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曼克》是大衛(wèi)·芬奇通過曼克的視角勾勒出的一段20世紀(jì)30年代的“好萊塢往事”。該片讓觀眾“目擊”了《公民凱恩》劇本的誕生過程,也同步展示了曠日持久的編劇之爭的來龍去脈?!堵恕坊蛟S是大衛(wèi)·芬奇?zhèn)€人情懷最重的一部作品,也是罕見的“好萊塢文藝片”?!堵恕房胺Q是大衛(wèi)·芬奇的一封“情書”。這封“情書”是寫給《公民凱恩》和《公民凱恩》的“幕后英雄”赫爾曼·曼奇維茲的,也是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以及三位美麗女性的。該片也是大衛(wèi)·芬奇對帶著遺憾離世的父親最好的告慰。
關(guān)鍵詞:曼克;《曼克》、赫斯特;《公民凱恩》;奧遜·威爾斯
作者簡介:沈大春 浙江省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yè)學(xué)院影視制作學(xué)院 副教授
引言
毫無疑問,大衛(wèi)·芬奇是一位驚悚片、懸疑片大師。除了驚悚、懸疑這樣顯著的類型片標(biāo)簽,他的電影從題材和內(nèi)容上還經(jīng)常體現(xiàn)出“暗黑”和“變態(tài)”等關(guān)鍵詞。暌違六年之后,大衛(wèi)·芬奇終于在2020年年底姍姍推出了新作《曼克》,而他的上一部電影是2014年的《消失的愛人》。這次,大衛(wèi)·芬奇頗有些一反常態(tài)?!堵恕吠耆珨[脫了驚悚、懸疑等類型片標(biāo)簽和暗黑、變態(tài)等關(guān)鍵詞。
要想大致看懂《曼克》,首先要看過《公民凱恩》,其次要對好萊塢“黃金時代”有基本的了解,再次是對威廉·赫斯特和奧遜·威爾斯有大致的了解。最后,最好對奧遜·威爾斯與赫爾曼·曼奇維茲關(guān)于《公民凱恩》的編劇之爭略有耳聞。顯而易見,具備上述條件的人少之又少,這就注定《曼克》必然是一部小眾的電影。
《曼克》或許是大衛(wèi)·芬奇?zhèn)€人情懷最重的一部作品,也是罕見的“好萊塢文藝片”。與其說它是一首散文詩,不如說它是一封“情書”。這封“情書”不僅僅是寫給《公民凱恩》的,更是寫給《公民凱恩》的“幕后英雄”赫爾曼·曼奇維茲的。這封“情書”不僅僅是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也是寫給瑪麗昂·戴維斯、麗塔·亞歷山大和莎拉·史努茲三位美麗女性的。當(dāng)然,這部影片也是大衛(wèi)·芬奇對帶著遺憾離世的父親杰克·芬奇最好的告慰。
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情書”
20世紀(jì)30、40年代,好萊塢拍攝、制作了六七千部影片,獲得巨額票房回報,其稱霸世界影壇的基礎(chǔ)就此奠定。這個時期一般被稱之為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這正是《曼克》的時代背景。
《曼克》的主線雖然是《公民凱恩》這個劇本誕生的來龍去脈,但是導(dǎo)演通過大量閃回或插敘的手法讓觀眾看到了那個時代更多的人和歷史的細(xì)節(jié)。影片對米高梅以及路易斯·梅耶的展示就很典型。米高梅是好萊塢“黃金時代”最有代表性的公司。梅耶曾執(zhí)掌該公司多年。
