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上了清楓新村護綠隊隊長,老林頭走起路來都帶風,說起話來更是硬氣,碰上有人破壞綠地,那是當面就開火,不恢復原狀決不罷休。
老林頭做起事來很執(zhí)著,是村上出了名的犟?!,F(xiàn)在年紀大了,牛脾氣有所緩和,可火暴勁還在,大伙見他都懼怕幾分。清楓村整體移宅遷入這個號稱鄉(xiāng)村別墅的新村后,由他來護綠還真請對了人,效果沒的說。
其實,護綠隊做的是義務工,老林頭自然明白這個理,所以手下只有兩個兵:一個是保潔李阿姨,還有一個是小區(qū)門衛(wèi)張老頭。用老林頭的話來說,越是義務的事情人越不能多,多了你推我,我推你,看似誰都管,卻是沒人管。護綠隊有三個人就足夠了,張老頭本職工作就是盯著電腦看小區(qū)監(jiān)控,李阿姨打掃衛(wèi)生時也是滿新村跑。只要兩人留個心,及時告知哪兒出了破壞綠地的情況,他立馬趕到現(xiàn)場處置就行了。老林頭做新村護綠并非自發(fā)的,這事還得從他一個任性小動作說起。
才入住新村沒幾天,老林頭就看中了自家門前的綠地,感覺是塊種菜的好地方,隨即挖掉了幾棵小黃楊和草皮,種了一排菜。
這事正好被李阿姨看到了,她好心提醒老林頭,說新村宣傳欄上明明寫著“新村公用地嚴禁種蔬菜”,他怎么刨了綠地種上菜了。
老林頭聽后像是吃錯了藥,對著李阿姨吼道:“我刨點地種幾棵菜怎么了,你也不是村干部,要你多管閑事。再說了,這么好的地方搞綠化多浪費??!你不心疼我還心疼呢,種上菜青青綠綠的一樣好看,做飯時現(xiàn)摘現(xiàn)燒還新鮮呢!”
“這是新村啊!又不是原來的鄉(xiāng)村,這么好的綠化破壞了多可惜?。 ?/p>
“就你覺悟高,住進新村就當自己是城里人了。你別忘了,我們都是鄉(xiāng)下人,以前哪家不是門前屋后種滿蔬菜瓜果的。”
李阿姨被懟得無話可說,知道靠自己是勸不來的,于是氣呼呼地往門衛(wèi)處走去,想將此事告訴門衛(wèi),讓他們出面去管管,沒想到半路遇上了村書記鄒新,索性把剛才的經歷跟鄒書記說了。
鄒書記聽后忙安慰李阿姨別生氣,還說這種問題是得及時阻止才行,不然大家會跟著學,那就難辦了,自己這就去勸老林頭。
作為全鎮(zhèn)第一個移宅翻建集住區(qū),自然要樹起新村的標桿形象。為此,按著規(guī)劃新藍圖,不僅鋪設了柏油路和停車位,新增了村民服務中心和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沿新村小河還修筑了慢行步道,建了清楓村民俗文化館,啟用了5G數(shù)字鄉(xiāng)村網絡系統(tǒng),為村民提供視頻安全監(jiān)護等綜合服務??梢哉f整個清楓新村掩映在綠樹環(huán)抱中,真正是青磚黛瓦的江南民居錯落有致,清澈見底的河水微波蕩漾;綠地上鮮花簇擁翠竹成蔭,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自然芬芳。
隨著清楓新村一期工程整體完工,也迎來了首批入住村民,如此完備的軟硬件不單讓新搬入的村民住得舒心,也得到了前來參觀考察的領導們的贊譽。
聽到贊譽后的鄒新自然高興,可高興之余卻也擔心,就怕村民改不了傳統(tǒng)習慣,要是在邊角地甚至綠地上種蔬菜,那樣就麻煩了。
還真是想什么來什么,鄒書記徑直來到老林頭的新房子前,一眼就看到綠地上破了個口子,心里立馬來了氣,上前正想把那些菜給拔了,就在手碰到菜時卻又停住了。現(xiàn)在隨手一拔是能解決問題,要是自己人還沒走遠又給種上了,那就被動了,于是腦子里蹦出一個想法,忙用手機把現(xiàn)場拍下來,這才拉開嗓子喊:“老林叔在家不?”
