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技巧
革命小說,是指以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獨特藝術價值的小說,是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的一部分。
閱讀革命小說,要緊緊圍繞小說的三要素進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和環(huán)境,明確小說展現(xiàn)的社會時代;其次梳理小說的情節(jié),明確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最后探究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挖掘小說的主旨。
高中階段對于革命小說的考查,通常與其他形式的小說同中有異:相同點在于,不論什么形式的小說,都離不開對基本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的考查;不同點在于,革命小說具備其自己的特點,一般來講,革命小說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深入挖掘,體會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
1.把握作品的時代特征。
革命小說的時代背景可以從文中獲得。一般來說革命小說會在文中直接交代人物所處的時代,或者在文末點明具體的創(chuàng)作年份;有的革命小說雖然沒有直接寫出,但讀者可以根據(jù)文中某些線索的提示推斷出作品的大致年代,這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
2.體會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
一般來講,革命小說以講述革命者在革命過程中的感人事跡來展現(xiàn)革命斗爭的偉大壯麗,塑造一批革命家、改革家英勇無畏、勇于犧牲的形象,表達革命者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和對敵人堅定斗爭的信念,抒發(fā)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但是不同的作品之間會有一定的差別,我們需要認真研讀,深刻體會。
3.分析作品的獨特風格。
不同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必然存在差異,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體會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謀篇布局、人物塑造、主題闡述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照搬照抄,直接套用“模板”。
總體而言,閱讀革命小說最重要的就是明確作品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在此基礎上再對文本進行解讀,這樣才能準確地分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和內(nèi)涵;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文本與課內(nèi)學過的課文相對比,達到拓寬閱讀視野的目的。
模擬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題。
奔向延安
石鐘山
趙大刀和十幾名青年學生一同出發(fā)了,他們的目標是革命根據(jù)地——延安。那時,從全國各地投奔到延安的進步青年不計其數(shù),延安就像燃亮在黑暗中的一座燈塔,人們奔著那亮光,前赴后繼地涌去。
他們的第一站是西安,那里也有八路軍的辦事處,到了西安,延安也就不遠了。一路上,日本人和偽軍設了許多道封鎖線,日本人早知曉了延安在中國的影響,他們要封鎖中國的紅區(qū),不讓抗日的烽火蔓延。鐵路兩旁的交通要道,也立起了鬼子的炮樓。想通過敵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鎖,任務還是很艱巨的。
從武漢辦事處出發(fā)時,他們被編成了幾個組,畢竟十幾個人在一起,目標太大了。有時他們也會化整為零,分頭行動。路線是辦事處的人早就設定好的,每到一站都有當?shù)氐慕煌▎T接應,那些交通員就像在進行一場接力賽,一站站地把他們傳遞下去。
趙大刀和趙果分在了一組。趙果的樣子有些瘦小,穿在身上的衣服大了一號,看著像個稻草人。趙大刀一看見趙果就笑了,在趙果瘦弱的肩頭上搗了一下道:你小子長成這樣,還想當八路,能打動槍嗎?
