(xiāng)公所。國民黨鄉(xiāng)長逃遁,鄉(xiāng)警放棄抵抗,起義隊伍順利占領鄉(xiāng)公所,繳獲一批武器彈藥。第二天,正值東鄉(xiāng)圩日,韋天強安排政工隊員上街,張貼布告,宣傳中共的政策和革命道理;決定打開糧倉,將4萬余斤稻谷分給無糧、缺糧的群眾。此舉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加入第十二支隊,隊伍擴大到500余人,編成3個大隊。
10月30日晚,韋天強率第十二支隊攻打三里鄉(xiāng)公所。由于敵方防守嚴密,又有援兵趕到,久攻不克后,他指揮部隊撤出戰(zhàn)斗,轉移到峽江一帶。
11月上旬,國民黨廣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莫樹杰帶領兩個保安團到武宣“督剿”起義隊伍。同月中旬,保安團在東鄉(xiāng)捕殺革命群眾,將韋天強多名親屬抓到縣政府關押,并貼出告示,懸賞緝拿韋天強、劉鐵民等起義領導人。12月10日,為反擊敵人的瘋狂“圍剿”,韋天強與劉鐵民組織隊伍突襲勒馬圩,駐敵聞風而逃。隨后,第十二支隊退回峽江,不久,由于敵眾我寡,部隊只好化整為零,分散隱蔽。
12月23日,劉鐵民從隱蔽的山中外出,途經東鄉(xiāng)白沙村白沙沖時遭敵人伏擊,被殘忍殺害。韋天強悲憤地對戰(zhàn)友們說:“只要我們沒有死絕,敵人就莫想太平無事?!?/p>
鐵骨錚錚揚浩氣
由于敵人的殘酷鎮(zhèn)壓,武宣各地武裝起義均以失敗告終,被嚴令通緝的韋天強在家鄉(xiāng)難以立足。1948年3月,中共桂柳區(qū)工委書記陳楓了解韋天強的處境后,將他調到柳北地區(qū),由融縣黨組織(此時分為華山工委、恒山工委)安排到羅城縣寺門鄉(xiāng)魏家村(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黃金鎮(zhèn)寺門村魏家屯)魏文榮(中共黨員、原屬學生軍團第七中隊)家中潛伏待命。
4月,中共恒山工委為建立武裝斗爭回旋地區(qū),決定在桂黔邊擴大活動范圍,增派富有斗爭經驗的韋天強與從貴州從江縣回來匯報工作的朱世祺,一同到宰便建立新的革命據點。他們從魏家村出發(fā),中途在羅城縣三防區(qū)滾貝鄉(xiāng)大斗村(今融水苗族自治縣滾貝鄉(xiāng)支文村大斗屯),與在當地活動的恒山工委書記莫矜商議工作策略,5月3日,途經桿洞鄉(xiāng)英洞村時,遇到桿洞鄉(xiāng)鄉(xiāng)長韋宗元帶著鄉(xiāng)警下村抓壯丁、催糧,二人被以“土共”嫌疑抓捕,當晚被關在村公所嚴刑拷問。韋天強、朱世祺立場堅定,堅貞不屈,敵人未獲得任何口供。第三天,韋宗元將他們押送至三防區(qū)公所,朱世祺半路掙脫繩索逃跑,不幸被鄉(xiāng)警開槍擊中犧牲。
韋天強被押至三防區(qū)公所后,區(qū)長韋慶三企圖從他口中得到中共地下黨干部名單及黨組織活動情況,以便向上級邀功請賞,使用各種酷刑對韋天強進行逼供。敵人的殘酷折磨,絲毫動搖不了韋天強的革命意志,縱然幾度昏厥,遍體鱗傷,他給敵人的回答只有一句話:“要口供沒有,要命有一條?!贝稳樟璩浚f天強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
回顧韋天強的革命生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仰、勇于作為的擔當意識、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貫穿始終。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刻起,他始終對黨的事業(yè)忠心耿耿,不避艱險,一往無前,直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獻出寶貴的生命。他一生多次被國民黨地方當局通緝,東鄉(xiāng)起義后家中房屋被敵人燒毀,全家糧食和田產被掠奪,在羅城三防區(qū)被捕后慘遭酷刑,但他的革命信仰從未動搖。他服從組織安排,不辭辛勞,先后在學生軍、合作人員訓練班開展工作,在柳城、修仁、賀縣和柳北地區(qū)等處從事革命活動,建立和發(fā)展多個黨的組織,引導無數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是一名杰出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在他的影響下,他的5個弟妹和許多親友、鄉(xiāng)親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韋天強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中共武宣縣委追認為模范共產黨員,其事跡載入《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中共廣西黨史人物傳》《豐碑——柳州英烈傳略》《彈雨硝煙的黎明——廣西柳北地區(qū)游擊戰(zhàn)爭實錄》《武宣縣志》《羅城解放與剿匪》等相關書籍。原中共桂柳區(qū)工委委員、武漢鋼鐵學院院長路璠贊譽韋天強是“我們優(yōu)秀的黨員骨干”。2016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原主席韋純束為上平嶺屯韋氏家族題詞“革命之家”。
個人優(yōu)秀品質在革命事業(yè)的洪流中得以升華,賦予韋天強非凡的人格魅力。在他犧牲40余年后,健在的戰(zhàn)友們雖年逾古稀、遍歷滄桑,每每回憶起與之并肩戰(zhàn)斗的歲月,依然情難自已、潸然淚下。
淚隨筆下寄哀思,往事低徊憾有余。
落落獻身求解放,拳拳報國愿捐軀。
拋頭換得人間麗,灑血贏來世界殊。
大志垂成傳噩耗,同儕悲痛盡欷歔!
這是一位武宣籍學生軍戰(zhàn)士飽含對韋天強思念和景仰的詩作。時光荏苒,歲月匆匆,但韋天強烈士一直活在他的戰(zhàn)友、親人和家鄉(xiāng)人民心中,其浩然正氣必將長存于八桂大地。
如今,韋天強故居被中共來賓市委確定為來賓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無數市內外的干部、群眾、師生到此追尋烈士的革命足跡,感受其為了正義的事業(yè)甘于拋頭顱、灑熱血的奉獻精神,汲取奮進的力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