老林頭聽到叫聲出來一看是鄒書記,再看他站的地方,心想李阿姨的嘴真快,才一會兒工夫就把書記給請來了。
“鄒書記,你是沖著菜來的吧!”“還真被你說中了。老林叔,你這個頭帶得真不好??!”
“書記,我就種幾棵菜,你也太夸張了吧!”
“老林叔,不是我要小題大做,要是叔叔阿姨們都有樣學樣,要不了多久,綠地就變成你們的蔬菜地了,這與原來有什么兩樣,怎么配得上新農村建設典范?再說,打造這么好的環(huán)境可是花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您這樣做就是在搞破壞?!?/p>
聽完鄒新的話,老林頭頓了頓,用商量的語氣說道:“書記說得在理,我保證不再刨了,這點菜就留著,你看行不?”
“老林叔,您跟我保證也沒用,剛才我已把您種的菜拍下來了,要不我把它發(fā)到新村居民群里,是非曲直讓大家來評評?”
一聽要發(fā)居民群,老林頭臉上繃不住了:“感情這一會兒工夫,我成為反面典型了。鄒書記,你千萬別發(fā)群里。我都是爺爺輩了,這個洋相可出不得,我這就拔了還不行嘛?!?/p>
看著老林頭把菜拔了,又把剛刨下的綠化恢復種好,鄒書記突然靈光一現(xiàn),蹲下身子說:“老林叔,跟您商量個事?!彪S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您不想成為反面教材,那可不可以做正面示范。我這邊成立個新村護綠隊,您來做隊長,宣傳動員大家一起保護我們新村的綠地不受破壞?!?/p>
“好?。『冒?!這樣的好事我愿干!”隨后,經村兩委會同意,聘請老林頭擔任清楓新村護綠隊隊長。
此后,雖說時有上了年紀的村民上演毀綠種菜的行為,但在老林頭他們及時阻止下,都被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勸阻過程并非都是一帆風順,那些老頭老太雖沒堅持要在綠地上開天窗,但也當著老林頭的面發(fā)了不少牢騷,說綠地好看也不能當飯吃,哪像以前蔬菜都是自己種的,現(xiàn)在什么都要出錢買,村里就不能辟出一塊地,讓大家種種蔬菜,心里也有個寄托。
老林頭聽后感覺是個理,就把村民的嘮叨說給鄒書記聽了,還建議挖掉點綠地,讓大家種種蔬菜過過老農癮。
也是從鄉(xiāng)村出來的,鄒新知道這也是民意,不過綠地是美麗新村的靈魂所在,那是絕對不能破壞的,偏偏新村外面都是耕地,那是紅線,萬萬碰不得。內外都動不得,一時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滿足這些老人的心愿,要不把這個難題交給老林頭,讓他在護綠過程中多聽聽村民的建議,或許會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有人建議村里買些大一點的木箱子,錯落有序地放在綠地邊,供大家種蔬菜,后來考慮到會影響車輛通行沒被采納。
于是有人建議定制些帶本土文化元素的花盆,發(fā)給每家每戶用來種菜,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采納。
真正解決種菜問題卻是個巧合,有人在慢行跑道上散步時,發(fā)現(xiàn)緊挨跑道的河道駁岸,要是能利用起來就是一大片菜地,于是把這個發(fā)現(xiàn)告訴了老林頭。
聽了老林頭的匯報,鄒書記帶著幾個村干部到現(xiàn)場一看。還真如村民所說,水泥硬化過的河道駁岸與慢行跑道間有一米來寬,要是沿慢行跑道砌條二十來厘米高的墻,里面放上泥土,就是一片不錯的菜園。最主要的是,這樣設計既不影響美觀,又不破壞新村整體環(huán)境。
很快,依著河岸的菜園建了起來,每家每戶都分到了一小塊。又經過居民群里的征集,起名“清楓鄉(xiāng)墅小菜園”。
為了讓各家好辨認,還插上了“老林菜園”“老李菜園”等帶有各式蔬菜卡通圖案的標志牌。在老林頭他們護綠隊的監(jiān)督下,大家把村里分發(fā)的種子播進自家菜園。
沒過多久,一方方芹菜、菠菜、莧菜、胡蘿卜等綠色蔬菜就成了形。從此,清楓鄉(xiāng)墅菜園里是一片蔥綠,與邊上紅色的慢行跑道一起,成了小區(qū)中人氣最旺的打卡點,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