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一八八二—一九六五),浙江海寧人,原名思曾,字閬聲。因敬服文天祥為人,更名宗祥,又因孜孜于古籍,然古籍深奧,時人目為『冷書』,即冷僻之書,張宗祥據此,號為『冷僧』,如僧入定,專注精進。雖有自嘲戲謔之味,卻也表明自己對古代典籍熱愛之情!壯歲,得鄉(xiāng)里明末舉人周宗彝毀家抗清所用武器『鐵如意』,視為家珍,又署別號『鐵如意館主』。
張宗祥是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被譽為文史巨擘、書壇泰斗而為海內外人士所稱道。殊不知,張宗祥還是一代名師,被人尊為『夫子』。其六十大壽時,在內地的許多學生曾發(fā)起為他設宴祝壽之議,張宗祥認為:目下正值抗戰(zhàn)之時,不宜鋪張,遂對門人說:『各人為我寫數行平日所見所行,匯而刻之,名曰:《張□□百衲小傳》,豈不甚佳?』①于是應者甚眾,都寫來了回憶文章,由張宗祥長女張玨抄錄,成《張宗祥百衲小傳》。正是當年張宗祥改革『祝壽』的舊俗,今天讓我們可以通過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回憶文章,感受先生的師德風范,而他的這些學生雖然今日已經很少被人提起,但在八九十年前,他們卻是活躍于中國政壇或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人物,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一代學人錢寶琮一九○三年二月考入嘉興府公立秀水學堂,一九○五年夏天,張宗祥來秀水學堂任教,錢寶琮成為其弟子。
錢寶琮(一八九二—一九七四),字琢如,浙江嘉興人,數學史家、數學教育家,曾任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他非常崇拜恩師張宗祥,認為先生『中國舊學知識極豐富,故常去請教』。據其《回憶錄》一文敘述:『嘉興官立學校,以我秀水縣學堂創(chuàng)立最早。學科美備,風氣蔚然為諸校冠。甲辰夏,先生應聘來校為輿地教習,時無教科用書,乃參考史部要籍及近人新著自編輿地講義,網羅豐富,理解精辟,同學咸感興趣。講義涉邊防問題輒有偉論,尤能發(fā)人深省。』
張宗祥在教學過程中,精講解惑、誨人忘倦,錢寶琮追憶道:『吾校多良教師,而先生年最少,學最博、獎掖后生亦最親近,小扣大鳴,誨人忘倦,蓋未有如先生者。每于晚膳后約同學四五輩趨先生所,問難解惑,以為樂事,獲益較教室授課時為多也。先生之室才環(huán)堵耳,晝則燕處于是,夜則高臥于是。幾案臥榻而外,書笥軿列,幾無隙地,而先生坐擁百城,吟嘯其間,怡如也。』
張宗祥不僅以淵博的學識授業(yè),而且以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德行化育學子,曾任孫中山保健醫(yī)生的上海名醫(yī)金誦盤就是一位受益者。
金誦盤(一八九四—一九五八),江蘇吳江黎里人,出生于一中醫(yī)世家。他在《祝冷師六十壽辰》中回憶:『冷師弱冠執(zhí)教我第二家鄉(xiāng)秀水舊制中學。誦才十一齡,從學地理茫無所知,試必背榜,且頑皮為全校冠,兼負饕餮之名。每飯,設肉六方,同桌六人,我必占先,同桌同學咸苦,不得沾唇,紛面冷師訴。師引以為異,追詢究竟。據稱,與誦共席,肉上,有如餓虎攫食之勢,口一、碗一、盆一、箸一,已去其四,尚余兩方,則彼之兩眼,神光炯炯射住不舍,何敢分嘗,以攖其鋒。冷師大噱,不我責也。又誦嘗因頑皮過甚,屢犯校規(guī),于一學期內記大過五次、小過卅七次。論理,早應斥革,然終獲冷師之緩頰而免。誦因是心折,嘗念真能師我者,其惟冷師,我冷師真我?guī)熞?。后兩年,秀水改組停辦,最后一屆之結業(yè)考試,誦雖依然背榜,但赫赫一時之中學文憑卻亦照常到手。時誦已屆舞勺之年,遂叩辭我?guī)?,借背榜之憑,赴滬考入同濟習
醫(yī)焉!』
金誦盤幼年先在吳江黎里鎮(zhèn)上的私塾,幾年以后,正好父親到嘉興設帳坐堂行醫(yī),就到秀水學堂讀書,頑皮少年金誦盤有幸遇到冷師(張宗祥先生)。冷師循循善誘,言傳身教,以德化人,金誦盤得益匪淺,眼界漸開。后考入同濟醫(yī)學院(首屆)攻讀八年,終成一代名醫(yī),孫中山親筆題寫『是醫(yī)國手』橫額贈金誦盤。
