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錦鯉”作為好運的象征,被大家做成表情包轉(zhuǎn)發(fā):求中獎、求高分、求升職發(fā)財……錦鯉的圖像成了大熱門。
如今,錦鯉”再次回歸熱門,源于趵突泉中的幾只錦鯉“胖若兩魚”,大家戲稱其為“豬鯉”——直到趵突泉的保安大叔拎著一只鯉魚尸體痛心疾首地勸“別再往水里扔魚食”——大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些看似閑庭信“游”、悠然自得的錦鯉,其身體狀態(tài)很可能并不好。實際上,錦鯉一旦吃多一點,體脂變化就十分顯著。投喂的食物超出錦鯉的維持需求時,多余的能量主要以脂肪形式在身體里積聚。中國游客普遍熱衷于投喂動物。節(jié)假日期間趵突泉每天數(shù)十萬的游客,若相當一部分人每人揪幾下手中的面包,就不知道要給錦鯉的肚子里填多少脂肪。這種肥胖很可能伴隨脂肪肝,從而引起代謝失調(diào),造成體質(zhì)變差,抵抗力下降。
鯉魚依靠腸道消化食物,而腸道內(nèi)的“消化酶”十分重要,決定了其消化能力。鯉魚本身是雜食性魚,食肉食草都行。若只喂肉,體內(nèi)消化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酶(蛋白酶、脂酶)活性會增加;只喂草類的話,消化淀粉和纖維素的酶類活性會增強。游客的投喂讓錦鯉飲食結(jié)構(gòu)劇變——好比一個一日三餐健康飲食的人突然嘴不停地胡吃海塞高油高糖食品——原本的消化系統(tǒng)應付不來,有很大概率身體吃不消而生病。
“過量喂食”除了危害錦鯉本身,還會“借刀殺魚”——使錦鯉生活的水域水質(zhì)變差,增加錦鯉生病和死亡的風險。沒吃完的飼料就會在水中溶解,還會分解、消耗水里的氧氣,讓溶氧量降低;魚兒們拉更多的便便,水體污染嚴重;還會產(chǎn)生過量的氨氮,給錦鯉帶來多種疾病隱患。
月亮狗//摘自答案如下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攝圖網(wǎng)/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