梅耶自己平時生活奢侈,卻以經(jīng)濟(jì)“大蕭條”為由“懇求”米高梅員工自愿降薪一半。梅耶聲情并茂甚至幾乎聲淚俱下的演說贏得了員工們的同情和支持。這場演說除了展現(xiàn)梅耶的高超“演技”,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大蕭條”對當(dāng)時電影業(yè)的影響。米高梅高管歐文·薩伯格的葬禮之后,梅耶立刻扔掉了剛剛擦過“鱷魚的眼淚”的手帕,表露了他對歐文的棄之如敝屣。這個細(xì)節(jié)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梅耶的薄情寡義。米高梅以“給做導(dǎo)演的機(jī)會”為誘餌讓雪萊拍攝的假新聞片是導(dǎo)致厄普頓·辛克萊競選州長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雪萊的自殺也讓觀眾管窺到當(dāng)時一些大制片公司部分從業(yè)者的巨大生存壓力。這些都讓觀眾明確感受到好萊塢污糟和殘酷的一面,看到好萊塢與金錢和政治的共舞。
《曼克》是大衛(wèi)·芬奇通過曼克的視角勾勒出的一段20世紀(jì)30年代的“好萊塢往事”,是當(dāng)時好萊塢電影工業(yè)以及美國社會的縮略圖。大衛(wèi)·芬奇對“黃金時代”的展示雖然五味雜陳,但是他對那個時代的懷念與依戀卻讓人感同身受。
好萊塢“黃金時代”雖然沒能形成真正的美學(xué)流派,但是“好萊塢戲劇化電影在20世紀(jì)三四十年代達(dá)到高峰,并很快風(fēng)靡全球,使得戲劇化電影迅速在世界各國銀幕上占據(jù)了重要地位”。[1]這一時期也確立了好萊塢戲劇化類型電影的觀念和模式,經(jīng)典眾多,影響深遠(yuǎn),如喜劇片《一夜風(fēng)流》(1934)、西部片《關(guān)山飛渡》(1938)和歌舞片《綠野仙蹤》(1939)等。但是如果非要列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一部電影,毫無疑問,是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吊詭的是,“影片雖然具有偵探片、紀(jì)錄片、傳記片、新聞片、歌舞片等諸多類型片的特點,但它卻不屬于任何一種類型?!盵2]
二、寫給《公民凱恩》的“情書”
《公民凱恩》(1941)是“美國神童”奧遜·威爾斯導(dǎo)演并主演(兼制片人)的銀幕處女作/成名作。影片公映時,威爾斯只有26歲?!啊豆駝P恩》稱得上是美國第一部現(xiàn)代主義的杰出電影作品?!盵3]該片以報業(yè)大亨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孤獨地在豪宅中死去為序幕,以記者湯普遜追尋“玫瑰花蕾”為線索,講述了凱恩一生非凡的經(jīng)歷。該片幾乎成為各個門類電影人的教科書,是電影史上公認(rèn)的偉大作品。
表面上看,《曼克》講述的是“一部杰作的誕生”。這部“杰作”當(dāng)然是《公民凱恩》,但是該片完全沒有展示《公民凱恩》的拍攝和制作過程,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赫爾曼·曼奇維茲和凱恩原型、美國報業(yè)大亨威廉·赫斯特的關(guān)系上,讓觀眾感受到促使《公民凱恩》這個劇本誕生的深層心理動機(jī)。這種安排非常高明,讓一部看似有些冗長和平淡的電影充滿了戲劇張力,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有一種目擊“好萊塢往事”的“現(xiàn)場感”,在觀影之后又有繞梁三日的余味。
《曼克》“模仿”了一些頗有《公民凱恩》風(fēng)格的調(diào)度和構(gòu)圖、深焦攝影以及頗具舞臺效果的打光,還有大段大段的閃回等等,都讓其有非常接近《公民凱恩》的影像風(fēng)格和視聽質(zhì)感。甚至在曼克偷喝了被威爾斯加了西可巴比妥的酒之后酒瓶從手中滑落到地上的鏡頭都刻意“戲仿”了《公民凱恩》開篇中伴隨著一句“玫瑰花蕾”凱恩撒手人寰的著名鏡頭。這是大衛(wèi)·芬奇用他能想到的一切手段向《公民凱恩》致敬。
沒有《公民凱恩》就沒有《曼克》。但是,如果沒有赫爾曼·曼奇維茲,《公民凱恩》還會不會誕生?
