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茶座
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大家總要聚在一塊兒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完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大有其樂無窮之意,真可謂“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shù)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玲瓏剔透、滋味鮮美的水餃時,如果再了解一些它的來歷和故事,誰能不驚嘆于文明古國這源遠流長的面食文化呢?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餃子的世界——
餃子的歷史
餃子,又稱“嬌耳”。據(jù)傳,在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準備辭官回鄉(xiāng)的時候,正趕上冬至,他看見南陽的百姓饑寒交迫,病死的人很多,有的兩只耳朵都凍傷了,他心里十分難受,回家經(jīng)過研究,研制出了一個可以御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他在當?shù)卮盍艘粋€棚子,支起一口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煮熟后分給百姓服用。漸漸地,百姓的“凍耳”都被治好了。自此,后人便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也就是現(xiàn)在餃子的雛形。
中國栽培小麥的歷史雖然已超過4000年,但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面食出現(xiàn)在漢朝以后,隨著碾、磨等農(nóng)具的發(fā)明,才慢慢有了雛形,東漢的庖廚俑手邊就有著帶有“花邊”的餃子狀食物。
“餃”這個字最早出現(xiàn)在明朝《正字通》一書中,故在明朝以前,這種食物并不叫“餃子”,那它在歷朝歷代都叫作什么呢?
《廣雅》中曾記載過一種形如月牙的食物,叫“餛飩”。沒錯,在當時人們的認知中,餛飩就是我們?nèi)缃袼f的餃子。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中也有“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的記載,如今北方和湖北等地的一些方言中,依然稱餃子為“餛飩”。
據(jù)考究,那時餃子的吃法和現(xiàn)在用水煮好撈出來吃可能不同。那時是把餃子和湯盛在一起吃,而且人們還會在湯中加入香菜、蔥花、蝦皮之類的佐料,這種吃法如今依然保留在河南、陜西等地區(qū)。
到了唐朝,餃子才有了現(xiàn)在這種煮熟撈出來吃的方法。唐朝,人們稱餃子為“牢丸”。宋朝又改稱“角兒”,在《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了不同種類的餃子,如“水晶角兒”,大概是現(xiàn)在的蝦餃;“煎角兒”,自然是現(xiàn)在的煎餃;“烙面角兒”,這是一種烤制的餃子;還有“駝峰角兒”,這應該是以形狀來給餃子命名的;甚至還有“素食角兒”這種專門為素食主義者準備的餃子和“市羅角兒”“時蘿角兒”這種如今已無法考究的餃子。
此外,餃子還有一個名字叫“扁食”,如今依然用于中國北方地區(qū),但它并非指“扁的食物”,來源可能是蒙古語的音譯。
至于過年吃餃子這一習俗,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歷史悠久。據(jù)明朝《酌中志》中記載:正月初一要“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其中的“水點心”就是餃子。
到了清朝,《清稗類鈔》中講到“則元日至五日為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在清宮中則稱其為“煮餑餑”。乾隆非常重視“清宮正月”,曾在弘德殿舉辦過“進煮餑餑儀式”。
詩歌中的餃子
吃餃子是春節(jié)特有的民俗傳統(tǒng),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再加上吃餃子有盼團圓的意思,故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下面,讓我們一起品味詩句中的餃子香……