也就是從那時起,趙大刀發(fā)現(xiàn)趙果這孩子愛臉紅,不管說什么話,都先紅了臉,兩只眼睛水汪汪地盯著人看。趙大刀就用兩只大手,愛撫地摩挲著趙果的頭說:你小子,不是當兵的料,我看唱個歌、跳個舞啥的還行。
趙果聽了,自然又紅了臉道:我能行,不信咱們到了延安比比看。
趙大刀就笑了,笑過了,就拍著胸脯說:兄弟,我可是老資格了,當年在蘇維埃,我參加過的戰(zhàn)斗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
這時,他又想到湘江邊無名高地的那一戰(zhàn),一個連的弟兄壯烈犧牲的場面,他不再說話了,眼里有晶瑩的東西在涌動。戰(zhàn)友們永遠地留在了無名高地上,只剩下他一個人。他覺得他是代表著十三連的弟兄們,一起在尋找主力部隊,他經(jīng)常做夢,每次都會夢見陣亡的戰(zhàn)友們,站在他面前,一聲聲地問他:連長,我們啥時候歸隊呀,我們想紅軍主力呢。
每次做這樣的夢,他都會流下熱淚,從夢里哭到夢外,醒來后,他就呆呆地望著天上的星星,在心里鏗鏘地說:弟兄們,放心吧,我一定帶著你們歸隊。
一路上,趙大刀的心情興奮而又迫切,他不斷地催促著身后的趙果,跟上他的腳步。趙果看樣子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苦,氣喘吁吁,小跑地跟著這十幾人的隊伍。趙大刀不時地停下來等趙果。在這之前,趙大刀早就把趙果身上帶的干糧和一個布包背在自己身上,就是這樣,他還要不停地等趙果。
趙大刀就說:兄弟,要不我背你一程吧,你的小身板,我看快不行了。
趙果人小志氣高,他聽趙大刀這么說,小臉又漲紅了,汗珠晶亮地掛在額頭和鼻翼上,他賭氣地說:大刀哥,別小瞧人,我行。
趙果自從認識了趙大刀,就一直把他喊作大刀哥。因為倆人都姓趙,彼此間就多了一份親近。趙大刀稱趙果兄弟,要么就叫他一聲“一家子”,趙果爽快地答應了。
幾日之后,趙大刀就了解了趙果的一些情況。趙果在投奔延安前是漢口一家?guī)煼秾W院的學生,別看他長得小,每次的抗日游行,他都是組織者之一呢。在學校讀書時,就參加了大學的進步青年詩社,油印小報宣傳抗日的思想,還被警察抓去過。
趙大刀聽了趙果的經(jīng)歷,就伸出手指頭在趙果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你個小鬼,還不簡單啊。
趙果也向趙大刀打聽紅軍隊伍上的事。跟著趙大刀一起出發(fā)的學生們,這時已經(jīng)知道趙大刀曾經(jīng)是紅軍的連長,對他都是一臉的敬仰。提起紅軍和紅色根據(jù)地,趙大刀的話就收不住了。每次休息的時候,趙大刀都會聲情并茂地給他們講述紅軍和蘇維埃。講這些時,他似乎又看到了滿眼的紅旗,還有那一張張生動的笑臉。他一遍遍地描述著,似乎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思念。他又講到了湘江西岸無名高地上的阻擊戰(zhàn),還有他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們。學生們傾聽時都噤了聲,一臉的崇敬與肅穆。
趙果是個感情脆弱的孩子,趙大刀每次講到十三連六天六夜慘烈的阻擊戰(zhàn)時,他都會流淚,眼淚順著臉頰無聲地流下,然后“吧嗒吧嗒”地掉在了地上。
趙大刀一見趙果的眼淚,心就軟了,有一股溫暖的東西在他身體里彌漫著。趙大刀沖趙果說:兄弟,等到了延安,我找到部隊后,你就給我當通訊員吧,那樣咱們就不會分開了。
趙大刀無疑是這十幾個人的精神領袖,他有時走在隊伍的前面,有時走在最后。過敵人的封鎖線時,他總是率先沖過去,把趙果帶到安全地方,然后再回來接其他的人。一趟一趟的,總是有驚無險。這里的交通員早就摸好了情況,有時還打通了偽軍,那些偽軍不過是鬼子的走狗,給當官的塞幾塊銀元或是點鴉片,偽軍也就睜只眼、閉只眼,朝天上胡亂放上兩槍,裝模作樣地從炮樓里追出來,然后罵罵咧咧地回去向日本人交差去了。
即便是這樣,這些學生還是受驚不小。沒參加革命前,無數(shù)次地把革命的浪漫想象過了,然而現(xiàn)實卻并非如此,單調(diào)而又驚險,革命的過程是用一雙腳,一步步地走過來的,這也就有了許多的艱辛和苦難,甚至是流血和犧牲。這是青年學生在參加革命前沒有想過的。
(選自《最后的軍禮》,有刪改)
有評論說,石鐘山作品中的人物充滿了兵趣、兵味和人性的光輝。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人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本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