盡管《公民凱恩》片尾“原創(chuàng)劇本”一欄清清楚楚地寫著赫爾曼·曼奇維茲、奧遜·威爾斯,但是眾多書籍和中國知網(wǎng)的論文中經(jīng)常赫然寫著:《公民凱恩》是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dǎo)、自演(或自編、自導(dǎo)、自演兼制片人)的處女作/成名作。這似乎已經(jīng)成了介紹這部偉大作品時約定俗成的“開場白”。如楊慎生主編的《公民凱恩》:“攝于1941年的《公民凱恩》是美國電影藝術(shù)家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dǎo)、自演的一部影片,也是他的成名作。”[4]類似的表述甚至出現(xiàn)在一些影視類核心期刊中。例如,某文章摘要中第一句話就是:“由鬼才導(dǎo)演威爾斯自編、自導(dǎo)和自演的影片《公民凱恩》,開創(chuàng)了美國乃至世界電影史上的新紀(jì)元”;在該文章正文中則表述為:“該影片是由電影天才威爾斯于1941年拍攝,他本身既是編劇,又是主演和導(dǎo)演?!盵5]
書籍/論文中出現(xiàn)這些“烏龍”無外乎兩種可能:一是選擇性忽略赫爾曼·曼奇維茲;二是對《公民凱恩》的編劇之爭可能不太了解。事實上,自《公民凱恩》誕生,關(guān)于該片的編劇問題就爭議不斷,并最終成了一樁懸而未決的好萊塢公案。
“有傳言說,威爾斯本想獨占其功,或是打算從片尾字幕中抹去編劇的名字,但曼凱維奇(即曼奇維茲,筆者注)很快從好萊塢業(yè)界找到支持,將這些企圖一一擊破。最終,雙方達(dá)成妥協(xié),向編劇公會提議共同署名編劇,并獲同意?!盵6]
弗朗索瓦·特呂弗為巴贊的《奧遜·威爾斯論評》所作的序中是這樣描述的:“盡管如寶琳·凱爾所斷言,《公民凱恩》的主題和中心人物是出自劇本合作者赫爾曼·曼奇維茲的手筆,《公民凱恩》的情節(jié)顯然是反映了威爾斯青年時代的感情經(jīng)歷。我無意與寶琳·凱爾展開爭論,按她的說法,《公民凱恩》劇本的作者除赫爾曼·曼奇維茲外,別無他人。寶琳·凱爾慷慨大方地為赫爾曼·曼奇維茲身后立下了一座豐碑,但盡管如此,《公民凱恩》的電影劇本無論從哪方面說也不是一部‘劇作家’寫的劇本,而是一部由導(dǎo)演寫的劇本?!盵7]
法國著名電影史學(xué)家、電影評論家喬治·薩杜爾在不同文本中的論述也不盡相同,甚至自相矛盾。在《電影詞典》中他說:“這個劇本主要是赫爾曼·J.曼奇維茲撰寫的,在影片的創(chuàng)作人員表中,他與威爾斯是劇本的合著者,并且兩人因這個劇本合得一枚金像獎?!盵8] 在《世界電影史》中談?wù)摗豆駝P恩》時他是這樣描述的:“雷電華公司和這位才能出眾的人(指奧遜·威爾斯,筆者注)訂立了聘約,同意給他以制片人兼導(dǎo)演的特殊權(quán)力。”[9] 該著作正文中沒提供“編劇”方面的任何信息,但是在附錄Ⅱ(奧遜·威爾斯條目)中有這樣的描述:1941年導(dǎo)演《公民凱恩》,編劇與臺詞:奧遜·威爾斯與曼凱維茨(即曼奇維茲,筆者注)。[10]此處,曼奇維茲成了第二編劇,威爾斯是第一編劇。
如果說《公民凱恩》讓奧遜·威爾斯揚名世界、永垂電影史,那么,《曼克》則是讓觀眾看到了《公民凱恩》的“幕后英雄”——赫爾曼·曼奇維茲,也“目擊”了一部偉大電影的劇本的誕生過程。
三、寫給赫爾曼·曼奇維茲的“情書”
赫爾曼·J.曼奇維茲(Herman J.Mankiewicz;1897—1953),自稱/昵稱曼克,美國電影編劇,與奧遜·威爾斯合作創(chuàng)作了《公民凱恩》劇本,獲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其他代表作品有《綠野仙蹤》《揚基的榮耀》等。在米高梅工作期間,曼克結(jié)識了當(dāng)時的美國報業(yè)大亨威廉·赫斯特并很快成為其座上賓。