一九○七年,張宗祥接受了浙江高等學堂的聘請任地理教員,開始其大學教授的生涯。浙江高等學堂的前身是求是書院,開辦于一八九七年,一九○一年改稱求是大學堂,一九○三年定名為浙江高等學堂。它幾乎是全國最早的高校之一,當時不要說清華尚未成立,就是由同文館改過來的京師大學堂也要比它辦得遲。張宗祥在浙江高等學堂的教授情況,一直深深留存在諸多學生的腦海中,曾任國民政府秘書長、被稱作蔣介石文膽的陳布雷就是其中之一。
陳布雷(一八九○—一九四八),名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畏壘。浙江慈溪人。陳布雷在《和風篇呈吾師張閬聲先生》文中說:『余年十七,始入吾校,從張先生習本國地理。地理故為艱枯難治之學。張先生以俊爽之文字,自編為講義,面目乃迥乎不同。其述疆域沿革、人物盛衰,則講歷史也;考山川制度、郡縣因廢,則講政治也;言歷朝兵爭、勝敗進退,則講軍事也;究食貨鹽鐵、產物分布,則講經濟也;又益之以勝跡名賢、著述題詠,俾發(fā)思古之幽情,則授文學與音樂也。學生則目追神逐先生之講論,饜乎其心,有味乎其所學,下課之鐘一鳴,乃始收視返聽,自悟其為講地理焉!』
除了課堂上講課以外,張宗祥先生與學生在課余相處,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學生們都『親其師、信其道?!贿M而『樂其道』,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陳布雷就回憶道:『課罷,謁先生,問業(yè)請益。輒見先生危坐群書中,丹鉛雜施,一目數行下,劬而不瘁,學焉而有節(jié),充乎內而愉乎其外,怡容霽色,常進諸弟子而詢其所業(yè),詢其家世,詢其好尚,又教之學問,教之德行,乃至教之游藝,小叩大叩,靡不應之以當。吾校教務處,白屋五楹,不施髹漆。先生與嘉興丁先生、吳興沈先生及吾同邑魏先生,各居其樓之一室。此數室者,吾同學皆視為樂園,而先生之室尤為諸同學朝覲會同之所必至,恒流連至夜午,而先生不以為擾?!?/p>
同邑的鄭曉滄也是張宗祥在浙江高等學堂任教時的學生,后曾任浙江師范學院院長。
鄭曉滄(一八九二—一九七九),名宗海,字曉滄。浙江海寧人,著名教育學家。鄭曉滄在《回憶三則》中有詳細的描述:『業(yè)師張閬聲先生是我們海寧縣里五十年來著名的一位才子——這,遠在遜清之季,自燕北以至江南,凡是知道他的,莫不承認。他早歲,便登賢書,教授于鴛鴦湖畔的秀水學堂。那時,我還在小學,對這位同邑的才子,便早已生一番景慕的心思了!后來,我入浙江高等學堂預科,他不久也往浙高任教地理。他對輿地之學,博問強記。我上課時,筆記所講,于講義之天地頭上及文中夾行間,書寫殆遍,因為他總有些補充材料,媚媚地說來,使人聽了忘倦?!?/p>
由于當時新式學校師資奇缺,張宗祥在高等學堂任教時,還在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杭州府中學堂等校兼職教課。據張宗祥回憶:『那時他和魯迅、許季茀、張燮和、夏丏尊在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書。魯迅教生理學和化學。我那時教地理,住在高等學堂里面。教課很忙,一星期多至三十二小時的課。有幾個月,甚至于星期日,還要到師范傳習所之類的地方去上兩三個鐘頭……』,由此可見,張宗祥當時的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張宗祥卻仍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可謂師德楷模。他所教過的學生還有張行簡(曾任浙江省教育廳督學)、當過浙江省教育會秘書長的祝文白、以及林彬、唐世維、王質園、朱宗良,張宗祥的學生還遠遠不止上述所記數人,限于本文篇幅,恕不一一贅述。他為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yè)所做的巨大貢獻,是我們后人應該永遠學習和紀念的。
注釋:
①張宗祥《冷僧自編年譜》,見浙江文史研究館編:《張宗祥文集(第三冊)》第四八四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三年版。
(本文作者系張宗祥紀念館館長)
(責編 王可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