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有多悠久的歷史,就有多深厚的發(fā)展底蘊,有多豐富的文化,就有多強大的發(fā)展動力。
早在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這里是東夷文化的起源地之一;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這里是齊國的故地;2000年前的漢代,這里是經學重鎮(zhèn)……一座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的城市,幾乎經歷了絕大部分中華文明傳承史的地方,究竟會在現代化的歷程中,展現出怎樣的光芒?
濰坊,一個大眾視野中不起眼的城市,一個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在現代化的歷程中,正在悄然變化,數千年的文脈傳承、遍布大街小巷的文化遺產、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習俗,正在成為這座城市最強勁而蓬勃的力量。
許多人都知道,濰坊是風箏之都、風箏的發(fā)源地;或許也有人知道,濰坊是新中國重要的重工業(yè)城市,是現代大型機械制造的重鎮(zhèn);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濰坊還是一座歷史悠久、傳承不絕的文化之城。
濰坊,古稱“濰縣”,這座位于山東半島中部的城市,有著超出大多數人想象的悠久歷史和文脈傳承。
很少有人了解,造字之初,最早的28個鳥跡書,出現于濰坊壽光;上古舜帝,出生于濰坊諸城;漢經學家鄭玄,出生于濰坊峽山;著成《齊民要術》的賈思勰,是濰坊壽光人;宋代蘇東坡,在濰坊寫下230多篇詩文;《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是濰坊諸城人……
從人類篳路藍縷的石器時代,到文明璀璨奪目的歷史長河,一座城市的經歷,就是一部中華文明史。據悉,濰坊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和省歷史文化名城各1座,不可移動文物4099處,其中國家級保護文物22處、省級保護文物171處、市級保護文物235處、縣級保護文物1429處,國有館藏文物達到51.9萬件(套),其中東夷文化、農耕文化、金石文化、漁鹽文化、商貿文化、工業(yè)文化等類型多樣。
在漫長的時間里,這座城市的文化,不僅體現在那些青史留名的歷史名人身上,也不僅體現在那些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上,更體現在無數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數據顯示,濰坊市現有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7項,省級非遺項目99項,市級非遺項目427項,縣級非遺項目2044項。
深秋季節(jié),滿目絢爛的色彩。濰坊植物園白沙河畔,一座名為“超然書房”的圖書館內,讀者或站或坐,愜意地閱讀。這是一座綜合性圖書館,也是濰坊市圖書館的分館,于2023年9月29日正式開館,每天都吸引大量的市民在這里停駐。
一座書屋,只是這座城市文化建設的一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遍布各式各樣的書店、圖書館、城市書房等,它們共同滋養(yǎng)著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質。
據悉,濰坊市堅持以深化縣域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為抓手,以推進城鄉(xiāng)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有效整合各級公共文化場館設施以及社會各類資源,進一步完善多類型文化場館融合、資源共享、互聯(lián)互通、有效覆蓋、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而隨著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一個全新的城市面貌正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在書店、書房、書吧、書屋遍布的濰坊,閱讀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為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近年來,濰坊市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引導各地多元共建城鄉(xiāng)書房、文化驛站等。
如果說經濟是城市發(fā)展的基礎,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發(fā)展的名片。在濰坊,許多和文化相關、和書相關的品牌,正在不斷涌現。數據顯示,濰坊市已有超過50家各級各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成開放、發(fā)揮服務效能,許多空間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如在壽光市,根據文圣倉頡、農圣賈思勰等歷史文化名人,建設文圣書房、農圣書房、鹽圣書房,并進一步融入鄉(xiāng)土文化、非遺文化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型文化空間,吸引了無數閱讀愛好者。
在濰坊,文化不僅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體現,也是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的標志。
濰坊國際風箏會聞名全球,在當地,已經舉行了41屆,不僅把中國文化推廣到全球,也為濰坊帶來了發(fā)展的機遇和資源。據介紹,濰坊已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yè)園區(qū)基地6家、省級39家,國家級版權示范單位、園區(qū)基地5個。傳統(tǒng)工藝類企業(yè)和家庭作坊達到1800多個,濰坊風箏產量占全世界的85%。
此外,濰坊還舉辦了25屆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10屆中日韓產業(yè)博覽會等眾多的國際盛會。同時,利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創(chuàng)意城市網絡·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平臺,與韓國、墨西哥等8個國家的創(chuàng)意城市建立了長期交流關系,邀請他們參加濰坊國際風箏會“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濰坊國際峰會。禮尚往來,濰坊方面也應邀赴韓國參加利川陶瓷節(jié)等活動。
多樣的對外交流活動,將中國文化帶向了更大的世界,2021年,濰坊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當選2024年“東亞文化之都”。
千年文脈,千年傳承,位于山東這個文化傳統(tǒng)繁榮之地,濰坊在現代化的歷程中,正在爆發(fā)出更大的力量,讓這座城市的影響力,輻射全國,乃至全球。
而豐富的文化資源,也不斷成為創(chuàng)新的源泉。在文化領域,濰坊文旅就多次出圈,濰坊新青年音樂節(jié)、2023風箏音樂節(jié)、起浪音樂節(jié)、首屆白浪綠洲荷花節(jié)暨露營音樂休閑文化節(jié)等,先后成為社會熱點。
在經濟領域,濰坊先進制造業(yè)和現代農業(yè)優(yōu)勢明顯,“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聞名全國。濰坊還被稱之為“盛產隱形冠軍的隱形城市”,而這些,與濰坊創(chuàng)新進取的城市特質、厚重的文化底蘊及優(yōu)秀的文化傳承息息相關。
全國第1套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第1臺微型計算機、第1臺程控交換機都出自濰坊。擁有國民經濟41個工業(yè)大類中的37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營收規(guī)模連續(xù)三年突破萬億。濰坊壽光年產蔬菜450萬噸,銷往北京、江蘇、上海等省份以及新西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濰坊市風箏及相關產業(yè)總產值突破20億元,從業(yè)人員超10萬人。濰坊擁有全球唯一的一條二甲雙胍全產業(yè)鏈,產能達到近75億片。
Foracity,thehistorydeterminesitsdevelopmentfoundationandtheculturedeterminesitsdrivingforceforprogress.
ThisregionwasoneofthebirthplacesoftheDongyiCultureduringtheNeolithicperiodasearlyas8,000yearsago;itwasthelandoftheQiStateduringtheSpringandAutumnPeriod2,500yearsago;itwasahubforclassicalConfucianclassicsstudiesduringtheHandynasty2,000yearsago…Asacitywithover6,000yearsofcivilizationthathaswitnessednearlyallstagesofChinesecivilization’stransmissionanddevelopment,whatbrilliancewillWeifangshowinthecourseofmodernization?
ChangesarequietlytakingplaceduringthecourseofmodernizationinWeifang,aninconspicuouscityintheeyesofthegeneralpublicandalow-keyhistoricalandculturalcity.Thethousandsofyearsofculturalheritage,theculturalrelicsscatteredthroughouthighstreetsandbacklanes,andtheculturalcustomswovenintoourdailylifearebecomingthestrongestandmostvibrantforceofthis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