曼克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的妻子莎拉·史努茲可能最有發(fā)言權(quán)。她來維克多維爾客宿農(nóng)場探望曼克時說:“我忍受了你自殺式的酗酒、強(qiáng)迫癥般的賭博、愚蠢的柏拉圖式外遇?!币再€博為例,曼克可以用五千美元賭一片落葉多久會落地。
在護(hù)士兼理療師弗里達(dá)女士眼中,曼克是一位救世主,一位反法西斯斗士。曼克不但在法律和財務(wù)方面保障弗里達(dá)全家安全地離開德國入境美國,而且把弗里達(dá)所在的整個村莊的人(超過100人)都帶到了美國。曼克寫過一部反納粹的劇本,沒有公司愿意投拍。曼克的電影還被禁止在德國上映。
在米高梅高管歐文眼中,曼克是個很不識時務(wù)的人。梅里亞姆和辛克萊進(jìn)行州長競選時,整個米高梅都是共和黨人梅里亞姆的票倉,曼克偏偏支持辛克萊——梅耶稱之為“討厭的布爾什維克”。當(dāng)歐文以開除相威脅時,曼克不但沒有妥協(xié),還反唇相譏。
在奧遜·威爾斯看來,曼克是個有點忘恩負(fù)義且不遵守契約的“酒鬼”,盡管他非常欣賞曼克的才華并委以重任。曼克被赫斯特和梅耶掃地出門(或者說被“封殺”)之后一度比較困頓且遭遇了車禍,是威爾斯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邀約他創(chuàng)作一部劇本,稿酬豐厚。另外多加一萬美元,條件是不署名。曼克簽了合同。但是劇本完成后,曼克意識到這是他寫過的最好的作品,堅決要求拿回署名權(quán)。威爾斯氣得七竅生煙,幾乎摔爛了曼克屋子里所有的東西。曼克卻靈光閃現(xiàn),說蘇珊離開凱恩時凱恩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狀態(tài)?!豆駝P恩》中第二任妻子蘇珊離開后凱恩瘋狂砸東西的名場面或許就是這樣誕生的。
1937年某個夜晚,圣西米恩餐廳,在赫斯特主持的所謂上流社會的宴會上,醉醺醺的曼克姍姍來遲,隨后對梅耶和赫斯特講述了一個“很棒的電影創(chuàng)意”,即一個現(xiàn)代版的《堂吉訶德》。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出:堂吉訶德就是暗指赫斯特,追隨堂吉訶德鞍前馬后的桑丘就是暗指梅耶。
梅耶勃然大怒。他罵曼克“就是個小丑”,還說赫斯特把他待為座上賓是“因為他喜歡你說話的方式,不是你寫作的方式”。這對一個自視甚高的編劇天才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輕蔑和侮辱。赫斯特看似很淡定很有風(fēng)度,他不緊不慢地給曼克講了一個“街頭藝人的猴子”的寓言。赫斯特幾乎是赤裸裸地告訴曼克:如果我是街頭藝人,你就是那只猴子。我和你的關(guān)系,就是主人和寵物的關(guān)系。毫無疑問,赫斯特給了曼克更大的侮辱,因為“小丑”畢竟還屬于人類。
這個看似信口開河而又天馬行空般的“很棒的電影創(chuàng)意”,其實就是《公民凱恩》的雛形。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公民凱恩》上映之后,威廉·赫斯特的方方面面都被扒了個底朝天,成了名副其實的“街頭藝人的猴子”。
威爾斯和赫斯特沒有任何交集更沒有任何恩怨。相比之下,威爾斯只是一個局外人,曼克才是帶著仇恨的。在威爾斯的鼎力支持甚至是鼓勵和縱容下,曼克的抑郁之氣終于找到了發(fā)泄渠道。曼克報了一箭之仇。從這個角度,《曼克》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天才劇作家復(fù)仇的故事。制作人約翰·豪斯曼問曼克為什么寫赫斯特,曼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約翰,你熟悉‘街頭藝人的猴子’這個寓言嗎?”這句反問或許是在印證“曼克復(fù)仇說”。通過《曼克》是不是能得出這樣一個警示:永遠(yuǎn)不要得罪寫劇本的人!
