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碰”是今年在各大平臺直播間內火起來的盲盒新玩法。直播間里,此起彼伏的“歐中!加寵!”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感官。那么,我們?yōu)槭裁磿矚g對對碰?在這種快感背后,隱藏著什么消費陷阱?我們又該如何理性看待盲盒熱?
初三學生小月(化名)求助,最近很苦惱:她的幾個好朋友常一起聊對對碰盲盒的話題,最開始她也抱著玩一玩的態(tài)度觀看直播,沒想到一發(fā)不可收拾,很快就上癮了,控制不住購買的欲望,就算不買也會每天晚上去直播間看主播拆單。這樣的嘗試讓她獲得了同伴的認可,也花光了自己的零用錢,快要被媽媽的數落聲“淹沒”了。長期觀看拆盲盒直播讓她更焦慮的是:作業(yè)難以完成,睡眠嚴重不足,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考試成績直線下降……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斯金納“鴿子”實驗。實驗早期,美國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將鴿子放進安裝了操縱桿的籠子,只要鴿子壓動操縱桿,它就能獲得一顆食物獎勵。后來,斯金納做了一點調整:鴿子壓動操縱桿后,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食物,而是有時能得到,有時得不到。這種方式讓鴿子的行為出現了顯著變化——它們開始瘋狂地按壓操縱桿。
這個實驗也對人類行為研究作出了重要啟示。斯金納認為,這種間歇性的變量獎賞也是人類許多行為背后的驅動力之一,如電子游戲、在線平臺的用戶激勵等,均利用了這一心理機制。
實際上,開盲盒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得到里面的物品,而是通過不確定地獲取物品,給自己制造持續(xù)的滿足感,以及由不確定性和超出心理預期產生的愉悅感。
現如今,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會面臨學業(yè)或其他壓力。壓力是意志力的死敵,它不僅會消耗意志力、削弱自控力,而且面對壓力時,已知的所有誘惑都會更具誘惑力。
壓力會影響大腦中負責分析、決策、計劃和抑制沖動行為的前額葉皮層,當這個區(qū)域的功能受到抑制時,我們更容易在沖動下做出決定,包括那些我們認為會產生不利影響的決定。
此外,在壓力狀態(tài)下,大腦的獎勵系統(tǒng)(尤其是多巴胺系統(tǒng))會變得更加活躍,導致我們對可能帶來即時滿足感的活動(如吃零食、購物、玩游戲、刷視頻等)更敏感,使我們更傾向于選擇短期利益而非長期利益。
但此刻的我們更需擦亮眼睛,克服沖動,明白各種策略都是商家過度營銷的套路,這種愉悅是暫時的,長期下去會出現破壞性的后果。
位于大腦前方的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負責高級認知功能的區(qū)域。腦神經科學揭示了前額葉皮層并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3個區(qū)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3種力量?。
這3個區(qū)域的協(xié)同作用,使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決策制定和目標追求。然而,這些區(qū)域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時,可能會導致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比如沖動行為、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抑郁等情況。
要想提升自己的自控力,擁有頑強的意志力,就要運用好這3種力量。
前額葉皮層的左邊區(qū)域負責調節(jié)“我要做”的力量,即主動控制和執(zhí)行任務的能力。它與目標設定、計劃制訂、決策執(zhí)行等高級認知功能密切相關。
你可以好好想想自己真心想選擇去做的是什么,然后就去多做一些,這樣可以有效地轉移注意力,并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
強烈建議在“我要做”行動清單中加入:
尋找能夠給自己帶來愉悅和滿足感的替代活動。
5分鐘冥想,訓練大腦。這種練習可以提升人的自控力、注意力、管理壓力、克制沖動和認知自我的能力。你可以找個舒服的姿勢坐好,然后閉上眼睛,專注于呼吸:注意空氣從鼻子進入和嘴巴呼出的感覺,緩緩地吸入和呼出,感覺到吸氣時胸腹部的擴張和呼氣時胸腹部的收縮。如果發(fā)現自己有點走神,沒關系,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剛開始時,每天堅持做5分鐘就好,習慣成自然后,爭取每天做10~15分鐘,如果覺得有負擔,那就減少到5分鐘。
作息規(guī)律,睡出意志力。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自控力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影響了前額葉皮層功能。但好消息是,如果睡眠不足的人睡上一個好覺,他的前額葉皮層就會恢復如初。如案例中的小月到了初三,如果學業(yè)任務重,不能每晚都保證8小時睡眠的話,可以在周末多補覺或休息時打個盹。當然,真正的問題并不是強迫自己去睡覺,而是遠離那些讓自己無法入睡的事,可以給自己定一個規(guī)矩,如最晚11點必須睡覺。
前額葉皮層的右邊區(qū)域負責調節(jié)“我不要”的力量,即抑制沖動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它與情緒調節(jié)、沖動控制、道德判斷等心理過程有關。
對于網購者來說,這意味著要學會拒絕那些不必要的、僅僅是因打折促銷而想購買的商品。我們可以在購買前制定必需清單,設定一段時間的冷靜期,在這段時間內不進行任何非必要的購物;或者下單時,給自己10分鐘的緩沖期,調整大腦中及時享樂的思維模式。
對熱衷于購買盲盒的青少年,建議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如晚上9點后不看手機,不將手機帶到臥室,卸載可能導致過度消費的應用程序,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強制自己遠離盲盒的誘惑。
前額葉皮層中間靠下區(qū)域負責調節(jié)“我想要”的力量,即動機和欲望的產生。它與獎賞處理、動機驅動、目標追求等行為有關。
這需要你花點時間,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可以憧憬下:未來的自己享受到自控的成果,會是怎樣的美好?你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只要你覺得自己要屈服于誘惑了,就想想這個動力,能夠幫助你遏制一時沖動。
面對直播間的盲盒熱,我們只要看清背后的邏輯陷阱,有自己的判斷分析和決策能力并采取積極的行動,終會跳出陷阱。美國作家吉米·羅恩(Jim Rohn)說過:“不要隨波逐流,那樣你不會成長,要去那些期望和要求都很高的地方?!?/p>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