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過方山了,橫山更絕奇”,早在宋代,綦江橫山便為詩人楊萬里所稱頌。絕奇橫山,一眼千年,款款而來。
“橫”亙城畔,有種清爽,叫作身邊。受大婁山焚風帶、“副高”盤踞、“城市熱島”等多重因素影響,重慶自古以“火爐”聞名,盛夏上山,片刻清爽,孜孜奢望。幸哉“山城”重慶,名山俯拾皆是,僅城周和城中獨立山體就達65 座,山,成為烈烈酷暑、滾滾巴渝的“救命稻草”。立足本底、圖畫未來,國土空間規(guī)劃人首先開啟了資源環(huán)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fā)適宜性“雙評價”探索,在比對重慶一眾山體后,目光聚向一個瑰寶般的存在——綦江橫山,一座海拔千米以上、離城僅45 分鐘車程的重慶城周“最近千米高山鎮(zhèn)”。
在橫山,千米高差,比城區(qū)低6度的清爽,讓“山城夏宮”“空調美鎮(zhèn)”盡情酣享;在橫山,沒有驟熱陡涼的季節(jié)溫差、晝夜溫差,沒有人體血管的急張速縮,滋養(yǎng)最適養(yǎng)生的“黃金養(yǎng)域”;在橫山,夏季避暑“5+2”短居、旅居稀疏平凡,“白+ 黑”長居、定居并不遙遠。古人云,“大隱朝、中隱市、小隱野”,邂逅橫山,朝可往、市在旁、野相望,詩和遠方、家和夢想相融。
“橫”峰側嶺,有種美麗,叫作天賜。2005 年8 月15 日,習近平同志還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至今已快20 年。差不多同時期,橫山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橫山最大的稟賦就是山,除了山還是山。橫山鎮(zhèn)完全建在一條南北橫亙的山脊上,鎮(zhèn)因山形而得名,屬于典型南北向無陰坡“陽山”,且位于“600 米低云霧冷凝層”以上,清晨朝陽東升、黃昏夕陽西落,年日照時數(shù)1031 小時,真正“不潮不濕、既陽且涼”。
受益于這種八面來風“龍脊地貌”,橫山全年二級以上有風天數(shù)294 天,風不僅吹走霧霾,還清風拂面、倍增舒爽。橫山還是典型的喀斯特“倒置山”,地層直切地幔,調協(xié)腦電波的地磁強度高達0.47 高斯,超全市均值2 倍,能真正實現(xiàn)深度且沉靜的睡眠。此外,大山還帶來以侏羅系、白堊系為主的地層,土壤富硒量達0.82 微克/ 克,全鎮(zhèn)富硒和足硒土壤面積占比達97%,滋養(yǎng)橫山貢米、橫山藍莓等系列富硒產(chǎn)品,天賜美麗,美得自然。
“橫”空星移,有種圓滿,叫作福壽。從事過國土空間規(guī)劃的同志都深知,水在中國傳統(tǒng)視域下?lián)碛袠O高的地位,人因水聚、財因水至、城因水興、文因水綿;與之對照,山,往往是封閉、窮困的代名詞。光陰的發(fā)條撥弄到當下,橫山卻因高冷的庇護,為渝城留下一塊“消失的地平線”。全鎮(zhèn)62%、康養(yǎng)核心區(qū)87.7% 的森林覆蓋率,滋養(yǎng)90% 的“宜人濕度”,空氣監(jiān)測常年國家一類標準,全年優(yōu)良天氣數(shù)360 天,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達5000 個以上,身處橫山,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即是頤養(yǎng)。
在橫山1.5 萬名戶籍人口、3400名常住人口中,百歲老人達4 人、95 歲以上32 人、80 歲以上796 人、70 歲以上1610 人,遠超聯(lián)合國“長壽之鄉(xiāng)”標準。從明朝開始,朝廷會定期賜予高壽老人“壽官”,以體現(xiàn)“國泰民安”,橫山鎮(zhèn)天臺村“胡考知休”牌坊,是目前全市唯一存世的壽官牌坊,當歷史照進現(xiàn)實,高品質生活的規(guī)劃追求,不再是紙間的一段段文案,而幻化為龜齡老人的一張張笑臉。在橫山,無限享壽,得到具象。
“橫”笛吹遠,有種治愈,叫作放空。古文修辭,講究“通感”,又稱“移覺”,即將人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不同感官相互融合,使表達的意象更系統(tǒng)活潑。國土空間規(guī)劃的幸福感、獲得感,本質也是“通感”的實現(xiàn)。橫山已建成的34 個避暑小區(qū)、2.3 萬套康養(yǎng)避暑房,全部因山就勢、因林制宜,崖景聯(lián)排、山璟合院、溪谷平墅、森林洋房等互相掩映,場鎮(zhèn)、村頭、建筑、院落、組群、街巷、田園等序列有致,種花的、弄廚的、唱和的、歌詠的、健動的等社群發(fā)達。在橫山過活,春耕、夏鋤、秋收、冬藏,朝練、午眠、夕望、夜讀,不是理想,而是日常;在橫山醒來,目之所及是蔥綠、眼之遠眺是云端、光之所趨是朝陽、鼻之所浸是花香、味之所艷是鮮甜、觸之所感是潤澤、體之所迎是徐風、耳之所聞是松濤、行之所至是自然;在橫山放空,于萬物中見小我,安放一顆謙卑的心,人生何來過不去的坎,放下行囊、放下疲憊、放下奢望,打開山房,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
“橫”舟唱晚,有種從容,叫作歸來。人,詩意地棲居,是吳良鏞先生人居環(huán)境科學的大愿。作為中國最快老去的城市之一,重慶60 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已達24.3%,如何讓每一個人詩意棲居、從容老去,是新時代規(guī)劃人的必答題。于需求而言,歷盡山水、閱盡世事,老了找座清涼僻靜之所,這是新的剛需,咫尺橫山、子女隨伴、亦旅亦家;于動力而言,房地產(chǎn)轉段迭代,已不可能再擔一國、一省、一城之經(jīng)濟發(fā)動,但一鎮(zhèn)、一村、一山還有余量,在城中,老人是負擔,在山上,老人是市場,也是新的增量;于融合而言,城市在老去,鄉(xiāng)村也一樣,農村空心化的破題仍在路上,隨著城市老人的回歸和融入,人流、資本、資源、意識、情感在這一刻共榮;于配套而言,有效政府牽引,有為市場驅動,鄉(xiāng)村內、城鄉(xiāng)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yè)、科教文衛(wèi)、水電氣信、游樂健養(yǎng)等各類配套會進一步跟進,安頓老人的同時,也是在安頓城市外溢的功能、安頓當下趨冷的經(jīng)濟、安頓諸多徘徊的家庭、安頓我們自己的未來、安頓每一顆渴望的人心。
在綦江區(qū)最新版國土空間規(guī)劃中,橫山定位為“綦江城區(qū)一體化發(fā)展核心的重要組成、適宜城鎮(zhèn)建設的城市化地區(qū)、唯一以避暑康養(yǎng)旅游為重點的魅力地區(qū)、全區(qū)七個強鎮(zhèn)之一”。我們相信,橫山的未來不是夢。為了圓共同的夢,到橫山來,我們等您。
編輯+ 李錦媛
鐘旭
現(xiàn)任綦江區(qū)橫山鎮(zhèn)黨委副書記,曾任重慶市規(guī)劃展覽館黨委專職副書記,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