《公民凱恩》的劇本完成后,弟弟喬(約瑟夫·曼奇維茲)、同事兼好友查理·萊德勒、瑪麗昂·戴維斯都來或直接或委婉地勸曼克不要與赫斯特為敵,但是曼克不為所動。
赫爾曼·曼奇維茲和奧遜·威爾斯究竟誰對《公民凱恩》的劇本做出的貢獻(xiàn)更大?
曼克的寫作助理麗塔·亞歷山大對來農(nóng)場和曼克談劇本的豪斯曼說:“可靠分析:這是他到目前為止最好的作品。”
豪斯曼很是興奮。他說:“作為電影來說它非常好,我無法表達(dá)財富和影響力對人的摧毀……我之前完全誤解了,觀點的變化簡直是革命性的。我從沒想過有人竟然會那么在意一個雪橇。但是,它有327頁,多到不知道怎么刪!等那個狗臉小子(指奧遜·威爾斯,筆者注)到了這里就要修枝剪葉了?!甭藢浪孤f:“我為他打造了嚴(yán)密的敘事和建議性的終點。要如何拍攝,那是他的工作。”
喬勸說曼克無果,臨走之前卻丟下一句話:“這是你寫過的最棒的作品?!?/p>
瑪麗昂·戴維斯在勸說曼克之前首先評價了劇本:“它非常宏大,曼克,以它獨有的方式,也很有你的風(fēng)格?!?/p>
威爾斯通過電話和曼克談劇本時說:“我剛讀完你的第一稿。不得不說,我很高興,很滿意……當(dāng)然,我還需要修改……我把我的筆記發(fā)給你,同時我會用我的打字機(jī)把全文再打一遍?!彼H自到農(nóng)場和曼克面談時說:“為了酬謝你的杰出創(chuàng)作,他們(指雷電華公司,筆者注)不會要求你重寫,還會給你全額稿費……你寫出最棒的作品并非意外。”
《公民凱恩》在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9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赫爾曼·曼奇維茲和奧遜·威爾斯均未出席頒獎禮。遠(yuǎn)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拍片的威爾斯在接受采訪時隔空喊話:“曼克,我有一半榮譽呢。”曼克也手握小金人面對媒體公開表態(tài):“就是這樣,我很高興以這樣一種方式,也就是沒有奧遜·威爾斯參與撰寫劇本的情況下接受這個獎項?!?/p>
由此可見,對這樁曠日持久的好萊塢公案,《曼克》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孰是孰非,最終還要靠觀眾自己去判斷。這種有點“羅生門”味道的敘述方式反而增加了《曼克》的魅力。
四、寫給三位美麗女性的“情書”
雖然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詞來描述曼克,但是片中與曼克關(guān)系密切的三位女性卻有一個鮮明的共同特征:美麗?!堵恕肥谴笮l(wèi)·芬奇寫給瑪麗昂·戴維斯、麗塔·亞歷山大和莎拉·史努茲三位美麗女性的“情書”。
曼克與正在片場工作的瑪麗昂·戴維斯第一次聊天就聊得很歡暢。曼克沒有因為她是赫斯特的情人就對她有成見。戴維斯心直口快,沒有城府。隨著與赫斯特交往的增多,曼克與戴維斯的關(guān)系也日漸密切。他倆成了可以推心置腹的“鐵哥們”,甚至有點“諍友”的意思。
為了盡快阻止米高梅炮制的詆毀辛克萊的虛假新聞片上映,曼克向“鐵哥們”戴維斯緊急求助——希望戴維斯和赫斯特“開個小玩笑”,就是讓她轉(zhuǎn)告梅耶:赫斯特希望撤掉該虛假影片。其實,這就是讓她“假傳圣旨”。戴維斯立刻拒絕,她說自己不會說謊,而且她已經(jīng)離開米高梅轉(zhuǎn)投華納了,實在愛莫能助。
戴維斯突然造訪維克多維爾客宿農(nóng)場讓曼克有點小驚愕,也有點小驚喜。雖然很清楚劇中蘇珊的原型就是自己,戴維斯仍然非常欣賞這個劇本。但她懇求曼克不要對赫斯特“落井下石”。她回憶了和赫斯特之間的許多過往,也毫不掩飾對赫斯特的感情。動情之處,淚光潸然。曼克很為難,但是沒有妥協(xié)。最后兩人共舉杯,達(dá)成“君子協(xié)議”。曼克說:“我希望如果這部電影拍出來,你能原諒我?!贝骶S斯說:“這是我希望的。如果沒有拍成,你會原諒我?!?/p>
