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讀右寫
感官描寫是指在描繪某個事物或場景時,通過使用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相關(guān)的詞語進行描述,從而喚起讀者的感官體驗。使用這種描寫方法,旨在讓讀者通過不同的感官渠道,全面理解和感受所描繪的事物,從而增強閱讀的沉浸感和真實感。
左讀經(jīng)典
1.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里只叫:“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碧崞鹑^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紫的,都滾將出來。兩邊看的人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鄭屠當不過討?zhàn)?。魯達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灑家便饒了你!你如何對俺討?zhàn)?,灑家卻不饒你!”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全堂水陸的道場:磐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再打?!敝灰娒嫫u漸的變了,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zhèn)€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卑尾奖阕?,回頭指著鄭屠尸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
(節(jié)選自施耐庵《水滸傳》)
2.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節(jié)選自魯迅《社戲》)
3.天上那層灰氣已散開,不很憋悶了,可是陽光也更厲害了;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里,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屋頂上、墻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著點紅;由上至下,整個的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fā)火。在這白光里,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混含著由地上蒸發(fā)出來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一點涼氣,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節(jié)選自老舍《駱駝祥子》)
賞讀
無錫東林書院有一副家喻戶曉的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這副對聯(lián)將人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感受到的內(nèi)容一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不自覺地把自己融入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
選段1是“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中的一段描寫。開頭一句就讓讀者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上感受到魯智深打出的第一拳,大力且實在;“打得眼睖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紫的”一句,讓讀者從視覺上充分感受到魯智深第二拳下手之狠;“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全堂水陸的道場:磐兒,鈸兒,鐃兒,一齊響”一句,則讓讀者在聽覺上有直觀的感受。三拳各有特色,而作者對其的描寫也不盡相同,但都充分調(diào)動起讀者的各種感官,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選段2描寫了魯迅和小伙伴們?nèi)ペw莊看戲時途中見到的風景。因心情好而感覺嗅到了清香的味道;寫看到的夜景和急切的心情時,作者感覺船行之慢,想象眼前已經(jīng)是戲臺了;又由想象中的景色,調(diào)動嗅覺、視覺、聽覺等共同參與,讓這一段成為經(jīng)典的感官描寫片段。
選段3是《駱駝祥子》中對“熱”的一段淋漓盡致的描寫,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使環(huán)境更顯真實。作者充分調(diào)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進行參與,讓讀者感受到了這“白光”的厲害。具體到句子中,讓人感覺“憋悶”,沒人敢抬頭看這“閃眼”的白點,一面自上而下極大的“火鏡”,白光里的“每一個顏色、每一個聲響、每一種氣味”都讓人有真切的感覺;最后一句更是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這樣的描寫自然會給讀者真切的感覺。
借鑒
感官描寫重在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讓眼、耳、鼻、舌、身所對應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感覺予以主動地展現(xiàn),旨在讓讀者通過感官描寫喚醒感官體驗,身臨其境地感受所描述對象的多個方面。
以下方法可供同學們借鑒:
1.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如朱自清的《春》中就充分調(diào)動了各種感官,并用極具表現(xiàn)力的文字對其進行描寫,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春天到來時生機勃勃的景象。
2.合理、恰當?shù)厥褂眯揶o手法。感官描寫除了追求真實外,生動的形象也必不可少,這時,我們便可借助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如視聽結(jié)合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相結(jié)合,讓視覺與感覺互通互融,使描寫更為立體。
3.根據(jù)文中要展現(xiàn)的主要形象和主要情感選擇相應的感官描寫,給予形象和情感以具象的支撐。
如圍繞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選取相應的要點啟動感官描寫;或圍繞中心情感,選取相應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多層次的描摹,從而更好地為人、事、物、情服務。
右寫片段
1.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隨心隨性是為逍遙。我感覺我的班主任老師即是如此。不信請看,蒙蒙夏雨消滅不了校園的喧鬧,如果非要尋一處安寧之地,就請望向他——這不,操場上,他正孤身一人,隨心隨性地走著,時而抬頭,時而低頭,時而側(cè)耳,好像在用肌膚感受著夏雨,用心感受這個世界。我猜,他又在尋求寫作靈感了。雨絲紛紛揚揚地落下,似乎在編織一幅夢幻的畫卷。他微微閉眼,任憑那清涼的雨滴落在臉頰。耳邊,雨滴敲打地面的聲音與遠處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引領(lǐng)他走進一個奇妙的音樂世界。
他緩緩前行,腳步不緊不慢,仿佛與這雨中的世界融為一體,每一步都像踏在時光的琴弦上,彈奏出美妙的旋律。
(節(jié)選自謝依琳《我的班主任老師》)
點評
片段的感官描寫細致入微,通過觀察、感受、想象等手法,刻畫出一位與眾不同的班主任老師的形象。小作者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視覺,并借助想象調(diào)動觸覺、嗅覺、聽覺等感覺描繪環(huán)境,使老師的形象深入人心。
2.戴眼鏡的時間長了,拿下眼鏡時就覺得不像同一個人,我的班主任老師就是這樣。
今天干燥,外面刮起了大風,空氣中飄揚著許多灰塵,令人感到煩躁。他剛進教室,戴著眼鏡還沒受到外面沙石的影響。此時,一股熱風吹進教室,夾雜著不少灰塵撲面而來,他拿下眼鏡揉揉眼,不知怎地,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笑點——這跟他戴眼鏡時的反差也太大了。
眼鏡拿下來,他的臉顯得更白了;不過眼睛好像找不到了,這也太小了吧;魚尾紋有點重,深深地鐫刻在他的臉上。他揉了揉眼睛又戴了回去,這下看起來順眼多了。我在下面忍著笑,好不容易才憋住了,不過我依舊記下了他的那張臉。
(節(jié)選自李雨欣《我的班主任老師》)
點評
小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寫出了班主任老師戴與不戴眼鏡時的樣子,并用對比的手法予以展現(xiàn),體現(xiàn)出其對老師的關(guān)注。通過視覺感官的聚焦,老師的外貌特點被刻畫得細致入微,令讀者印象深刻。
【以上作文片段的小作者均系江蘇泗洪縣重崗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