水 餃
〔清〕何耳
略同湯餅賽新年,
薺菜中含著齒鮮。
最是上春三五日,
盤餐到處定居先。
解讀:水餃和面條競爭著新年的喜氣,薺菜的鮮味留在筷子和牙齒上。特別是立春后的三五天,餐盤里最常見的食物就是水餃了。詩人用生動鮮明的詞語道出了水餃的色與味,讀后令人垂涎欲滴。
對食戲作
〔南宋〕陸游
春前臘後物華催,
時伴兒曹把酒杯。
蒸餅猶能十字裂,
餛飩那得五般來。
解讀:詩歌描繪了春前臘后的時節(jié),萬物復蘇,生機勃發(fā),詩人陪伴晚輩一起飲酒作樂的場景。通過對蒸餅和餛飩的描寫,展現(xiàn)了日常生活中的樂趣。
餃 子
胡秉言
素衣臺案前,巧手賽天工。
雪花紛飛舞,皎月平空現(xiàn)。
清水飄芙蓉,元寶落玉盤。
饕餮世間味,最是此物鮮。
解讀:從素衣之人在臺案前包餃子,到面粉如雪花飛舞,再到餃子如皎月、芙蓉、元寶,整首詩營造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似乎親眼看到了餃子的制作過程,品嘗到了美味的餃子。
餃子的文化內(nèi)涵
餃子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美食,其文化內(nèi)涵非常豐富。
1.寓意闔家團聚
餃子通常寓意著家庭團聚、親友和睦,是某些地方在婚禮等重大儀式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寓意著新人的生活幸福美滿。
2.期盼招財進寶
餃子因其形似古代的“元寶”,故在南方的部分地區(qū),人們認為吃餃子能帶來財富。人們通常會在冬至或農(nóng)歷新年期間包制大量的餃子,以盼來年能有豐收的好光景。
3.彰顯地方文化
不同地區(qū)的餃子形狀、口味和包制方法各有不同,具有當?shù)氐奶厣H缟綎|的餃子有四角形的,寓意四季平安;江蘇的餃子有長條形的,寓意一年順利、長命百歲、健康長壽。除此之外,不同地區(qū)的餃子餡料也不盡相同。
東北地區(qū):餡料種類繁多,口味地道。如黑龍江和吉林等地,人們通常用豬肉和韭菜作為主要餡料,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生姜和蔥花進行調(diào)味,口感濃郁。而在遼寧地區(qū),人們則使用牛肉和大蔥作為餡料,口感鮮美。
湖南地區(qū):通常以豬肉和蔥花作為餡料,再加入豆腐皮、辣椒等調(diào)味,口感鮮美、辣度適中。
四川地區(qū):火鍋餃子尤為出名。餡料可以是豬肉、牛肉等各種肉類,也可以加入豆腐、豆皮、蝦仁等各種食材。
福建地區(qū):通常以水餃和油炸餃子出名。水餃的餡料多為豬肉、蝦仁、鮮菇等多種食材,口感清淡鮮美;油炸餃子則多使用豬肉、蝦仁、蔬菜等食材,口感鮮美,香脆可口。
餃子中的百味人生
上完一天班,又乘坐一個半小時的地鐵回家,想象一下就覺得很累?;氐郊?,卻有閑情花兩個小時包五彩餃子。這種精神和閑情要有知己來共鳴,一個人不好唱戲,獨角戲有它的魅力,可也有涼意。所以,煙火塵世、平常人家永遠是有魅力的溫暖詞語。
五彩餃子是小孩要求的,我和孩子爸來執(zhí)行。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孩子爸這個知己天經(jīng)地義。我榨菠菜汁、胡蘿卜汁,他和面搟餃子皮。我包餃子,他燒水。小孩在旁邊玩耍,一會兒叫媽媽,一會兒喊爸爸。陶淵明《歸園田居》里有“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場景,每一縷炊煙里都飽含著寧靜溫情。城市里沒有炊煙,卻亦有這種鄉(xiāng)居的靜美安閑。菠菜汁的餃子綠瑩瑩,胡蘿卜汁的餃子像橘色的糖塊,兩者混合起來又像彩虹。我笑著說,看都看飽了呢。每樣盛在盤子里兩三個,放在鋪著藍印花布的桌上拍照,有文藝的精美氣,又不乏生活的氣息,成了詩中的“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我們就是要做這詩意有趣的煙火人家。
(節(jié)選自耿艷菊《云間煙火是人家》,有刪改)
賞析
劉禹錫在《竹枝詞》里描述的“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在這里似乎是作者關(guān)于煙火塵世、平常生活的最佳寫照?;氐郊?,一家人和面、搟皮、包五彩餃子,歡笑間盡顯靜美安閑,綠瑩瑩的菠菜汁餃子、橘色的胡蘿卜汁餃子……想必,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煙火人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