作為赫斯特的情人、蘇珊的原型,瑪麗昂·戴維斯是個性非常鮮明的“這一個”,讓人印象深刻。她與曼克之間的真摯友誼和“哥們”情誼讓人羨慕甚至嫉妒。
麗塔·亞歷山大不但年輕、漂亮、博學(xué),而且冰雪聰明。作為記錄員、打字員,她是最先接觸劇本、了解劇本的人。當(dāng)曼克口述到“報業(yè)大亨繼續(xù)指導(dǎo)著他破敗的帝國”時,麗塔立刻表示“我知道你寫的是誰,或者說,想寫的是誰”“所有說英語的人都認(rèn)識他”。當(dāng)寫到伯恩斯坦時,麗塔立刻詢問是不是暗指梅耶。曼克認(rèn)為伯恩斯坦這個角色比梅耶好太多了。麗塔工作上的相助,頗有點“紅袖添香”的意境。
創(chuàng)作過程中,麗塔是曼克的知音。她是最懂曼克的人。當(dāng)?shù)弥苏攘烁ダ镞_(dá)全家和她整個村莊的人時,她對曼克又增加了幾分敬重。創(chuàng)作完成后,她是最先給予作品高度評價的人。在說客盈門的日子里,她是曼克背后堅定的支持者。曼克和麗塔很像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的“才子佳人”。他倆心有靈犀,惺惺相惜。幾個月的朝夕相處,他倆從工作中的伙伴慢慢發(fā)展成為“精神上的戀人”。
麗塔和曼克的內(nèi)心又是掙扎的,他們都有家庭有深愛自己的人。麗塔的丈夫伊恩是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在一次飛行中失蹤,后來又奇跡般地生還。伊恩的失蹤給了她沉重的打擊,伊恩的生還又給了她無限的歡欣。
曼克和麗塔之間,“發(fā)乎情,止乎禮”。這讓人禁不住想起費穆導(dǎo)演的《小城之春》(1948)中的章志忱和周玉紋。這段“柏拉圖式戀情”含而不露、韻味無窮,是《曼克》中的精彩華章。這種表達(dá)方式“很東方、很中國”,在好萊塢電影中實屬罕見。
曼克經(jīng)常問妻子莎拉·史努茲“你為什么能忍受我”或者“你為什么愛我”,莎拉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笑而不答。在曼克的劇作將得罪赫斯特和梅耶等權(quán)貴的問題上,莎拉選擇無條件支持自己的丈夫。事實上,多年來莎拉都是曼克的“賢內(nèi)助”。當(dāng)莎拉帶著女兒喬安娜來到農(nóng)場看望曼克時,她一眼就看穿了曼克和麗塔之間的“柏拉圖式戀情”。短暫的尷尬之后,莎拉沒有直接揭穿,而是選擇了旁敲側(cè)擊、點到為止。莎拉是一個大氣、包容、敏感和智慧的女人,也是一個能hold住曼克的女人。
五、寫給父親杰克·芬奇的“情書”
如果說赫爾曼·曼奇維茲是《公民凱恩》的幕后英雄,那么杰克·芬奇就是《曼克》的幕后英雄。
少年時代的大衛(wèi)·芬奇很多周末都是在電影院里度過的。當(dāng)大衛(wèi)問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是哪一部時,父親杰克·芬奇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公民凱恩》。從編劇、導(dǎo)演、主演到制片人,父親告訴他威爾斯是如何扮演每一個角色的。父親對奧遜·威爾斯有敬畏之意。父親是第一個向他介紹電影的人,也是第一個向他介紹《公民凱恩》的人。
杰克·芬奇曾經(jīng)是記者。他信奉最偉大的娛樂是由懂得真實世界的人寫就的。由于對《公民凱恩》等電影的熱愛,他理所當(dāng)然地認(rèn)為:最好的電影根植于創(chuàng)作者對現(xiàn)實的理解。杰克從寫作雜志故事的工作退休后,想創(chuàng)作一部電影劇本并征詢大衛(wèi)的意見。大衛(wèi)建議父親重讀寶琳·凱爾撰寫的致敬赫爾曼·曼奇維茲的《凱恩培養(yǎng)之路》,然后寫寫赫爾曼·曼奇維茲。
