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傅擁軍,自2001年起便將他的鏡頭對準了杭州西湖,一拍便是二十余載。在這漫長的時間里,他不斷地捕捉西湖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瞬間,用他的相機講述著西湖的故事。他的作品如同時間的見證者,記錄了西湖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以及那些在湖邊留下足跡的往來行人。
西湖斷橋邊下第十棵樹,一棵沒有編號、沒有“名分”的桃樹。2004-2013年,傅擁軍為它拍了很多照片。它的每一次抽枝發(fā)芽、每一次花開花謝、每一次落葉凋零,都留在了傅擁軍的鏡頭里。2009年,傅擁軍從上千張照片里挑選出9 張,這組9 張的《西湖邊的一棵樹》最終摘得第52 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自然類組照二等獎。“西湖像一個大舞臺,這棵樹花開花謝就像舞臺的幕布,不斷變化,樹下的各種各樣活動的人才是主角?!彼镊攘碜詳z影者獨到的眼力,也在于一種對攝影的堅持。
傅擁軍對西湖的熱愛和專注從未減退,他始終如一地關注著西湖邊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以及那些行走于湖邊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他的攝影生涯,幾乎成為了西湖變遷的編年史。而在這一次的拍攝中,傅擁軍選擇了放下專業(yè)的攝影器材,轉而使用更為便捷的手機進行創(chuàng)作。這一轉變不僅展現(xiàn)了攝影藝術新的可能性,也讓傅擁軍的視角更加貼近日常生活,更加接地氣。通過手機的鏡頭,傅擁軍再次將西湖的美景和人文故事呈現(xiàn)給世人,讓我們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在熟悉中探尋新鮮。
你如何看待情侶和身著漢服的人們在杭州西湖斷橋拍照打卡的現(xiàn)象?傅擁軍:這一現(xiàn)象,我認為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新態(tài)度和時尚趨勢。斷橋不僅是一處歷史悠久的景點,更是流行文化的一個縮影。由于斷橋的人文特性,它成為了各種流行元素的聚集地。當前,漢服的流行和直播在這里的興起便是最好的證明。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眾多年輕人身著漢服,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服飾展示,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他們通過手機拍攝打卡,將這一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使得傳統(tǒng)文化在社交媒體上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斷橋上,不僅可以看到白娘子、許仙等經典形象的再現(xiàn),還能目睹一群群年輕人利用手機進行直播,他們以漢服為載體,傳播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一現(xiàn)象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旅游打卡,而演變成了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展現(xiàn)了年輕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并將其融合在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中。斷橋因此成為了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種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合的方式,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在你拍攝《斷橋》系列作品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特別讓你記憶猶新的經歷可以分享?傅擁軍:通常,我會在清晨6 點左右到達斷橋,因為我格外鐘愛西湖的清晨時光,那時的寧靜與美麗是最為迷人的。在拍攝過程中,有兩個瞬間特別打動我。其一是我剛下車,就目睹了一個年輕人從車中走出,他張開雙臂,仿佛在擁抱整個西湖。我用手機捕捉到了他躺在長椅上,盡情享受西湖美景的那一幕。
在那之后,我走向斷橋,看到了一對戀人。太陽剛好升起,他們沐浴在溫暖的晨光中。女孩自然而然地將頭靠在男友的肩膀上,身體輕輕地依偎著他,那一剎那真是太美了。我用手機記錄下了這一刻,這或許就是斷橋的魅力所在。許多人來到這里,追尋那個曲折而浪漫的愛情傳說,而斷橋見證了無數(shù)這樣的溫馨瞬間。
手機攝影的便捷性讓我能夠迅速捕捉到這些轉瞬即逝的美好時刻,它讓我更加貼近這些真實的情感表達,也使得我的作品更加生動和貼近生活。
你平時喜歡用手機隨時隨地的拍攝記錄嗎? 傅擁軍:我確實非常喜歡利用手機隨時隨地進行記錄。盡管我是一名職業(yè)攝影師,但在這個數(shù)字時代,我發(fā)現(xiàn)手機已經成為我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的便攜性和快捷性,讓我能夠輕松捕捉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而且,隨著手機傳感器像素的不斷提升和抓拍能力的增強,它已經能夠滿足職業(yè)攝影師對于日常生活的影像記錄需求。
手機的高效和實用性讓我在任何時刻都不受器材限制,都能保持創(chuàng)作的熱情。這種自由度和靈活性,讓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攝影的魅力,也讓我對攝影的熱愛更加持久和堅定。手機攝影不僅豐富了我的作品集,也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而又獨特的瞬間。