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xiàn),飲食清淡,即烹飪方法簡單,少油、少糖、少鹽且不辛辣,更具抗疲勞功效。不少人往往將清淡飲食等同于吃素,但實際上,清淡飲食并不等于完全不吃肉,而是要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搭配,將動物性食物、食用油和鹽的攝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并避免過度使用辛辣調味品。
這類飲食的特點是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讓食物的味道清淡平和、富有營養(yǎng)且易于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小孩及口味清淡的人群,對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很友好。那么,怎樣的飲食搭配才算清淡?
(1)小分量選擇:小分量食物有助于豐富菜肴的種類,從而增加營養(yǎng)素的來源;
(2)同類食物互換:比如,同樣是主食,今天吃米飯、明天吃雜糧飯、后天吃全n+BW6314WcHldDZSy1vZ3fovhViVeYXbk0fsPVnG+tg=麥面包等,有利于豐富食物的種類;
(3)主食粗細搭配:建議大約1/4~1/3的主食為粗糧,或者每周吃兩次粗糧,用土豆、紅薯等代替部分主食;
(4)菜品葷素搭配:大致為3~4兩蔬菜對應1兩肉;
(5)食物色彩搭配:比如,臘八粥可以放多種雜糧一起熬煮,什錦蔬菜可以放多種蔬菜一起烹飪,這樣很容易使每天的食物多樣化。
根據(jù)膳食指南的建議,烹調用油每日推薦攝入量為人均25~30克。
(1)減少過油操作,如燉排骨湯,焯完水可直接清燉,無需再用油煸炒;
(2)油的種類多樣化,可以將菜籽油、橄欖油、大豆油等輪換著使用;
(3)減少高油菜肴和油炸食品的攝入。
成人每日鹽的攝入量建議不超過6克,約1瓶蓋的量。烹調時不妨嘗試以下方法:
(1)使用限量勺;
(2)借助醋、檸檬汁、香料等調味品來提升菜品的風味;
(3)在菜品或湯快出鍋時再加鹽,這樣既能保證味道又可以減少食鹽用量;
(4)若使用雞精、醬油等調味品,則同時應盡量減少鹽的使用,并減少高鹽食品,如餅干、方便面等的攝入量。
糖的每日攝入量建議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除減少日常炒菜、燉菜時使用的白砂糖外,還應盡量避免食用富含果糖、葡萄糖及果葡糖漿的甜點、甜飲料等。
雖然適當吃辣可以增加食欲,但過辣則容易刺激消化系統(tǒng)。因此,優(yōu)先選擇快炒、清蒸、燉煮、白灼等烹飪方式,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鎖住食物的本味和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