當(dāng)杰克把完成的劇本拿給大衛(wèi)看時,當(dāng)時年僅30歲的大衛(wèi)并沒有多少共鳴,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劇本對父親來說意味著什么。對于劇本中赫爾曼最后堅決拿回署名權(quán)從而保留編劇在電影行業(yè)話語權(quán)的努力也沒有足夠的認(rèn)識。又因為忙于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異形3》,此事就被擱置了。
在以后的歲月里,劇本想變成電影的愿望一波三折,劇本也被不斷修改。在杰克人生的最后一年半時間里,他一直在接受化療并且常常提及這個劇本。2003年,杰克·芬奇因胰腺癌去世。
直到大衛(wèi)·芬奇完成了《心靈獵人》第二季的拍攝,Netflix原創(chuàng)內(nèi)容副總裁辛迪·霍蘭德和網(wǎng)飛CEO泰德·薩蘭多斯問他有沒有一直想做而沒有做成的項目時,大衛(wèi)才再一次拿出父親的這個劇本。
《曼克》對于大衛(wèi)·芬奇來說是一部非同尋常的個人電影,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它是大衛(wèi)對帶著遺憾離世的父親最好的告慰。更重要的是,它是大衛(wèi)在風(fēng)華少年時父親就在他心中播下的電影夢的延續(xù)。從劇本到電影,它幾乎伴隨了大衛(wèi)·芬奇整個的電影拍攝生涯。[11]
六、尾聲:永遠(yuǎn)的“玫瑰花蕾”
按照常識,一個人孤獨地死去,他臨終說了什么其他人應(yīng)該不會知道,但是孤獨的凱恩臨終說出的“玫瑰花蕾”卻被全世界都知道了。
“玫瑰花蕾”到底指代什么?在《公民凱恩》片尾,在凱恩的上都莊園,一大群人緊跟在記者湯普遜后面追問,因為圍繞“玫瑰花蕾”湯普遜像個鍥而不舍的偵探已經(jīng)探訪了凱恩的第二任妻子、同事、好友和管家等多人。
湯普遜認(rèn)為凱恩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但是接著又都失去了。他揣測“玫瑰花蕾”可能是凱恩沒能得到的東西,或者是凱恩失去的東西?!斑@都不能說明什么。我不認(rèn)為四個字能解釋一個人的一生?!?/p>
自《公民凱恩》問世,世人對“玫瑰花蕾”的追問從未停止,但是多數(shù)解讀似乎并沒有超越湯普遜。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最了解“玫瑰花蕾”的應(yīng)該是奧遜·威爾斯(或許也包括赫爾曼·曼奇維茲),湯普遜只是代言人罷了。
之所以說最了解“玫瑰花蕾”的或許也包括赫爾曼·曼奇維茲,是因為“玫瑰花蕾”的“版權(quán)”歸屬問題好像也不那么清晰?!澳菚r威爾斯不信任曼凱維奇對影片的把握能力。在很晚的時候,威爾斯把曼凱維奇當(dāng)做替罪羊,宣稱是他把影片拍攝引入歧途。威爾斯說‘和玫瑰花蕾相關(guān)的一切都是那家伙搞的’。一旦不涉及宣稱《公民凱恩》的專有權(quán)時,威爾斯就否認(rèn)這一最具有個人色彩的部分與自己有任何關(guān)系?!盵12]
如果有人指望《曼克》這次能提供清晰而準(zhǔn)確的答案,一定會大失所望。該片只有一次提到了“玫瑰花蕾”,是喬來農(nóng)場游說曼克時兄弟倆的對話中。對話簡短含混,根本無法判斷曼克在劇本中到底有沒有設(shè)置“玫瑰花蕾”這一意象。
“面對這樣一個引人入勝而又無法索解的‘人生之謎’,人們?yōu)榱藬[脫猜‘謎’之苦,不得不直接來詢問它的炮制者奧遜·威爾斯,不料威爾斯卻認(rèn)為,這是不可泄露的‘藝術(shù)天機(jī)’?!盵13]
“實際上,最后才發(fā)現(xiàn),玫瑰花蕾就是那個凱恩離開家鄉(xiāng)和母親當(dāng)天用來滑雪的廉價小雪橇的商標(biāo)名。在他的潛意識中,玫瑰花蕾代表簡樸、舒適,尤其是無憂無慮的家鄉(xiāng)生活。同時,它也象征凱恩念念不忘的母愛?!盵14]這是威爾斯在“奧遜·威爾斯就影片《公民凱恩》是否以威廉·倫道夫·赫斯特為原型的問題向新聞界發(fā)表的聲明”中的解釋。不知威爾斯的這種闡釋和“代言人”湯普遜的“揣測”是異曲同工還是頗有出入。
也許,“玫瑰花蕾”本就是一個“麥格芬”(MacGuffin)(麥格芬,意思是并不存在的東西或者不太相干的事物,但它卻是談話、行動甚至整個故事的核心)。也許,“玫瑰花蕾”永遠(yuǎn)都只是一個傳說。
參考文獻(xiàn)
[1]彭吉象.影視美學(xué)(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9:32.
[2][3]鄭雅玲,胡濱.外國電影史[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1995:103.
[4]楊慎生.《公民凱恩》[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9:3.
[5]袁群.《公民凱恩》電影的美學(xué)評介[J].電影文學(xué),2011(15):104.
[6][英]勞拉·穆爾維.公民凱恩[M].侯弋飏,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4:24.
[7][法]安德烈·巴贊.奧遜·威爾斯論評[M].陳梅,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4-8.
[8][法]喬治·薩杜爾.電影詞典[M].周傳基,譯.加州大學(xué)出版社,1972,英文版第64頁.轉(zhuǎn)引自[美]赫爾曼·曼凱維奇、奧遜·威爾斯.美國電影劇本《公民凱恩》[M].周傳基,譯.北京電影學(xué)院·電影參考叢書《3》.
[9][法]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M].徐昭,胡承偉,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5:310.
[10][法]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M].徐昭,胡承偉,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5:750.
[11]關(guān)于杰克·芬奇與劇本《曼克》的部分參考了:大衛(wèi)·芬奇新作訪談:關(guān)于《公民凱恩》的劇本往事,360圖書館,2021.1.28(《Vulture專欄作家Mark Harris專訪大衛(wèi)·芬奇》).https:// www.vulture.com/2020/10/david-fincher-mank.html?utm_ source=twutm_campaign=vultureutm_medium=s1.
[12][英]彼得·康拉德.奧遜·威爾斯:人生故事[M].楊鵬,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205.
[13]張萬晨.“現(xiàn)代電影的紀(jì)念碑”——《公民凱恩》賞析[J].當(dāng)代電影,1987(2):114.
[14][英]勞拉·穆爾維.公民凱恩[M].侯弋飏,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